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文字讲述了唐海松创办亿唐公司的经历,以及他在创业过程中受到的影响。他和伙伴们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美国名牌大学毕业生,他们办的那家叫亿唐的网站被定义为“明黄一代”的时尚工厂。唐海松表示,网络给了他们这样的机会:过去你要切入一个市场需要长时间,现在只要找到最合适的点,将迅速入市。他希望能先从网站开始,把自己的事业办成像索尼那样不断寻梦的历程。

柳传志曾经说过:“挺奇怪,我亲眼见过两次这种情况,一次是日本和香港的那几年,一次是1997年前后拼命投红筹股,明明不可能......——柳传志

2000年1月18日晚饭时间,坐在北京著名的贵宾楼饭店一层咖啡厅,我们在等着一个神奇的哈佛归国创业者的到来,他只凭一纸计划就融到了4300万美元的投资。”

亿唐是一家时尚公司,致力于为“明黄一代”提供优雅简单的生活方式,要做像索尼一样与众不同的公司。在1999年底,当记者出差路过上海时专门在一个晚上拜访了这家公司,员工居然都在上班,开放式的平台,最靠门的不是会议室,而是正在建设中的健身房。亿唐甚至投资250万元,参与拍摄了20集电视连续剧《真情告白》的续集,以期自己的品牌在“明黄一代”中打出影响。 亿唐COO(首席运营官)常东升表示,E唐会做网上网下联动的先锋。即:亿唐会先依靠网站做出品牌,然后利用品牌知名度发展时装、手表等时尚消费品,这些消费品反过来会继续支持网站品牌。常东升为自己的事业画了一个极为圆满的圈子,但却始终没有拿出令记者信服的证据,证明他的网站可以创造一个名牌。然而凭着这样的团队和模式,亿唐轻易拿到了美国人450万美元的一期投资和4300万美元的二期投资。

与亿唐差不多同时崛起的还有后来红极一时的e龙和e国。当时e国老总张永青博士甚至预测,2000年中国的生活服务类网站会突破百家。张永青的公司和著名的微软公司在同一个楼里面,只是微软占了临街的一面,张永青则蜷在另一面。

1999年是中国互联网公司注册的高峰期,平均每天有两家互联网公司在北京注册。中华网在1999年6月26日正式登陆纳斯达克,其业绩在当年就增长了1200%。这种神话般的增长让美国的投资者和中国的投资者一起兴奋起来,人才迅速向网络企业聚集,而网络企业则向纳斯达克冲刺——百万富翁的梦想对于每个人来讲都前所未有的切近。

这其实也是后来所说的“海归派”的开端,亿唐、易趣、中国人、人人等网站满大街的广告让人们认识到网络的热度。当时一份调查显示,仅网上商店便迅速从100家猛增到600多家。同一时间,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结果则显示,中国网民在2000年年初达到了900万,再次验证了每半年翻一番的网民成长定律。

这些网站的发展思路明确而单纯:有模式就有融资,有融资就可以做品牌,做成品牌就可以到纳斯达克上市,上了市就财源滚滚。那时拿到一笔投资不可思议的容易。风险投资商就像一个阔财主,他想在10个穷孩子当中找到一个将来能中状元并在他身上投资,那这个财主最聪明的办法当然是每个穷孩子都给10块钱而不是把100块钱只给一个孩子即使这个孩子突出聪明。

沈南鹏,毕业于耶鲁大学,获硕士学位。1999年5月回国与季奇等人创建了携程旅行网,总部设在上海,后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地开设分公司。

张永青,毕业于美国犹他大学,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学位。此后七年间,在美国华尔街所罗门兄弟公司做交易人。1999年4月回国创办e国百姓生活网。

黄沁,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1999年5月回国与其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同学刘民、蒋继宁合作创办网大公司。

