电影《绝代艳后》可以看成是茨威格小说《断头王后》的影视化。这部电影讲述了法国大革命期间,被推上断头台的王后玛丽·安托内瓦特的故事。虽然这是一个真实的人物,但在故事情节上,基本没有什么创新。电影根据时间线,从王后嫁入皇宫,一直到巴士底狱被攻破,国王一家搬离凡尔赛,电影结束。

这部电影比较细节化地呈现了真实的玛丽·安托内瓦特,包括她的经历、爱好、性格、婚姻状况、宫廷礼仪等等。一、美轮美奂的洛可可服装秀比起故事剧情,本剧最吸引人的,还是像看秀场一样的洛可可服装展。《绝代艳后》获得了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服装设计,正是因为这部电影的服饰设计非常好地展现了玛丽的凡尔赛时尚,特丽雅浓的田园。茨维格给玛丽的其中一个定义就是洛可可皇后。这种诞生在法国路易十五时代的时尚风格,没有被孙子路易十六继承,却被来自奥地利的王后所钟爱。洛可可风格的衣服、建筑华丽、细腻、轻巧,是无所事事的贵族才能每天研究穿戴的服饰。而在凡尔赛,玛丽是最无聊的一个。

十八岁那年,她登上王后宝座,重权在握,财富在手,却又对政治、对权力毫无兴趣,丈夫性无能,没有一个孩子供她释放母爱,每天有大把的时间供她消遣。除了寻欢作乐,她还能做什么呢?玛丽·安托瓦内特当上王后才三个月,就立即成了凡尔赛时尚界的宠儿,引领一切服饰和发饰的时尚。作为太子妃阶段尚且不说,当上王后以后,她仍然对政治毫无兴趣,每天在各种假面舞会、剧院、商铺、私人赌场穿行。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服饰和发饰是她的第一要务。如果某天有一个重要的仪式,这一天的清晨,她的第一内廷女侍会躬身送上一本书,书中用别针把衣橱中存放的所有服装的衣料花样都别在上面。玛丽·安托瓦内特得做出决定,今天她想穿哪件礼服。选择穿哪件衣服是个艰难的决定,因为选择面太大了。每个季节都规定要制作十二套崭新的国事盛装、十二套梦幻盛装、十二套典礼盛装,其他上百套每年都要新添置的衣裳根本不算在内。

假面舞会上夸张的发式所以每天光考虑穿哪件衣服也许都要花掉她一个小时的时间。玛丽热衷于引领时尚,她会固定每周两次单独接见她的首席女裁缝贝尔丹,她们会一起商谈推出一个新的时尚。每天她的专属发型师莱昂纳德都会乘坐六匹马拉的马车从巴黎前往凡尔赛给她定制发型。

玛丽的发型也是相当精妙,发型师会在头发上建造出果园、花园、房屋、舟船等。她的发型还会跟热点,例如美国爆发起义等,这些都是最新的热点,自由发式就成了当天的头条。例如当巴黎面包店遭抢劫时,贵妇们还出了“暴乱软帽”。当然,这些细节都没有通过语言展现出来。

玛丽嫁到凡尔赛七年后,国王与王后终于成功圆房,玛丽生了一个女儿。这时,玛丽22岁,经过寻欢作乐、无所事事的七年,玛丽逐渐感到疲惫,女儿的到来让她有所变化。路易十六把一所小小的特丽雅侬赐给她,从那时候起,玛丽就住进了特丽雅侬。就像她爱时尚一样,开始极尽所能地装饰着特丽雅侬。

特丽雅侬是一座小型的夏宫,总共也就是七八个房间,位于在众多花园的一片苍翠茵绿之中,完全处于偏远地带却又挨近凡尔赛宫。虽然靠近凡尔赛但却远离凡尔赛。王后将其当成一个心灵避难所一样的地方,将其装饰得温馨柔和、明朗淡雅、内敛含蓄。在特丽雅浓,玛丽享受着乡间田园的自由和恬静。她带着她的女友、她的女儿养鸡养鸭、喂羊、喝刚刚挤出来的羊奶,让女儿那娇嫩的小手捡起还粘着鸡毛的温热鸡蛋。整部电影在服装设计上非常好地呈现了法国大革命前那种颓靡又浮华的生活。

电影《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的背后》讲述了法国波旁王朝的最后一任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一生。影片从玛丽与路易十五相识开始,讲述了她如何进入宫廷、与杜巴丽的关系以及她在巴黎的地位。随后,影片又讲述了路易十五驾崩后,玛丽与路易十六的生活以及他们在加冕登基后的生活。在这段时间里,玛丽逐渐沉迷于赌博,而路易则过着按时睡觉、早起打猎的生活。

