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科网上多见有写秋天,尤多秋光摄影。但是很多看上去很是秋天色彩的照片,总也激发不出我对秋天的那种特别感触。也许是还没有真正到了深秋时节吧,学宽和玉秀们的那些照片还大都停留在几片秋叶之上,即便是素以景象开阔著称的孟津所写“知秋一叶”似乎也是在这个圈子里打转转。虽然秋叶飘飞令人感慨,但不知怎么总是和我心底的秋色还有一些距离。

早几天在余昕老师的摄影集里就说要为她的秋景配一首诗,但是后来也只是找到一两张略合心中秋色的。那么我喜欢的是什么样的秋色呢?似乎不是残荷,不是红叶,不是菊黄,也不是桂香。我的秋色仿佛是一种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一腔情怀高远的境界向往,是一曲慷慨悲凉的浩荡长歌,是一个凄美幽怨的爱情故事......

钟老师的词没有配照片,但是他写下的“临风怅望逢摇落,何似飘残旧梦痕!”那种深刻的宇宙人生慨伤,给秋天带来长期积淀的氛围。那天我“也作残荷次韵钟老师一阕”《鹧鸪天》:犹记当时青盖新,蜻蜓独立自凝神。月清风细花弄影,日暮云低人断魂。霑雨露,浥轻尘。秋涵伤楚几晨昏。残荷叶落枯枝在,菡萏香销梦有痕。

秋意渐浓,金黄的落叶铺满大地,而秋天不仅仅是季节的更迭,更是一段美丽的传说。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亲眼目睹了这段美丽的传说,这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

那天下午,我去满陇度假酒店汇报重点学科建设情况。两天前,一个在海外工作了20多年的老同学告诉我,他和年轻妻子在这个酒店安排了一个晚餐,希望我能参加。于是,我驱车穿过隧道,来到了万松岭下的酒店。虽然距离满觉陇不远,但我还是花了两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

汇报结束后,我还有两个半小时的空闲时间。无意间,我来到了万松岭对面的西湖长桥。这里有杭州著名的“孤山不孤,断桥不断,长桥不长”三绝之一的长桥,以及另一个被称为杭州爱情桥的断桥。这座长桥见证了许多浪漫的爱情故事,尤其是南宋时期陶师儿与书生王宣教的生死相许。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长桥从此又名“双投桥”。

这个故事虽然带有一丝哀怨,但更为人所熟知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十八相送”。据说他们就是在这座长桥上,你送来,我送去,来回送了十八次。因此,民间有长桥之称。

离开长桥,我来到万松岭下的酒店参加了老同学和他的妻子的喜宴。尽管他们的年龄相差近30岁,但看上去非常般配,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原来,这位朋友已经有了一个六甲的妻子,预示着不久就要迎来一个小庄主的诞生。

喜宴上,我祝愿他们:“希望你们接二连三,多生几个好给澳洲增加一些人口密度。”归来后,我想到长桥和这个秋天里的爱情故事,决定再写一首词留作纪念。然而由于这几天一直很忙,我没有来得及写。于是,我把这个任务留给了明天(明天我会在这里补上一首《声声慢》“长桥的秋天”)......

《声声慢》是一首描绘秋天湖光山色的词作。在这首词中,作者以长桥、秋色、云淡风轻、湖光荡漾微澜等意境,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碧水清波、台石冷浸蜿蜒,飘然一叶坠落,更显斜阳寂寞寒烟的意境。岸草疏柳外,何处归帆?这句词揭示了人生无常、离别无常的主题。

词中还提到梁祝事,这是一个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代表了古代才子佳人的情感世界。一曲长歌融入蝶舞翩翩,游人往来浪漫,香韵依然,这些描绘都展现了一种美好的生活氛围。正约定万松岭,情系远山,这里的万松岭象征着永恒的爱情,而情系远山则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卫军英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418-62436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