陈一舟,毕业于斯坦福大学,获得MBA和电机工程双硕士学位。1999年6月与斯坦福大学校友周云帆、杨宁共同创办ChinaRen.com公司。

邵亦波,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99年8月18日创建大型物品竞标中文网站易趣网。

童家威,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获得战略市场营销和投资管理金融双料MBA。1997年年底在硅谷创立美国商务网。

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生鲁军于1999年9月和校方协商办理了休学手续,成为清华第一批休学办公司的头一个吃螃蟹的人。筹建中的清华易得方舟公司从3月份想办公司时的两个学生冒险家已经发展到20多个人,鲁军的团队发展成为清华最大的创业团队。后来鲁军的团队错过了最佳融资时机、经历了网络泡沫的破裂,仍在苦苦寻找出路。

同一时间,中国四川三个高中生决定停学创业。在北京,几个中学生搞起了软件工作室......这种事情只有在网络热中才会发生,也只在这种热潮中才显得合情合理。今天,学生创业被许多人认为是网络泡沫的重要组成。那么到底这个热潮是如何起来的?

以下是一些关于学生创业的信息:

- 1998年8月清华研究生姜晓丹等创办的慧点公司成立;

- 1999年年中清华本科生邱虹云及视美乐公司获得上市公司投资;

- 1999年9月清华研究生鲁军和大五本科生刘颖休学创办公司;

- 1999年华中理工大学96级本科生李玲玲成为天行健公司董事长;

- 1999年10月浙江工业大学包士毅一项科技成果卖了960万元;

- 1999年底北京大学学生自办的天正公司成立;

- 2000年1月教育部宣布在校学生可以休学办公司。

原文:

1月15至18日首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总决赛举行

2000年11月 北大天正公司正式推出电子邮局

2000年12月 清华视美乐公司推出大屏幕投影仪产品

把清华园里的学生创业故事单独拿出来,是因为这个园子集中演绎了整个学生创业的高潮、低谷和平静,充满了激情与无奈,也展示着成熟与个性。

认识鲁军是在搜狐网上进行的一次创业聊天,那是1999年的7月,鲁军、王科和他们的投资顾问清华兴业公司潘福祥老师一块儿来到搜狐聊天室进行网上聊天。那会儿流行这个,每人在一个录入员后面坐着,网友提问,嘉宾回答,录入员负责输入。被搜狐邀请来的十几位记者则坐到另一排办公桌前,一旦发现有冷场情况立刻提出若干个嘉宾喜欢的问题来,说白了就是当托儿,给的报酬是每人一顿晚饭:麦当劳套餐。

王科当时已经小有名气,说起话来有板有眼,表情严肃,网上聊天一结束马上就走了。“他还有一个会要开”,潘福祥老师说,作为清华学生宿舍里面诞生的第一家公司,王科的视美乐公司已经拿到了上海一百的投资像模像样地干了起来。

鲁军那会儿穿着一身规规矩矩的西服,看上去学生气十足,他还在找投资者,所以也更愿意在稍后和同来聊天的北京几家创业投资公司副总聊聊,于是大家找了搜狐公司一个十人间的小会议室一直聊到晚上九点多。

接过鲁军递过来的名片:FANSO网络服务公司(筹)。“FANSO翻译过来是泛舟,取意是我们在网络上泛舟。现在正在办公司执照,下周应该可以办妥。”作为公司第一发起人的鲁军说他最主要的工作是寻找投资,现在的钱是两位清华博士投的——后来我们了解到这两个清华博士投的钱说得更准确些应该是借给他们,身为师兄,看到师弟们遇到困难就帮一把。鲁军当时希望自己能够找到真正的风险投资,他当时的说法是,因为FANSO公司的成员是清一色的学生,需要风险投资的管理和运作。实际上,他需要钱来把公司办起来。

