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我观看了一部备受好评的电影《无名之辈》,在影片推荐中,又发现了一部电影《驴得水》。这部电影讲述了四位教师张一曼、裴魁山、周铁男和孙校长的故事,他们各自代表了现实生活中的几种人或者品质。

张一曼是一个风流随性的女子,她向认真的裴魁山道歉,并表示以后不再招惹他。然而,个人认为张一曼是影片中最可怜的角色。她曾向魁山道歉,也自扇巴掌向铜匠道了歉,但仍有人认为她的道歉是没有意义的。最后,精神崩溃的张一曼在一场意外中离开了这个世界。

裴魁山则是一个“三寸道德”的人。他在被拒绝后并没有很伤心,甚至说“晚了”。我们原以为魁山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张一曼,愿意接受她的一切,并且永远保护她。然而,当魁山再次遭遇挫折时,他的形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让我们不禁思考,爱慕是否会转变成厌恶?

周铁男被形容为“不如莽夫”。他一直是一个正直勇敢的青年,奖学金他第一个支持,扩建校园他也毫不反对。然而,在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后,他的性格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一个勇敢的战士,变成了一个软弱无力的人。

孙校长被称为“道貌岸然”。他与特派员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行事。在我看来,孙校长的做法令人不齿。他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女儿。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通过四位教师的故事,展现了现实生活中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教训,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心的人。

电影中的角色都有了“两面性”,这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些角色。孙校长一直为自己心中的“大义”而努力,他的开校育生梦想终于实现了,但这个梦想却是黑白色的,甚至支离破碎。吕得水老师从老实巴交的山民变成了一个为了报复一曼而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惩罚她的人。他无疑是聪明的,学英语飞快,还懂得利用自己的价值去谈条件,但一旦沾染上黑色,他就会变成另一张脸。孙佳则是一个美好单纯的小孩,她有着我们小时候大多数人的特质,不应该撒谎、欺骗别人,做了错事要敢于面对。她非常正义,对那些歪曲事实的行为和人嗤之以鼻。长大后,一定不要做“那样”的人。

在影片中,佳佳举报特派员的方法被认为是没用的,但那已经是她唯一可以与坏人斗争的方法了。小孩的方法是告发,大人的方法是卧薪尝胆,但我想周铁男已经生锈了。撒一个谎,也许就要用另一个谎来圆它。佳佳最后走了,留下了驴得水这个角色。如果驴会说话的话,它肯定不是一头我们认为的好驴。除了佳佳之外,那些人都会被它“驴得水”骂得狗血淋头。影片中,驴得水失声了,后来佳佳给她吃了响声散又好了,吕得水不再是驴得水,驴得水被吃了。

我以为的结局是:孙校长让佳佳走,说的那些轻微的处分都是为了让佳佳赶紧逃的借口。坏人马上就要报复他们这伙“骗子”。坏人坐着大卡车来了,周铁男再最后又一次拿着剪刀去阻拦几个去追赶佳佳的兵,被打成了筛子。孙校长被俘,坏人一把火烧了孙校长的“梦想”,孙校长眼睁睁看着梦想化成了灰烬。裴魁山小心翼翼地带着装满钱的箱子逃命,当他坐着另一头灰驴跑了的时候,驴突然放声大叫,颠着生怕钱掉了。死抓着钱箱子的裴魁山羊入虎口。我以为箱子打开,是一曼摘的花飘向漫山遍野。然而,电影的结局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同的画面:四位教师只剩下了三个。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那么一部电影,能够让我们产生共鸣,引发我们的思考。而这部影片《熔炉》正是如此。我们以观众的角度欣赏这部影片,但是当我们设身处地,试着去代入时,你是否会有所感触?如果你听见了你的女神和别的男人一起运动的声音,如果你像铁男那样经历过生死,你会不会变?

电影讽刺了很多人、很多事、很多行为。但也用人物的反差告诉我们“人”到底有多不可思议。当我关掉电影,独自走在街道上时,不禁会想孟子和荀子提到的“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如果佳佳进了城,接触到灯红酒绿,胭脂靓装。她会不会变?这是未知数。也许影片中还有更多的隐晦,但我不想再看第二遍了。但它无疑是一部好电影。

结语:《熔炉》是一部让人深思的电影,它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善恶之间的斗争,以及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助和无奈。虽然我们无法预知佳佳的命运如何,但这部电影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空间,让我们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