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文库出版影视小树苗文学论坛繁体版APP下载
完结
衍生言情
二次元言情
未来游戏悬疑
奇幻言情
古代穿越
幻想现言
现代言情
古代言情
古希腊的厌女症堪称极端,这种现象有多种原因。首先,一些男性将女性生育视为对男性地位的威胁,因此对生孩子的女人进行谴责,认为她们引入了死亡。早期的神祇也曾阻止他们的孩子出生,因为他们担心儿子会与母亲共谋篡夺父亲的地位。
另一个原因是,希腊的厌女症是针对古典希腊兴起的环境而产生的,即迈锡尼文明时期。在那个时代,女性地位较高,与其他地区相比,古希腊的两性相对平等观念延续至较晚近的时代,具有较大的潜在影响力。雅典娜作为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城市中男性最喜欢的女神,她的显赫地位并不意味着女性的重要性,反而象征着女性的屈服。她是一个“非女人”,非母亲所生,并宣称:“我对男性总是全心全意。”在某种程度上,她是个啦啦队长,为那些将女性视为异类的人喝彩。
雅典社会是一个典型的男性中心社会,其制度并非民主,而是以男性为主导。公民并不包括女性。希腊(尤其是雅典)的男性具有强烈的团体精神,他们认为那些不关心公共生活的人没有用处。然而,在古典时代,女性被排斥在公共生活之外。雅典人将几乎所有的精力和资源都投入到建造美丽的公共建筑和场所中,却对私人住宅漠不关心。当考虑到公共场所被视为男性的世界,而私人住宅却是女性的禁地时,这一切就变得令人费解。
古希腊并没有像其他文明那样明确地以二元论为基础,也没有像亚里士多德那样将二元论与性别联系起来。他毫不怀疑地认为,每一对二元对立之中,一方优于另一方。因此,男性被认为是高等的,女性被认为是低劣的,这无疑是正确的。
随着亚历山大征服世界后,庞大的不亲族社会开始出现。先是在希腊化的各王国,然后在罗马帝国。这个世界性的城市社会并不关心个人,它剥夺了个人为群体认同的感觉。极端的个人主义开始抬头,男性从曾经享受过的城邦公共生活中撤退到私人领域。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女性的地位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罗马社会牢固地建立在与男性相关的价值观之上:权威、坚毅、秩序、等级制度、军国主义和法律。罗马人的自我放纵和残酷无情达到了顶峰。而罗马人对屠杀人类的热衷比他们的过度消费更令人作呕。这些堕落即使一再受到抨击,也未见改善。
然而,至少在贵族阶层,女性的地位得到了改善。帝国曾有为数不多的女性获得了政治权力,但她们都抛弃了通常女性的价值观,包括杀死自己亲生骨肉的行为。罗马帝国是男性的世界,它允许几个女性参与游戏——只要她们按照男性的规则来玩。
与伊希斯有关的古埃及宗教开始受到人们的欢迎。伊希斯的神力暗示她是一个男女同体者,她的教义允诺了一种再生的希望,强调个人的责任和救赎,对包括女人和奴隶在内的无助者具有感召力。在信徒和神之间提供了一种亲切的个人关系,并认为“至高的存在”满怀仁慈和同情——一言以蔽之,展现出了“女性化”价值观,这就预示着基督教的来临。
尽管伊希斯教迎合了许多罗马人的需求,但它在运行上还存在诸多不足。最重要的一点是,这种宗教里神祇被视为女性,牧师都是女人,这在男权社会中是非常不利的。
随着人口的增加,社会变得更加城市化和复杂化,战争也变得更加危险(因为装备着更致命武器的更庞大军队)。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比较男性化的特质的发展需要受到限制。这意味着,在人们赖以行动的道德体系中,需要更加强调女性化价值观。然而,要实现这一点只能靠男人们自己去鼓吹女性化价值。很难指望大量男人会听从一帮女人或一位女神的建议:像女人那样行事。
耶稣应运而生,他有意识地向男女劝导同情和谦卑这样的女性美德。他意识到,老的价值观已经不足够好了。男性化的价值观(霸权、等级、竞争、动武、部落主义)也许在农业社会运行良好,但在城市化文明中已经不适用了。耶稣一个接一个挑战当时流行的男性价值观。他针对好武逞强提出的口号是: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总之,“我的力量在软弱中才完全”。
自从农业产生了剩余产品,对过分积累和消费的重视,经常是耶稣和他的追随者批判的对象。圣徒保罗列举的基督徒价值观,好像是对女性品质的罗列:“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这些价值观为女性赋予了更高的地位,预示着基督教对女性的尊重和关爱。
201在早期基督教中,女性在人们眼中常常被视为“畸形者”。然而,我们不能忘记耶稣是如何平等对待女性的。事实上,许多女性都是基督教创立的中坚力量,但这一点通常被忽略了。她们是门徒、先知和传教士;最重要的是,最早承认耶稣是弥赛亚的就是女人。此外,女性还是基督教信仰中最重大事件的重要见证人,如耶稣的死亡、下葬和复活等。
P204在作者看来,耶稣的复活所代表的新生可以视为女性价值观的复兴。首先,耶稣在夜间与处女同寝,这暗示着对作为生殖者/创造者的母性的回归。她生育孩子,但并未依赖男性——他凭借自己的生殖能力。尽管这种创造力的解释被认为是神以圣灵的形式行事,但女性创造力的意义仍然保留着。其次,当耶稣预言自己将复活时,他说“男人的儿子”(Son of man)必将“被杀,过三天复活”。一种可能的理解是:那些适应性较差的男性特质必须得到抑制,男性应带着更适应社会环境的价值观重新站起来。
P205耶稣的福音,就像佛陀的福音一样,是一种包容和非暴力的福音。它不分犹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因为所有信徒都在基督耶稣里成为一个整体。然而,这一初衷却导致了教会成为男性的一统天下。由于女性被认为是软弱的,她们必须依靠强壮的力量才能得救,因此牧师一职仅限于男性。最后,女性被禁止担任宗教领导职务。
P206许多早期基督徒,如诺斯替教徒,认为上帝超越了性别界限,甚至连圣父也是圣母玛利亚。早期基督徒还将三位一体视为圣父、圣母、圣子。那么圣灵是什么呢?耶稣提到“我的母亲,即圣灵”。虽然起初的教会回避了关于圣灵性别的问题,但最终还是将其归类为男性。既然圣父和圣子都是男性创造者,那么他们之间的生灵也就毫无疑问地是男性了。
然而,我们还有一位特殊的圣母玛利亚。这个寓意更加有趣:精神源于男性的神性,而人性则来自一个尘世的母亲。结论是:他是“肉身之躯”,是通过女人与人性相结合的产物。在这个过程中,凡俗的男人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你们的基督是从哪里来的?是上帝和一个女人!男人和基督之间可没什么关系!”