被鲁军吸引不是因为他的学生老板腔,而是他说自己是清华园里第一个休学创业的人。他说,“自己刚开始还不知道能休学办公司。5月份,学校鼓励学生创业的精神出来了,于是和刘颖一块儿去找清华的创业大赛组委会,两个人的申请书模式都一样。然后就忙自己的事去了。后来通知我同意了。就这么简单,我和刘颖成了清华园里第一批休学开公司的。也许两年后我还会再念,也许不会,看公司到时候的发展。”

重构后内容:

1. 1月15日至18日,首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总决赛举行。

2. 2000年11月,北大天正公司正式推出电子邮局;同年12月,清华视美乐公司推出大屏幕投影仪产品。

3. 清华大学园内涌现出众多学生创业故事,其中以鲁军创办的FANSO网络服务公司(筹)最为引人关注。作为公司第一发起人的鲁军表示,他最主要的工作是寻找投资。

在一个傍晚,我们租了自行车,从清华南门骑到学生宿舍楼。鲁军告诉我们他们的公司在学生宿舍16号楼519室。很快找到了16号楼,但在5层里找遍了也没找到518室,519室在哪里呢?

最后一位路过的同学告诉我,那个隔出来的大厅就是,原来鲁军们凭借和学校良好的关系免费把一间活动室改造成了公司办公室。“我们的网站概念是全世界最棒的”,这话今天听起来有点可笑,但在当时这确实是创业者之一的刘颖说的。说这话时刘颖正经历着在40多度高温下进行着网站开发最关键的阶段,当然也是手里最缺钱的时候。每个人都大汗淋漓,别说空调,连风扇都没有。

刘颖的官衔暂定为FANSO网络服务公司网站总监,负责制作即将推出的网站。每天,刘颖上午睡觉,下午开始干活,一直到次日凌晨3点多,累了就和他的同事们躺在席子上睡一觉。听这话时我下意识地感觉,屋里有一股隐约的汗味在空气中荡漾。

印象深刻的另一个人是李响。李响加盟这个团队的当天,家里打来电话:在沈阳给你找了家不错的医院,你到底回不回来?“我当然还是愿意在这边”,十几天后,李响回忆说。这个医学院毕业的东北小伙子把档案、户口什么的都扔了,跑到北京来和鲁军他们一起干。和李响一块来的,还有一台电脑。“从沈阳托运过来的”,李响指着屋里最好的那台说,公司里用的电脑,几乎全是参加创业的人自己从寝室搬来的。

这些人里面既有清华的,也有北大的,更有像李响这样外地大学的。“虽然公司还没正式成立,但正在逐步向公司过渡”,鲁军让我看墙上贴的各种计划、规章制度。“我们在清华科技园学研大厦里预租了房间,本来想租10层,那是一个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结果去晚了,全租出去了”。于是只好每天晚上铺一张凉席,拼3把凳子,睡三四个小时,剩下的事:干活。

大学生融来600万

就在我们报道了鲁军们之后不久,易得方舟公司在首届中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一次性融资600万,轰动一时。听到消息时我们兴奋得一夜没睡,一个学生公司,几个人攒出来的小网站就可以获得600万元融资,这该是多么鲜活的网络创业故事!于是二进清华园。

000年1月18日上午,尽管学校已经放假,但清华校园依旧热闹非凡。学生们如往年一样,四处游荡,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西门一路走进去,几乎找不到创业计划大赛的举办地点。因为从学生宿舍到会议大厅,到处都是大赛的标志和条幅。上午11时,鲁军接过了"挑战杯"和讯网首届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的金奖证书,他的创业计划同时正式获得了上海浦东科创公司660万元的风险投资。与鲁军的清华大学FANSO创业计划小组一起获得创业计划金奖的,共有10个创业小组。在这之前一天的下午,这些创业小组中的5支与有关投资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共签下至少1300万的投资。这些优胜者是从全国22个省区市162所高校的416件作品中评选出来的。

