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古英语时期,warrior一词开始出现,通常与汉语中的“战士”、“武士”或“勇士”相对应。例如,Zulu warrior就是指“祖鲁族勇士”。在这一词条中,《牛津英语大词典》给出的首次出现年份是1297年,当时的词形是worreour。然而时至今日,这种用法已经逐渐过时,一些词典甚至为这一条目增添了诸如formerly(旧称)、mainly literary(主要用于文学作品)等语用标签。
在《韦氏英语词典》中,warrior条下有两个层次的意义:第一层意义就是上文提到的“a man engaged or experienced in warfare”;第二层意义则是引申用法——“a person engaged in some struggle or conflict”(即“与......展开斗争的人”),如用于“povertywarriors”(试图摆脱贫困的人们)。
近年来,由warrior构成的复合词数量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上世纪初出现的class warrior,顾名思义,指的是“参加阶级斗争的人”,而该词现在特指反对阶级制度之不公并为之努力的人士,因此可以译作“阶级斗士”。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由于采取了一些支持中产阶级的政策,曾经一度被一些媒体称作“class warrior”。目前只有《牛津高阶》网络版收录的culture warrior(文化斗士)具有与其相同的构词理据。它的流行或许与美国福克斯新闻台政治评论员欧莱利(Bill O'Reilly)所著的
Culture Warrior
(2006年)有关。
多用于口语的road warrior现在通常被解释为“a person who travels frequently especially on business”,即经常出差在外的人。然而在上世纪初,它指的是汽车,尤其是指可长途驾驶的大功率车辆。后来,它还可以指称驾车爱好者。《维基词典》还收录了road warrior的其他两个意思,即“带着移动设备上班的人”和“骑跑车的休闲自行车车手”。这部网络词典同时也记载了一个与road warrior常用义相关的词语,即corridor warrior(具体指离开办公桌进行无线办公的人)。
以下是重构后的内容:
weekend warrior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931年,是唯一一个双义词。它最初指业余或后备役部队中的成员,由于这类人只在周末参加操练,故名。而如今,这个词通常指在周末参加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的白领人士。
eco-warrior和cyberwarrior是由构词成分与warrior复合而成的新词。前者首现于1987年,后者的最早例证出现在1993年。前者通常被译作“生态斗士”,指积极投身于环保运动的人士;后者虽然也常被直译作“网络斗士”,但它具体指参与网络战(cyberwarfare)的人。
英语新词中还有两个包含warrior的复合词特别值得一提,即social justice warrior和keyboard warrior。前者是个贬义词,一般可略作SJW,并时常被字面直译作“社会正义斗士”,具体指积极推进正义事业的网络激进分子。后者同样与网络相关,而且也是一个贬义词,确切地说是通过网络论坛等途径进行煽动的人士,它与Internet troll(即“网络喷子”)有点相似。
以上内容来源于“21世纪英语传媒”。如需转载、摘编请遵守版权与免责声明:如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害到您的权益,请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liqian@i21s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