210本质上是女性价值观的基督教,如果期待在男权社会实现其道德目的,就必须由男人来掌管、宣传。而为了使罗马的多数人(尤其是日子过得不错的人)自愿成为耶稣的追随者,基督教的教值观不得不作足够的妥协,罗马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便混入了这个宗教。也可以理解基督教是怎样由被禁到成为国教的。尤其是,尽管耶稣极力摒除军事征服这一价值观,但罗马皇帝康斯坦丁倾心于基督教是因为在上帝的帮助下他取得了军事胜利(至少他认为如此)。最终,耶稣宣传的仁慈的上帝几乎回归了旧约中那个暴虐的犹太人守护者(想想他对埃及人做过什么)。
P213自从罗马皇帝开始给基督教好脸色看后,“为好处计的基督徒”跟畜群似的改进了教会。于是为了跟这些赶时髦的家伙划清界限,苦行僧出现了,但他们对女性的看法依然如故。
在中世纪,女性童贞所受的崇拜,与出于迷信的敬畏差不多......从某种观点看,婚姻等于是对女性的占有,童贞意味着一个女人不被占有,于是她就比较自主——跟男人似的。(贞德,中世纪欧洲最受戴敬的女人,就是一个处女,因为干了通常是男人干的事而出名)基督的母亲也必须是一位处女,绝不可能是“一个凡俗男人的财产”。
P216骑士和圣母:中世纪的两性
中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女性的地位还是很低。一如历史上的大多数时代,那些最可能成名的女人是那些采取了通常和男性有关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女人,所谓有“男子气度”的女人。教会思想家继续鄙视女性,把她们当作带来原罪的夏娃。
尽管中世纪一般被看作没有变化的时代,但肯定不是死水一潭。骑士精神的兴起及对童贞女玛利亚的日甚一日的崇拜过程中,一些比较女性化的价值观在重新输入。
骑士不但要彬彬有礼、内行斗士、忠诚于封建等级制度中在他们上边的人、并且还要比较关心别人、富于同情心、对穷人要更体恤。“柔化”和“温和”成了骑士精神的重要特征,而这两个词无疑更接近女性。
更有意味地是对童贞女玛利亚的崇拜。虽然在4世纪以来她就在东正教地区极受欢迎但到12世纪后许多精美的天主教堂都叫做“圣母院”——为了给她荣耀。圣母被看作怜悯之源她爱所有的人包括罪人女性价值观被男女视为值得追求的理想。
从中世纪中期开始至文艺复兴圣母与圣婴耶稣在一起绘画和雕塑无处不在像征性恢复神性中的女性因素证明了中世纪社会价值体系部分变化
在中世纪,社会并没有呈现出“女性化”的特征。相反,男性的优越地位使得他们要求自己的妻子戴上“贞洁带”,以此宣告妻子是他们的私人领域,只有他们才能在这片土地上自由播种,不容许其他杂草混入。
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男女角色和性别关系的严格划分。在这种环境下,女性往往被剥夺了自主权,她们的生活和行为受到严格的约束。这种观念在当时的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使得女性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男性平等的地位。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性别平等的认识逐渐加深,女性的地位得到了不断的提高。现代社会已经摒弃了这种过时的观念,尊重和保障女性的权益。在这个过程中,女性不再仅仅被视为家庭的附庸,而是在各个领域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尽管中世纪的社会制度对女性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压迫,但我们不能否认其中的一些积极因素。例如,当时的家庭关系相对紧密,夫妻之间的忠诚和信任得到了强调。这些传统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为后世的婚姻制度奠定了基础。
总之,中世纪社会的性别观念虽然有其局限性,但也为我们提供了反思现代社会性别关系的机会。通过对历史的审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性别平等的重要性,努力消除性别歧视,促进男女在各个领域的平等参与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