清华大学创业园副主任罗茁在当时表示:"今天的创业,决不是当年经商热的翻版,而是学生们把自己的创造性想法付诸于实践的冲动和行动"。在他的创业园里,多家学生公司正在紧张装修。那天走进清华学生宿舍里,我们看到许多假期没回家的学生都埋头于电脑前。有一位创业公司学生老板说:"没准儿哪个寝室里,就会像当年美国戴尔电脑公司创业时一样,出现一个未来的明星公司"。在此前清华大学第二届创业计划竞赛中,60个团队、3000多人次参与大赛,其中4个优秀创业团队已经在清华科技园里注册了公司。

有意思的是,这些学生们做的多数是网络公司,因为做网络起点低、入门易,而且当时正是最热的时候。在当天的发布会上,当著名的北大方正精神领袖和技术掌门人王选教授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一位电视台记者迫不及待地把话筒递了过去:作为老一代创业者,您如何看待学生休学创业这一新现象?我们已记不得王老师当时是如何具体回答的了,但他当时的表情让我们无法忘记,那是一种经历过沧桑的微笑,"当然是件好事儿了,只不过大家别把它炒得过了"。

事实上,当时的创业园负责人罗茁已经认识到,"今天入园的企业能有十分之一成功就不错了"。插曲:另一条成功道路

这十分之一里面不知道能否包括叶滨,他从清华园到创业园再到北京市中心的恒基中心写字楼,短短两年经历了创业三级跳。分析他们创业的历程,你会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原来创业就是那么一回事儿,如果你有冲动可以去试,但不会有人保证你会成功。

你好,北京乐都是一家成立于1997年的清华创业园内的公司。该公司的创始人是叶滨和倪晓东。他们两个人都是清华电子工程系的学生。这个软件最初只是为了好玩而制作的,但后来发现它的商业价值。在第二届清华创业大赛中,他们获得了预赛小组第一名,并以此为基础成立了北京乐都公司。

在鲁军们开始创业的一年后,也就是2000年7月初的一个晚上,清华创业园的创业者们举办了一场内部交流会。当时的清华创业园已经占据了清华学研大厦九、十两层楼,许多公司创业成功出园,另一些公司又加入,近两年的创业经历把这些创业公司的小老板们连在了一起,许多人希望能够在会上获得别人的经验和教训,更希望看到未来。

当时我们正在清华毕业生李凌己创办的清华五行公司采访,说起当时的情况时李凌己提议:“不如晚上和我一块儿参加园里的讨论会,你会发现许多有意思的事情。他自己其实也很想去听听,平常虽然在一个园里但却少有机会聚一聚。”

这个会上我们再一次见到了王科,但没有见到鲁军。王科的视美乐已经被澳柯玛公司收到旗下成为澳视公司。“这个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原来我们以为把一个产品做出来自己负责上市,但真正产品做出来时才发现自己来包装上市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们没有渠道、没有相应经验,也没有这方面的人才。”王科说得非常坦白,因为会前创业园的两位主任就已经保证,今天的会属于内部交流,媒体不会对外公开报道。

坐在我身边的另外一位创业公司的总裁告诉我们,鲁军这会儿正忙着调整公司方向,原来他们几个创业者都是既当董事又当管理者,现在发现这种模式发展下来的结果是没有人真正说了算,大家都是董事谁也不怕谁,而且年轻人各认一个理儿谁也不肯接受别人的意见。作为这种体制的最惨痛代价,2000年年初的时候曾有国外公司希望向这家学生网站投资1000万美元。面对这个并不算少的数字,学生们争执不下,最后错失良机。而到了纳斯达克4月的黑色星期五之后,鲁军们再想融到钱已经很难了。

(最大的打击是在风险投资到来时,他们却高估了自己的价值,愣是没要。结果回头再想找类似条件的投资时,风向已经变了,投资商们更加谨慎,融资变得异常艰难。——作者)

