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脑科学家冯建峰发表了一番引人关注的言论:“小孩子睡懒觉没坏处,八小时以上睡眠更有利于大脑发育。”这句话在家长群里引发了轩然大波,让许多家长感到困惑和担忧。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睡眠八小时”是睡觉的黄金标准,而如今这位脑科学家却表示,小孩子睡懒觉并没有什么不好,反而有利于大脑发育。这让一些家长开始质疑他们从小接受的观念是否正确。此外,还有家长担心古籍中的教诲“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是否也需要重新审视。

事实上,关于睡眠质量的问题,大家已经从各种渠道了解得相当丰富了。然而,睡眠作为人体最重要的生理活动之一,直接关系到身心健康,因此在这里我们不妨再次谈论一下这个问题。

现代人爱睡懒觉的现象非常普遍。许多人都曾经经历过高中三年的艰苦时光:早上五六点就要起床,七点刚过就开始早自习,八点准时开课,整天泡在书山学海中。这样的生活让人们对休息充满了渴望,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抱着铁皮文具盒睡个好觉。

同样,职场人士也常常抱怨自己需要熬夜加班,好不容易有个双休日,哪个早晨不想睡到九点半以后呢?趴伏、蜷缩、侧躺、四仰八叉......这些睡姿反映了社会分工对每个人的影响。可见,爱睡懒觉并不是因为大家不爱努力,而是因为奋斗时间太久,需要适当休息和补偿。

那么,孩子应该睡多久呢?恐怕大部分人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提供了一份“睡眠时间参考表”,其中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所需的睡眠时间有详细说明。例如,18-25岁的青少年需要7-9个小时的睡眠,而65岁以上的老年人则需要大约七八个小时的睡眠。当然,这份表还特别提到了对于婴幼儿和青少年阶段的睡眠参考值:初生婴儿每日需要17小时以上的睡眠,一般不低于14小时;不足一岁的婴幼儿需要12-15小时的优质睡眠;一两岁的婴幼儿需要保证至少11-14小时的睡眠;三五岁的学龄前儿童通常需要10-13小时的睡眠;而小学阶段的孩子则需要确保有9-11小时的睡眠。至于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睡眠需求会逐渐增加到每天“黄金八小时”。

现在的学业压力非常大,孩子们需要在同龄人的竞争水平和课后作业布置量之间找到平衡。然而,8小时的睡眠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确实是难以保证的。

有一项研究表明,超过六成的青少年儿童无法保证每天至少8小时的睡眠。其中,有8.6%的孩子每周有四天需要进行高强度智力活动,以应对家庭作业,直至深夜11点。这种情况导致孩子们很难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因此很容易出现懒觉现象。

睡眠不足可能会对孩子的身体和大脑发育产生严重影响。科学界普遍认为,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孩子的中枢神经系统健康成长。而睡眠不足则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过度疲劳,就像高压锅持续添火加压一样,总有一天会崩溃。

为了验证这一观点,中科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在北京和杭州的两所幼儿园分别抽取了约100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了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图片划消测试(PDTP)和空间工作记忆任务等多项测试。这些测试旨在评估孩子们的语言能力、注意力持续性、注意力稳定性以及记忆广度等方面。同时,科学家还记录了这些孩子在白天和夜间的睡眠次数和总时长。

研究结果显示,白天的午睡对认知功能提升作用并不明显。然而,午睡仍然可以有效地缓解人体脊柱的竖向压力,并为上午和下午的事务性工作提供良好的衔接。而晚上的睡眠对于孩子的认知能力和工作记忆广度等方面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家长们不能根据自己年轻时的经验来判断孩子的睡眠需求。实际上,孩子需要比成年人更长的睡眠时间来保持健康的认知能力和身体发育。那么,为什么孩子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呢?这有什么切实的好处吗?

充足的睡眠对孩子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能够确保孩子在认知能力上保持良好状态,以健康的大脑应对大量知识摄入。实际上,科学家早就在幼鼠身上进行了反向测试,证明了充足的睡眠对于大脑发育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长们应该关注孩子的睡眠质量和时长,尽量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同时,要摒弃过时的观念,相信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比成年人更多的睡眠时间。

睡眠剥夺实验指出,幼鼠在经历睡眠剥夺后,其空间参考记忆功能受损。即使在恢复良好睡眠后,幼鼠的学习记忆功能仍无法恢复。这一结果表明,睡眠剥夺对学习记忆功能的损伤是不可逆的。同样地,在人类身上也存在这样的现象。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应当关注孩子的睡眠质量。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事实上,睡眠对孩子的影响远不止于此。有两个方面的好处是很多人意料不到的。首先,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避免孩子长成“小胖子”。

这是因为,在孩子的婴幼儿时期,其身体脂肪水平会呈现“上升-稳定-下降至谷底-二次增长”的波动过程。在孩子3-8岁期间,脂肪水平的第二次升高被称为“脂肪重聚(AR)”现象。根据学龄前儿童身体活动水平调查可知,睡眠时间与身体成分之间存在一定关系:睡眠时间不足更容易导致肥胖,而睡眠时间越短,脂肪含量异常累积的可能性越大。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睡眠时长是昼夜节律的一个维度。生物钟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时刻调控着我们的脂质合成运输、分解代谢,进而影响我们的睡眠、饮食等方面。目前认为,昼夜节律发号施令的指挥部位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睡眠不足会扰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通路,导致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异常升高、皮质醇水平紊乱,进而引发肥胖、血脂、血压等问题,影响人体健康。

此外,睡眠时长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儿童睡眠与心理行为问题有相当重大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品行表现、情绪调节、亲社会行为等方面。研究发现,睡眠时间太短会导致前额叶皮质与杏仁核联系减弱,负面情绪更容易积累,且刺激性效果更为显著。尤其是托付给幼儿园的学龄前孩童,午睡由学校统一安排,一般时长都能保证至少一小时。然而,孩子回到家后,由于父母辛勤工作,对子女的关心可能不够。如果只是单纯机械式地勒令孩子几点上床,很可能难以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加重孩子对家长教导的逆反心理。

因此,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休息时间,让孩子有充足的“充电”时间和势能积蓄过程。让孩子多睡一会并非溺爱和放纵,而是尊重科学规律的表现。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的睡眠时间不算虚度。

以下是重构后的内容:

1. 寇妍的研究表明,儿童睡眠时间与体格发育之间存在关系。她的研究发表于2011年,是一篇关于儿童睡眠时间与体格发育关系的系统评价[D]。

2. 徐小雨等人的研究发现,广州市小学生的睡眠时长与心理行为问题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他们的研究发表于2019年,题目为《广州市小学生睡眠时长与心理行为问题的非线性关系》[J]。

3. 沈晓明等人的研究探讨了睡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应用。他们的研究发表于2012年,题目为《睡眠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及其应用》[J]。

4. 如果您需要更多信息,请参考以下链接:

- 寇妍的论文链接:[2]

- 徐小雨等人的论文链接:[3]

- 沈晓明等人的论文链接:[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