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精神的时代演绎——卢浮魅影

在认知之旅的最后一站,我们来到充满浪漫情怀的国际大都会巴黎。这座城市的巨大城市尺度和恢弘的城市轴线在世界范围内独一无二,对世界城市规划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1640年开始规划的巴黎城市轴线,从卢浮宫、丢勒里花园、协和广场、香榭丽舍大街到凯旋门,一直发展到如今拉德芳斯新区的大拱门,巴黎的城市轴线形态始终保持并不断得到延续和完善。

珍藏了无数稀世珍宝的卢浮宫,坐落在城市中轴线的一端,以沉稳的姿态诉说着人类灿烂辉煌的历史文明。卢浮宫广场上由贝聿铭设计的金字塔,曾一度引起人们的巨大争议。现代的设计手法,如何与历史建筑产生联系?带着这样的问题,穿过丢勒里花园和骑兵凯旋门,我们来到卢浮宫追根溯源。

“卢浮宫·法兰西历史的恢弘记忆”

卢浮宫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北岸(右岸),总占地面积约45公顷,建筑占地面积4.8公顷,是法国历史最悠久的王宫,历经700多年扩建和改造,才达到今天的规模。1981年政府决定将王宫作为博物馆使用,对卢浮宫进行扩建,在不破坏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利用广场地下部分,选择拿破仑广场中心作为入口,收回、改建财政部占据的北翼,成为真正的大卢浮宫。1983年贝聿铭被认命为项目建筑师,设计建造中央广场建筑。

“卢浮宫东立面是欧洲古典主义时期建筑的代表作品。全长约172m,高28m,上下照一个完整的柱式分作三部分:底层是基座,中段是两层高的巨柱式柱子,再上面是檐部和女儿墙。主体是由双柱形成的空柱廊,简洁洗练,层次丰富。建筑立面构图反映着以君主为中心的封建等级制的社会秩序,它同时也是对立统一法则在构图中的成功运用。”

“金字塔·新旧建筑的关系处理”

入口金字塔高21米,底宽30米,约为卢浮宫高度的2/3,耸立在庭院中央。四个侧面由673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是由法国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它与周围历史建筑的立面相映成趣。金字塔的表面处理看似简单但是及其干净,极好地映衬了周围历史建筑的立面,卢浮宫的古典主义与玻璃金字塔的现代主义产生了联系。为了便于采光,贝聿铭采用钢铁构架与玻璃材料这些新型工业材料进行设计,既为地下设施提供了良好的采光,又巧妙地将现代主义气息灌注到卢浮宫这一典型的古典主义建筑之中。置身于金字塔之中,过去和现在产生了深刻的对话,塔中自有卢浮宫,仿佛穿越回了人类文明的滚滚浪潮。贝聿铭的玻璃金字塔把历史拉到了现代,并赋予其新的内容与意义,使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具有了更持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