在这个会上,我们还见到了另一位创业者——把创办仅9个月的有网智业公司卖了1000万的郭阅。个子高挑、戴一副眼镜的MBA郭阅几乎是这群学生中最成功的一个。她虽然也赶潮流地做了一个网站,但却赶在潮流出现变化前把它卖给了从香港进入内地发展的人人网。“刚签完字纳指就开始跌。”,郭阅当时负责人人网的公关部。作为和人人网签的一揽子协议的一部分,她们几个创业者需要在人人网服役一定时间以帮助其把在北京的公司架构搭起来。

郭阅的话让我想起了之前在北京郊区怡生园举办的人人网发布会。那时候,人人网自豪地宣布了它的并购计划和实施步骤,而这家在香港买壳上市的公司当时的股价只有一毛多。

“我们一方面打工,一方面还经常聚在一起商量办一家新网站,”郭阅当时说。然而,时隔一年,2001年4月在北京天伦王朝饭店再次见到她时,她递给我的名片上写着惠普公司业务经理的职务。每天早晨,她会开车上高速,穿过四环直奔北京CBD的大北窑桥,然后在桥底下掉头进入惠普大楼上班。

我没有问她为什么没有再办一家网站。毕竟,那个人人办网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王京京是大学二年级学生,虽然从小在北京长大,但他总觉得自己应该像80年代的硅谷人那样活着。他每天都要不停地找人会谈、修改方案,说服投资者筹集到380万元,开始自己的网上淘金之路。

王京京小时候就替他所在的北京西城区赢得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北京市计算机比赛一等奖,后来被保送到北京大学附中读书。他自己也不知道得了多少个奖。大一时,他给师兄和教师讲了一次电脑课,结果把大家讲得一头雾水。

“我比同龄人更接近电脑,因为已经有10年的电脑使用经验;我只比那些比我大的人更接近数字化,因为我只有20岁。”王京京说他在北大附中读书时就偏科,而且成绩很好。高二时,他成为了中国第一批网民之一:“那时候上网就是找BBS聊天”。聊得多了,王京京自己也做了一个BBS站点。后来,也就是1996年10月,王京京开始制作国内最早的一批音乐网站:中国摇滚。一年后,他组建了一个制作组,并成功地将网站与当时名噪一时的瀛海威公司挂靠起来。

在高中之前,他和其他对计算机感兴趣的人一样,阅读《电子报》,研究电路和程序。然而,在高二之后,他开始关注《计算机世界》,观察国内外公司如何销售产品和开拓市场。如今,他已经很少上课,因为大学里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早在中学时期就已经学完了。对于网站管理这件事,他也不再过多关注,因为这已经不再是重要的事情。

中国摇滚网站自开通以来已累计访问量超过600万人次,每天有1600人次访问该网站,成为国内访问率最高的专业音乐网站之一。王京京表示:“当初创建这个网站时,我的想法是我喜欢摇滚乐,我要做好这件事。现在,我依然喜欢摇滚乐,但我更希望能赚钱,将自己喜欢的东西变成盈利的事业。”他的大学生活中最大的收获或许就是让他看到了自己的市场价值: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前来采访,北京音乐台主动找上门邀请制作组制作数字广播节目,德国MAX杂志也提出采访要求,为摇滚歌手郑钧制作网页,并与国网公司接触,对方提出投资成立分公司来运营“中国摇滚”。

王京京总是不自觉地提到比尔·盖茨,他说:“盖茨创立视窗系统正是因为他的创意和出奇制胜的策略。”他正在提出的是一个关于网上电台、电视台的方案,目前已经与投资者接洽,预计需要380万元的投资。王京京信心满满地说:“这个项目肯定能够成功。”不过他也坦言:“明年这个时候,这个点子可能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了。必要时,我会考虑退学。”王京京总是觉得自己在用青春去赌明天,但他对此并不担心。为了让自己更加像一个经营者,王京京剪掉了原本飘逸的长发。

