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红船》是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由浙江影视集团制作,沈东、王德庆执导,杨扬、叶进军联合制片,郑重策划,侯京健、陈都灵、王志飞、张桐、余少群、唐国强、俞灏明等主演。该电影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过程,以青年毛泽东的视角和思想成长为主线,完整、立体地展现了历史上的大咖们不再是课本里的名字,而成了有性情、有血肉、接地气的革命先驱。
《红船》:从新角度展现伟人成长
在众多红色题材影片中,《红船》以新角度展现了青年毛泽东的成长过程。电影从毛泽东的视角出发,讲述了从迷茫到觉醒再到蜕变的故事。编剧黄亚洲表示,他在创作过程中一直思考如何以毛泽东为主线来展开。最终,他选择了从毛泽东的视角出发,因为这是建党相关电影中从未有过的角度,同时100年前的毛泽东正好是二十七、八岁,这个年龄段的求索过程最具典型性。
黄亚洲认为,年轻观众更容易被这样的角度所吸引。总制片人杨扬则表示,跟着《红船》的剧情,年轻人们会发现,再伟大的人物,也有着普通人的情感,也有过抉择上的痛苦,甚至并不是一开始就找到了“我为之奋斗的道路”,“这恰恰是最能引发共鸣的点”。
为了呈现这部电影中的精彩故事,演员们也面临着不一样的挑战。侯京健表示,与电视剧相比,电影需要更加丰富的台词和表情,以便留出“承上启下”的伏笔。此外,电影中的每场戏都需要演出跟李大钊的交流、沟通甚至摩擦,言词和表情还得为下一场戏留伏笔,让观众看懂“毛泽东已经知道要怎么做了”。
整部《红船》共有60多名角色演员和80多名特约演员参与,群众演员更是多达8000人次。制片人叶进军表示,拍摄过程中他们始终保持着敬畏之心和工匠精神,力求把这部作品拍好。
电影《红船》的拍摄过程中,剧组花费了大量成本来还原历史场景。例如,为了拍摄“印刷出第一本《共产党宣言》”的场景,剧组在青岛找到了有历史感的老式印刷机,并专门从青岛运到上海车墩现场。为了让“一大”会议尽量真实,剧组还请来了全国最好的木工师傅,现做了一条1:1.2的大型“红船”,甚至连船窗上的雕花都复刻得一模一样。
此外,影片中还有几场冬天的游行戏,需要用造雪机“打雪”。面对漫天飞舞的泡沫和棉絮,很多演员一说台词就会呛到鼻子和嘴里,造成呼吸不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