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雨翔所在的小镇是个宁静的地方,唯一的学校就像镇上的独生子,受到政府的宠爱和关注。镇政府为这个学校设立的各种教育机构颁发的奖项多如牛毛,学校的门口甚至挂不下那么多奖状,仿佛要用奖状铺满整个地面。镇上的老少都为这所学校感到自豪,而学校也曾经因为培养出两位理科尖子获得全国数学竞赛季军而声名大噪。

消息传回小镇后,整个小镇都沸腾了起来,学校领导的面子也随之大大提升。于是,学校决定将重点放在培养理科人才上,语文课程也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压缩,只剩下四节课。学校给出的借口是语文老师都转行当秘书了,无奈之下才这样做。然而,林雨翔对此表示非常不满,因为他认为文科和理科同样重要——就像两个身高相差仅有一公分的侏儒一样,文科侏儒在某些方面可能还胜过理科侏儒。

林雨翔这个人天生具有抗议精神,对于任何事情都持有批判的态度。然而,他的胆子并不大,只是将这些不满和想法埋藏在心里,仅供内心的交流。在小镇上还有另一个性格与他相似的人,名叫马德保。马德保成功塑造这种性格比林雨翔多花费了三十年的时间,可见走了不少弯路。

马德保没有在大学里接受过正规的教育,高中毕业后就开始工作。在工作之余,他喜欢写一些打工文学,寄给编辑部。没想到这些作品很快就被发表出来,让马德保和小镇文化站都感到惊讶。他们开始重视马德保这位潜在的文人,将他招到文化站工作。

马德保身高一米八五,瘦弱的身体让人担心他会不会在站立中散架。他似乎天生就适合写散文,因此在文化站阅读了一些书籍后,积累了丰富的心得。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出版一部自己的散文集。最近,他已经整理出了书稿并寄出去,心中充满了期待。

然而,不幸的是,马德保收到了出版社退回的书稿信函。信中首先表示了一些安慰的话,然后指出:“然觉大作与今人之阅读口味有所出入,患无销路,兹决定暂不出......”这句话让马德保的梦想再次变得遥不可及。

马德保是《边城》中的人物,林雨翔是小说《边城》的主人公。在小说中,马德保是一个写打工文学出身的青年语文老师,他高中毕业写了几篇打工文学,投稿不成,自费印书到处送人。平时读书一目十行,“刷刷乱翻”。林雨翔老家在农村,这村倚着一条铁路。前几年火车提速,但那里的孩子却不能提速。一次在铁路上玩时一下被轧死两个,亏得那时五岁的林雨翔在家里被逼着读《尚书》,幸免于难,成为教条主义发展至今惟一成就的一件好事。 林父先是恐惧不安,成大让林雨翔背《论语》、《左传》。 但那两个为自由主义献身的孩子在人心里阴魂不散,林父常会梦见铁轨边肚子骨头一地都是,断定此地不可久留。 正好区委里的一个内部刊物要人,林父荣升编辑,便举家搬迁。 不幸财力有限,搬不远,只把家挪了一两公里,到了镇上。 离铁轨远了,心里踏实不少,每天早出晚归工作也挺顺心。 林父这人爱书如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