这种思维方式其实并不难理解。从小,王京京就在电脑的陪伴下成长,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到底用过多少台电脑。然而,现在他每天上网的时间仅几分钟,主要用于收发电子邮件。在他看来,思维的数字化比生活的数字化更为重要。网络只是一种赚钱的方式,这种方式也许比通常的方法更快。例如,他不想让网上电台为他赚钱,而是希望在几年内将这个项目包装起来,炒作起来,然后出售,再去做其他事情——典型的美国方式。就像全球最大的“亚马逊”书店至今尚未盈利,但已经在股市上创造了天价一样。

遗憾的是,像许多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一样,王京京并未等到实现梦想的机会。他依然是那个长发飘逸的摇滚青年,只是心中仍然怀揣着一个美丽的梦想。

与王京京相比,宋司宇担任首席信息官的道路更像是一场游戏,一场梦境。甚至对于e童网的首席信息官(CIO)宋司宇来说,这个已经有数千人访问的网站,更像是他花4万元买的大玩具。“我还能当两年CIO”,因为两年后,宋司宇将年满13岁,不再被视为儿童。

2000年7月,我们与湖南卫视的摄像记者一同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家属楼。由于宋司宇的爷爷奶奶是人大的老师,尽管父亲老宋在经济日报办的一本杂志工作,但司宇仍然住在这里。这里的氛围优美,而且可以确保司宇进入著名的人大附小就读。

由于光线不佳,摄像记者只好约定改天再来拍摄。我们开始与小司宇聊天,他已经展现出一些小成年人的气质。当时正值网络热潮的末期,由宋司宇一手创建的e童网已经初露锋芒。当我们走进人民大学老宋的简陋居室时,他正准备出发去乐友网进行合作谈判,据说还是后者主动邀请他前去的。

1992年,3岁的宋司宇在商店里第一次见到打字机。当时还不会使用省略句的他,对爸爸说:“爸爸给我买个打字机。”从286、386到奔腾III,宋司宇被誉为“电脑神童”。后来又跟随中科院软件所的老师学习编程,自己设计电脑游戏供同学玩耍,还负责升级。春节刚过,老宋看到有网站提供个人主页服务,便动员儿子为自己制作一个。宋司宇轻松完成了任务,然后说:“你都有个人主页了,我也得弄个网站才行。”

2000年6月1日,由司宇一手搭建的“中国唯一一个儿童办给自己的网站”正式上线。暑假期间,司宇没有像往年一样去北戴河游玩,而是将自己关在家中,不停地下载软件、上传文件,还要进行市场推广活动。最初的想法是定制一批印有e童字样的尺子和衬衫。司宇的第一次市场推广是在网站成立后打印的几百张小纸条上,上面写着e童网的网址。小司宇将这些纸条拿到学校让同学们帮忙传播。如今,只要提到宋司宇这个名字,学校里的每个人都知道这个孩子创办了一个小网站。此外,在业余时间里,宋司宇还帮助几个同学制作个人主页,“现在班上有很多人都有了自己的主页”,当然都是小“司宇老师”的作品。

童网的诞生并非我最初的设想。起初,我的想法是建立一个以技术(VB)为主题的网站,其次是一个以皮卡丘为主题的网站,我一直在收集皮卡丘的资料、照片和游戏,希望将这些分享给其他小朋友。最后才是e童网。这个想法主要是受到了我父亲(CEO)的影响。目前,我父亲是e童网的主要投资人,同时也是e童童话的撰稿人。

网站开通后,来找我玩的小朋友们变得越来越多,甚至被老师叫到办公室的次数也增加了(修理电脑)。在网站开通之前,我曾访问过国内的许多儿童网站,但大多数都没有什么意思。那些大人根本不知道孩子们想要什么,所以我们都不喜欢看。因此,e童网的团队成员都是孩子,现在大概有10个人,包括市场开拓人员,都是我的同学。我们计划成为国内最大的由少年儿童自己提供内容的ICP(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