尽管他们仍然没有孩子,但这并没有阻止外界诱惑玛丽的声音。为了奥法同盟,玛丽的哥哥约瑟夫二世来到凡尔赛,说服路易十五为玛丽进行男性生殖手术。1778年,玛丽的长女出生,标志着她人生的一个重要时刻。然而,这一时刻也成为她人生的转折点,因为外界开始出现反对她的声音。

在接下来的剧情中,玛丽遇到了非常重要的男人菲尔逊伯爵。电影中展示了玛丽和菲尔逊伯爵发生肉体关系的情节,但实际上是否在项链事件发生前发生仍不得而知。此外,影片后半段的时间线略显混乱,例如玛丽的母亲奥地利女皇玛利亚·特蕾西亚去世的时间被提前到了1780年11月,而项链事件实际上发生在1785年8月。虽然电影将项链事件放在了女皇去世前,但实际上关于项链事件的情节仅仅是简短地提及。

总的来说,《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的背后》通过讲述玛丽的一生,展示了她在宫廷中的地位、爱情以及她在政治风波中的挣扎。这部电影虽然在时间线上有些混乱,但仍然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波旁王朝末代王后的生活画卷。

玛丽·安托瓦内特是法国波旁王朝的王后,她在18世纪末期和19世纪初期统治了法国。她的权力在她的儿子路易十六登基后达到了顶峰,但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她失去了权力并被迫流亡英国。电影《绝代艳后》讲述了她的故事,但是电影中的一些细节被忽略了,比如项链事件代表着玛丽权势由盛转衰,或者说,法国王室权利衰落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电影中却一镜带过,甚至用王后思念菲尔逊代替,是很可惜的。

女皇去世后,1781年,第一王储出生。项链案件结束后,玛丽的第三个孩子出生,不过这个孩子很快夭折。1789年7月,巴士底狱被攻陷,一个月前,第一王储也夭折了。巴士底狱被攻陷后,愤怒的人们将国王一家从凡尔赛揪到巴黎,让国王一家看看他们的国家和人民。电影就在国王一家离开凡尔赛的马车上结束。

总体而言,不管是电影的情节还是服饰设计或者一些细节谈话都可以在茨威格的小说《断头王后》里找到原句。因此如果看不进《断头王后》基本上看完这部电影对玛丽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绝代艳后》于2006年上映,两年前该片导演索菲亚·科波拉凭借《迷失东京》获得第7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奖并获得了好莱坞的一致好评。但是该片却给她引来了一片嘘声。由于该片中所有演员都是美国人甚至还有黑人一个美国人怎么能深刻理解法国的历史这是法国人不能接受的一点。事实上即使该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服饰设计奖法国人想必更加认可1956年的《法兰西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该片与《绝代艳后》差不多时长从王后嫁入凡尔赛开始直到王后上断头台为止内容更丰富王后与菲尔逊之间的关系也更清楚值得一提的是《绝代艳后》的配乐竟然大胆地邀请了美国的后朋克乐队博沃沃这是个大胆的做法但也不是全无好处法国音乐剧《摇滚红与黑》正是用摇滚音乐来呈现一个法国大革命之后的故事总体而言《绝代艳后》作为一部审美电影和历史教育片尚且成功但是从故事艺术性和人物塑造个性方面个人认为法国1956版本塑造得更好与其说玛丽是被人民推上断头台不如说是被历史和国情推上绝路的而法国的《法兰西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非常好地呈现了革命期间人们对王后的情绪王后遭遇的一切不幸以及在面对不幸时她仍旧体面地保持着王后的风范电影塑造的王前期任性妄为遭遇挫折后用她的傲气、倔强绝不认输制成一件防水披风对抗泼在她身上的一切脏水骂名茨维格大大称赞了苦难中重生的玛丽称她是一位真正的王后

只会玩的玛丽,是不完整的玛丽。然而,在电影《绝代艳后》中,这一特点却被过分强调,导致玛丽的形象显得单薄。影片仅突出了玛丽的美貌、任性和愚蠢,但却忽略了她的性格发展和内心世界,使得这个角色显得不完整。

相比之下,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玛丽就输在了这里。他的玛丽并没有真正地认识自己,也没有深入挖掘她的内心世界。因此,这个角色在影片中的呈现显得苍白无力,没有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无疑是一个遗憾,因为一个成功的电影角色往往需要有丰富的性格特点和立体的内心世界,才能让观众产生共鸣。而科波拉的玛丽,恰恰缺少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