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报道,美国空军将测试一种新型海外兵力集结和部署机制——空中特遣部队。这种编组形式旨在将全部兵力整合至一支轻型、易部署的部队中,以取代传统的空军远征联队。据悉,第一支空军特遣部队将于2024年夏季开始共同训练进入军力生成模式,2026财年开始部署 。

美国空军正在进行全面评估重组,其中组建空军特遣部队是一项重要举措。这种新型部队模式可以为战区指挥官提供一套标准的作战能力,使得美国空军具备更加灵活和快速应对突发事件的优势。除了这种新型部队模式外,美空军还在敏捷作战使用战术、多能空军人训练、指挥参谋机构结构、实施任务式指挥方式进行指挥控制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届时都将极大推动美国空军转型,大幅提高作战效率。

近年来,为维持前沿威慑效应、提高快速穿透能力,美空军不断调整兵力运用模式,先后提出“敏捷战斗部署”“动态力量运用”“纵深隐蔽攻击”等新质作战概念,力图营造空中“灰犀牛”效应,夺取空中优势。3月7日,美国空军参谋长布朗签发了最新版本的《未来作战概念》,提出美空军必须在新版《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战略》和联合作战概念的指导下,打赢未来战场的“六场战斗”,即关键“空战场景”、飞行员能力素质、机场基地的新定位、装备建设、战斗中手段运用及盟友协作等,涵盖了战争的全部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美空军未来作战概念的核心仍然突出“敏捷战斗部署”这一作战概念。按照其设计思路,“敏捷战斗部署”主要在合作、竞争和冲突三种态势下发挥作用,要求各部分战斗人员具备全局观念和协作意识,通过各类行动之间的紧密配合,在整个战斗过程中“拒止”或“终止”对方的敌对行为,避免“横向”战场面扩大和“纵向”战斗强度加剧,即追求“快速结束战斗”。此外,美空军还对基地设施和飞行员素质提出明确要求,要求飞行员需要具备“远征+多能”的战斗素质,能够在对抗激烈、条件恶劣、支援受限等环境下保持作战行动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并与其他军兵种和盟友伙伴国开展合作。同时还要求基地保障从重点依托大型基地转变为依托一系列“可防御、可维护、可重新部署”的分散式、网络化小型机场或临时基地。

美国空军认为,在大国冲突中隐身战机需要分散部署以减少被“一锅端”的风险。

美空军提出“纵深隐蔽攻击”战法,意在通过隐身战机、核潜艇、特种部队等手段的综合使用,采取类似“特洛伊木马”的战法,对对手纵深发起突然性袭击,进而打乱对手作战节奏,获得先手优势。据悉,美空军将在2035年之前持续推进上述概念的深化创新,为其全球快速行动提供理论支持。

近年来,美国将中俄视为主要战略对手,不断深化“大国竞争”战略。美军认为,在当前大国战争背景下,美力量布势已难以形成合围,也无法有效保护其前沿作战基地。为此,美空军开始积极探索提升战略打击平台的战场生存能力和快速修复能力,并将其作为为未来打造高端战备能力持续努力的一部分。

美国空军正在推动RQ-180隐身无人机和有人驾驶隐身战斗机进行联合作战。为此,美空军开始使用“轰炸机特遣部队”计划取代“轰炸机持续存在”计划,多次出动战略轰炸机开展跨区部署,往返于美国本土、夏威夷和关岛基地之间,并在飞行中组织各种类型的战斗课目训练,既展现了大范围跨区机动奔袭能力,也摆脱了过去前沿基地轰炸机数量有限、出动即被发现的桎梏。在“印太”地区,美空军依据“轰炸机特遣部队”计划,不定期向关岛及迪戈加西亚轮驻战略轰炸机,并前推F-35、F-22隐身战斗机至日韩一岛链空军基地,以密集出动、高频施压方式,加强前沿战略威慑,在兵力编组上采取轰炸机+战斗机、轰炸机+侦察/预警/指挥机、轰炸机+民用飞机、轰炸机+运输机、战斗机+运输机等方式,不断拓展提升空中平台体系化作战效能,在行动样式上采取大范围机动、夜间突袭、电磁静默等新型作战方式。

据报道,美空军部长肯德尔已正式批准成立3支空军特遣部队,其中一支就专门配属美国印太司令部,专注于在印太地区开展军事行动。可以预测,随着空军特遣部队的战斗力形成,未来美空军将会在“印太”地区频繁轮换开展行动,并采取与陆军以及海军陆战队特遣部队联合训练的方式,从而大幅提升该地区空中力量整体作战能力,并为实现美国防战略报告所提出的“一体化威慑、建立长期优势和在太平洋开展活动”三大支柱提供更多战场能力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