2001年2月12日晚上,宋司宇父子应电视台和北京两家报纸的邀请,与参加加拿大访华团的加国网络神童佩里斯进行对话。为了这次对话,司宇父子找来几位要好的媒体朋友在中关村罗杰斯餐厅商量对话内容和报道方式。然而,当大家开车前往中国网络报道的录制现场后才发现,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对于媒体来说,这两个孩子只是一种道具。在演示网站时,宋司宇显得非常拘束,因为实际上他的网站只是一个个人主页。但就是这样一个个人主页,最后被电视台制作成了“中加神童”的对话节目。

就在本书成文之际,北京某家著名媒体再次以整版篇幅报道了“加拿大神童再次来华”的消息,并发表了专访。或许我们应该回顾一下2001年初加拿大神童神话诞生的过程。这时你会发现,媒体的本性正是制造一个又一个不断破灭又不断再生的童话故事。

2001年2月9日,加拿大组建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多达600多人的商务访华团,公开的说法是“加拿大国家队”。14日,这一庞大代表团在中国大饭店摆开了一百张签约桌,由加拿大总理亲自率领与中国同行们进行谈判,签署了近200项合同与协议,总值达53亿美元。

记者看到,每张桌子上都摆放着中加两国的小国旗和一个带有编号的小旗杆。由于需要签约的项目高达203个,组织方规定每个项目只允许4个人参加最后的签约仪式,其他人员只能在厅外等候前面的一批出来。加拿大新闻官凭手中厚厚的名单决定谁可以先进去签约,谁只能等到下一批。

网络泡沫是指在网络技术发展初期,由于投资者对网络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过于乐观,大量资金涌入网络行业,导致网络公司的股票价格急剧上涨,最终形成泡沫。当市场认识到这种投机行为时,股票价格开始下跌,最终导致了互联网泡沫的破裂 。

在现实中,人们对于网络泡沫的认识和理解也在不断深化。例如,有人认为网络泡沫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需求不足等原因导致的。

2001/10/30 18:11)

《烧.com》第一篇:萌芽 第6章 南北会师

在之前的章节中,我们已经了解了新浪的诞生背景、创始人以及他们的初衷。现在,让我们来关注一下新浪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

在新浪成立之初,互联网行业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风险资本家们纷纷涌入这个领域,希望能够找到下一个微软或者谷歌。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新浪得以获得风险资本的支持,开始了它的崛起之路。

(2001/10/29 20:51)

《烧.com》第一篇 萌芽 第5章 谁催生了新浪

回顾新浪的诞生过程,我们不得不提到那些推动新浪成长的关键人物。其中,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就是新浪的创始人之一曹国伟。他不仅在公司成立初期担任了CEO一职,还在后来的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那么,究竟是谁催生了新浪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2001/10/28 19:19)

《烧.com》第一篇:《萌芽》第3章 没准儿公司还能上市呢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了解到了新浪的创立背景以及创始人们的初衷。而在这一章中,我们将重点关注新浪在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一些重要成果。这些成果不仅让新浪成为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佼佼者,还让它具备了上市的条件。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新浪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答案吧。

(2001/10/25 15:35)

《烧.com》第一篇:《萌芽》第2章 风险资本家公司

在上一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新浪的创立背景以及创始人们的初衷。而在这一章中,我们将重点关注新浪在发展过程中所受到的风险资本支持。这些支持为新浪的成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使其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新浪是如何得到这些风险资本支持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2001/10/25 15:34)

《烧.com》第一篇:《萌芽》 第1章 数字巫师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带领大家走进新浪的诞生过程。从公司的创立背景、创始人们的初衷到公司的发展历程,我们将一一呈现给大家。同时,我们还将介绍一些与新浪相关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行业巨头的成长历程。那么,让我们一起开始这场关于新浪的探索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