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的牙齿观后感

在众多催泪小说的影响下,我重温了一部经典电影——《爱情的牙齿》。这部电影让我难以忘怀,观后感慨万分。然而,令人惋惜的是,有些人对这部影片的评价竟然非常低,甚至还有人对影片的名字提出质疑,认为它过于变态。这让我感到十分不解和气愤。

每个人的感知能力和受教育程度都不尽相同,因此对于同一部作品的感受也会有差异。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尊重艺术作品本身,而不是对其名字进行无端的侮辱。《爱情的牙齿》这个名字,实际上是在表达一种特殊的爱情观:那种长牙的爱情、咬人的爱情、吞噬一切的爱情。这种爱情会吞噬时间、青春、信念,留下无法愈合的痛苦和伤痕。

有些人可能会质疑为什么影片名叫《爱情的牙齿》,认为它与其他关于爱情的作品相比显得格格不入。然而,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名字,才能更好地传达出影片所要表达的独特爱情观。如果我们将影片中的“爱情”视为定语,那么它就是关于板砖、引产和拔牙的故事;但如果我们将其视为主语,那么它就是关于长牙的爱情、咬人的爱情和吞噬一切的爱情的故事。

每次大学生电影节上,都会有人提出一些看似荒谬的问题,让人无法理解。有时候,我真的想大喊:“导演,请不要回答这些问题了!”接着,让我们回到电影本身。虽然三段故事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但伤口的根本并非源于时代,而是源于爱情。这就是影片想要传达的核心信息。

第一段和第二段的故事都非常出色,而第三段也并没有像网上某些评论所说的那样糟糕。然而,当故事回到现实生活时,却显得力不从心,语言混乱。许多优秀的作品都有这样的通病,正如《和青春有关的日子》一样。《爱情的牙齿》也无法摆脱这个困境。

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既不像真的发生过,又让人觉得特别真实。这是最高明的故事创作手法,因为生活总能比编造更离奇,而离奇之处恰恰在于它的真实性。我开始怀疑前两段故事是否有原型,据说导演表示没有。如果没有原型,那么只能说编剧的想象力太强了。

在第一段故事中,艳红(女主角)因为当众朗读并取笑一个男生写给她的情书而被他拍了一板砖。这位女流氓型的女孩在被震慑后,还带着一帮人去堵住那个男生,让他叫她三声姑奶奶,事情就结束了。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男生在关键时刻竟然一声不吭地忍受着一切。

起砖头拍在自己脚面上,顿时鲜血淋漓,艳红彻底傻掉。爱情就是被征服不是嘛。

从此男孩都不理她,反而和别的女孩子走得很近,艳红竟然放下自己的自尊主动搭讪他,他其实还是喜欢她,为了看她的背影,拄着双拐,蹦过几条胡同。不过搭讪也晚了,两个人最终也没好好说上一句话。男的死了,游泳的时候伤脚抽筋。他们最亲近的接触就是在校医务室,一个去按摩后背,一个去给伤脚换药。两个爱的伤病员。

艳红黯然神伤,一夜之间长大,再没兴致做大姐大。从此雨天之前的背痛一直伴随着她,让她一到阴天就想起这段没有开始却刻骨铭心的初恋。

第二段故事,她一生唯一的一次发生了的爱情。--真正的爱情都是唯一的,不会有二来来。因为人心不会重置,重启,爱就那么多,用一点少一点。那些可爱许多人,许多次的人,其实谁都没真爱过。男的有老婆,有孩子。当然,也有魅力。她不顾一切地爱,像个母亲一样地爱。即使怀了孩子,这在那会儿是天塌下来的大事,撑起来的是她,不是他。学医的便利条件,她决定自己做引产手术,唯一的帮手就是他。

然后整个手术的过程是全片的重要环节。评论里一到这个时候很多人就开始呱躁了,什么没有必要拍得那么疼,那么血腥,什么当时看的时候捂着眼睛扭过脖子的,说这话的如果是男人还情有可原,如果是女人,女人看女人,女人看自己,同情还好,如果因为嫌恶扭过头去,真不知道说什么好。别人经历的苦难你都得经历!我又想起这句话,一个女诗人说的。

没把那个男的拍得十分卑劣,这也是导演的高明之处。扔掉胎儿后,男的捡起摔碎的玻璃瓶时划破了手,看着伤口里流出来的血,他又拿着玻璃碴往自己静脉上来了一下,当然不是真的自杀,他想感受疼痛,想用自己的血,体会女人的痛,赎自己的罪。艳红的爱在这个时候还算值得。然后是罪行败露。败露的原因也设计的很好。包胎儿的报纸上有送报纸的写的门牌号。然后是丑陋暴露。男的都推到女的身上,撒谎说是被勾引。女的都揽在自己身上,撒谎说是主动勾引他。男的怕不能入党,不能转正,不能升官。女的不怕被退学,不怕声名狼藉,不怕被退回北京从医生变成杀猪的。火车快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