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是张艺谋在2011年执导的一部历史战争片。影片以女性视角、戏剧性结构为特点,但在细节叙事上有所发展。影片的叙事结构主要有因果线性结构、回环式套层结构、梦幻式复调结构等五种形式。张艺谋的电影多采用因果式的线性结构,“以事件的因果关联来作为叙事动力,叙事线索以单一的线性时间展开”,《金陵十三钗》在宏观结构上沿用了这种顺时式的叙事模式。影片以教堂作为叙事的主要空间场所,以教堂里“十三钗”与女学生们的生活状态和变故作为叙事的主线,同时辅以几个补充式的段落,如战斗场面、日军残害妇女等场景,主副线交织镶嵌在一起,使得影片的叙事结构呈现出一种复杂而丰满的状态,在烘托背景、推动叙事的同时,也拓展了影片的表现空间。

在电影《金陵十三钗》中,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之间的自由转换,在增强影片戏剧性的同时,也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心理的刻画具有重要意义。影片多以女学生书娟的视角为切入点,采用一种第一人称外视角的方式进行叙事。书娟是一个边缘化的角色,她常躲在角落里去观察他人的行动,从这个角度出发的镜头往往形成一种“窥视”的效果,如影片开头书娟躲在彩色玻璃后观察“十三钗”进入教堂,以及她偷看男主角贝尔和玉墨调情的场景等,都具有很强的窥视意味,再加上其个人的心理独白,在增加情节内容含量的同时,也使影片具有一种主观经验性的色彩。导演借助处于边缘地位的孩童视角,一方面可以渲染一种冲突的氛围,突出矛盾的张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孩子的眼光透出一种成人的观照,使得影片更有一种发人深思的意味。

电影《芳华》是根据严歌苓同名短篇小说改编的影片, 描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西南某文工团中, 一群被国家选中接受 艺术熏陶的年轻人的生活故事。影片围绕着“文革”前后的时代背景展开, 通过两个主人公的视角, 讲述了他们在军队文工团中的成长与爱情经历, 以及最终的命运走向。

在影片中, 张艺谋将崇高与道德、卑微与欲望这两组对立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身份的对立使得她们无法共存于同一个空间, 因此在影片开头, 两派人物的冲突和对立就被渲染到了一个高度。然而, 随着日军的入侵以及一些学生的死去, 世界的丑恶唤醒了两派人天性中美好的一面。她们从对抗开始走向和解, 个体间的矛盾也逐渐被消解, 最终将矛头指向共同的敌人。在这一过程中, 她们冲破了身份的嫌隙, 开始走向觉醒。

影片中, 女性形象塑造的另一个特点是女性主体意识的彰显。在这里, 女性不再是男性的附庸和从属, 也不再作为欲望观看的对象而存在。她们拥有自我的主体意识和判断能力, 且具有了一种为彼此牺牲的崇高精神。虽然影片开始时, 歌女群体存在一种欲望的指向, 但到最后这种欲望的指向逐渐被消解和搁置, 这可以从贝尔对玉墨的表白中看出。

影片中的男性形象则为女性光芒所遮蔽, 包括男主人在内, 男性的整体形象略显扁平。显而易见, 影片在人物塑造上更倾向于对女性着墨。这种“重女轻男”的人物设置体现了张艺谋在人物塑造上的一个流变趋势。突出女性这一重要商业卖点既是其电影适应商业化浪潮的一种表征, 同时也反映了张艺谋电影观念和艺术理念的一种发展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