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命纵横》和《大秦帝国》这两部作品,讲述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生存奋斗的历史。其中,《国命纵横》共14万字,讲述了战国时代合纵连横时期各诸侯国为生存奋斗的历史。而《大秦帝国》则以秦国逐渐强大一统山河为主线,分为三部曲,第一部《黑色裂变》,讲述了大秦突出生存险境,进入强盛时期,构成了对山东六国的威胁。这个历程持续了20年,是商鞅与秦孝公赢曲梁的20年。

《国命纵横》的第二部曲则是又一个20年,这个20年从大秦言是秦惠公赢驷与张仪、司马错的20年;从天下言,是苏秦、张仪的20年。所谓国命是指战国七雄的七国命运。所谓纵横是指七国为各自生存发展,在内政外交方面采取的不同策略手段而导致的天下大趋势。传鬼谷子的高徒苏秦、张仪二人想成就一番大业。这师出同门的二人才能无分高下,初入仕途,都渴望做出一番大事。秉持“好马不同槽”的想法,苏秦选择去了蒸蒸日上的秦国发展,张仪也选择了去齐国发展。

然而命运却与他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两人初次尝试都未能如愿。碰壁后苏秦卧薪尝胆、悬梁刺股3年,再出山却是落在了齐活。面对天下大势,苏秦提出了“合纵”长策,其最本质的想法就是要造就变法的强大的统一的大国,但由谁去统一,那就看天下诸侯谁能强大。苏秦提出“合纵”是想给7国提供均等的脱颖而出的机会,于是联合楚燕韩赵魏五国,共同抗击秦国。秦国尚未有绝对实力抗衡山东六国,于是作为秦国丞相的张仪,便提出了“连横”这样的长策,来打破六国分秦的危险。

“合纵”“连横”相互制约,在苏秦的努力下,组成了六国联军攻打秦国。因为内部的不团结,加上大秦内部将相司马错、张仪的精诚团结,“合纵”最终失败。苏秦、张仪,各位其主,却有能彼此信任,殊为难得。最终因为秦新帝继位,张仪明智的辞职隐居。而苏秦借“合纵”结束的时机,带领齐国变法求强,却因此被暗杀。

作者似乎高度赞誉战国的纵横之士,赞许他们的智慧和为历史所做的贡献。然而,这些历史的往事中总有一些智慧的人及时地放弃功名,当止则止,离世隐居。我的骨子里是敬仰这些人的,看他们既能在历史中风起云涌,又能云淡风轻,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无限自在。这才是真正的拿得起放得下。而历史中总有一些大成的人物,因为不能舍弃和放下,却丢弃了生命,倍觉惋惜和遗憾!

萦绕在头脑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历史总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过去是,现在也是。国亦如此,单位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