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派》系列观后感:从恶搞喜剧到正统爱情的进化

作为一个有女朋友的年轻人,每天定时定量地观看一部成人电影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太合适的。但是,如果这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无害的娱乐方式,那么在看过几部成人电影后还写观后感来影响青少年就显得有些过分了。

实际上,我最早是在高中时看到的第一部《美国派》,当时只是觉得这是一部恶搞的喜剧片,展示了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荒淫。然而,如今回想起来,许多剧情已经模糊不清,或者说,这部电影本质上并没有太多的剧情。最近,我连续看了五部《美国派》,才发现了这个系列的演变过程。

从单纯的性角度来看,《美国派1》中最夸张的内容就是Stifler的母亲;而第二代则延续了这一情节,并出现了同性恋(海滩别墅里的那两位女角色非常性感)。也许在美国,这也属于最“前卫”的内容了。到了第三代,男女主角最终结婚,我猜想以后可能再也见不到他们了(婚姻确实是一把双刃剑,但婚礼的场景真的很感人)。到了第四代,情节转向围绕Stifler的兄弟展开,第五代也是如此。实际上,到了第四代和第五代,《美国派》的情节正在逐渐向正统爱情靠拢。四代中的Stifler顶多只是干一些偷窥女生洗澡之类的勾当,而到了第五代,他干脆变成了一个处男(尽管最后他骑着白马去找Tracy的场景很感人)。

从剧情的角度来看,《美国派》系列的变化也具有深刻的意义。从第一代到第三代,电影中最大的“反派”几乎都是Stifler,他只是做一些恶搞性质的事情,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坏小孩儿。特别是到了第三代,最主要的剧情几乎都是因为他而展开。然而到了第四代,那个长得有点像C罗的Stifler的犯错能力与他的哥哥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甚至还不如那个小黄毛室友更恶搞),影片中出现了一个让笨笨喜欢不起来的角色(那个高个子的“有背景”乐队指挥);到了第五代,侏儒们甚至从外到内都让人感到不舒服,不仅相貌丑陋,而且在打球时使用各种阴招(我不知道橄榄球规则中是否包含咬人大腿算犯规?如果是的话,火星了),简直让人想要将他们踩扁并踏上一万只脚。这种感觉在第一、二代中是难以想象的。

某位没有主见的年轻人发现,新保守主义在美国政坛的扩张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美国派》这部电影的编剧。《美国派》最初是1999年克林顿总统时期的作品,前两代基本都是恶搞性质的喜剧,缺乏理想和追求。然而,到了第三代,剧情开始围绕婚礼展开,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保守主义价值观的灌输。

第四代和第五代电影在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炫酷,也包含了不少火辣镜头。但对于“性”的实质性鼓吹已经降到了最低限度,而且“同性恋”的话题再也没有出现过。同时,第四代和第五代电影中或多或少地出现了明确的“反派”,这也可以看作是保守主义世界观的间接体现。

总之,作为一部成人电影,《美国派》仍然非常好看。在女主角方面,第二、三代的那个大眼睛女孩装严肃的时候让人想起了马大姐(不要笑,小时候看多了)。第四代那个乐队指挥长得还不错,但演技并不怎么样(装诧异的时候明显很做作)。而某位没有主见的年轻人最喜欢第五代的那个Tracy——她不仅漂亮,演技也很好,还不时地给男朋友提供一个“无罪释放”的机会(刚刚被教导说作为一个有女朋友的没有主见的男青年不应该总想着这段感情)。

说到这里,某位年轻人突然意识到,他可能在暗示某个人。于是,他心生思念之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