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委机关报是《长沙日报》还是《长沙晚报》?与《江西日报》一字之差的《西江日报》是哪里的?两份报纸因为同名,曾导致读者误订。报名通常反映了一家报纸的定位或价值追求。报名的背后,其实也隐藏着很多有趣的知识。今天,小编带你一起盘点市级党报报名“百花齐放”!

中央、省(自治区、包括直辖市)、市(包括副省级市、地级市、自治州)三级党委的机关报通常叫××日报,比如《人民日报》《北京日报》《秦皇岛日报》。目前,所有的省级党报都叫××日报。但是,市级党委机关报报名却有多种形式。

一是地名+晚报。比如《长沙晚报》《西宁晚报》《泉州晚报》。分别是湖南省长沙市、青海省西宁市、福建省泉州市的市委机关报,它们集党委机关报、晚报于一体。上世纪中叶至本世纪初,许多城市特别是省会城市,都曾以“晚报”代行机关报职能,后来陆续创办“日报”,“晚报”则转型为纯都市报。省会城市之所以不办“日报”,是因为省委的日报在省城出版,为避免两份日报“打架”,所以省会市委选择主办晚报。其中,《长沙晚报》最有代表性,1956年创刊时始名《长沙日报》,1961年改为“晚报”,1978年复刊为“日报”,1981年又改为“晚报”至今。

二是直接叫××报。比如《盐阜大众报》《井冈山报》《拂晓报》,分别是江苏省盐城市、江西省吉安市、安徽省宿州市的市委机关报。其中,《拂晓报》创刊于1938年,由军事家、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在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创办;《井冈山报》初名《吉安日报》,1949年7月20日正式出版,1950年10月1日,改为现名。井冈山、井冈山革命老区都在吉安市。

三是地名+特定称谓(如特区、劳动)+日报或报。如《深圳特区报》《珠海特区报》《唐山劳动日报》(是全国唯一在行政区划名称和日报中间又加入其他词汇的报纸)。分别是广东省深圳市、珠海市,河北省唐山市的市委机关报。

1980年,国家决定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以及福建厦门设立经济特区。1982年、1985年,《深圳特区报》《珠海特区报》先后创刊。《深圳特区报》之“特”并不仅仅体现在报名上,办报风格也很特别。比如,为适应港澳读者的阅读习惯,《深圳特区报》从1981年试刊到1982年正式创刊,直到1986年,一直采用竖排、繁体字、从右往左顺序。

为了凸显经济特区的特点并提升厦门作为经济特区的形象,在特区成立初期,《厦门日报》曾计划改名为《厦门特区报》,但由于未能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这个计划最终无疾而终。

另一方面,还有许多以省域位置和“日报”或“报”命名的报纸,例如《皖西日报》、《闽南日报》和《陇东报》。它们分别来自安徽省六安市、福建省漳州市和甘肃省庆阳市的市委机关报。其中,《陇东报》创刊于1937年,当时名为《救亡日报》,1938年改为《救亡报》,1942年改为《陇东报》,并且由毛泽东亲笔题写了报名。

此外,还有三家报纸都被称为《团结报》。分别是民革中央主办的报纸、中共湖南省湘西州委机关报以及中共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主办的《德宏团结报》。前者创刊于1956年,是中国8个民主党派中唯一的中央级党报;后者创刊于1952年10月1日,前身为《湘西日报》,1952年10月,毛泽东亲笔为《团结报》题写报头。实际上,创刊于1955年的《德宏团结报》,此前也叫《团结报》,1988年改为现名。由于“重名”,曾出现过读者误订的现象。1995年,一位读者在订阅由民革中央主办的《团结报》时,忘记了邮发代号,而邮局的营业员热心代替查到的却是湖南省湘西州的《团结报》,从而造成了误订。

还有一些报纸的名字令人难以猜测它们的所在地。例如,《湄洲日报》、《西江日报》和《祁连山报》。《湄洲日报》容易让人联想到“眉州东坡”菜馆,难不成是四川眉山的?《西江日报》与《江西日报》一字之差,“江”具体指哪条江?祁连山横跨青海、甘肃两省,《祁连山报》是青海的报纸还是甘肃的?看到这几家报纸,很难让人“对号入座”。然而,通过查阅资料可以得知:《湄洲日报》是福建省莆田市委机关报;《西江日报》不在江西,“江”也不是指长江,而是珠江的干流西江,主要流经广东省肇庆市;《西江日报》是广东省肇庆市委机关报;《祁连山报》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委员会机关报,是海北建政以来的第一份党委机关报。祁连山途经海北州,且海北州有祁连县。

除了上述现象外,你还知道哪些报刊名称趣闻?欢迎在文后留言交流!参考资料:[1].马浩亮.趣谈各地“党报”:并不都是日报.[EB/OL].

陈玉珍在1999年的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谈谈我国报刊的同名现象》的文章。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部分重构:

在我国报刊领域,有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那就是同名现象。这种现象在报纸、杂志、期刊等各种类型的报刊中都有所体现。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看,同名现象的出现与作者的创作意愿和市场需求有关。有些作者为了追求独特性和个性化,会选择一个独特的标题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而市场需求方面,随着报刊数量的增加,竞争日益激烈,一些报刊为了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会选择使用一个通俗易懂、容易记忆的标题。这种情况下,同名现象就更容易出现。

其次,从传媒传播的角度来看,同名现象的出现与传媒传播的特点有关。报刊作为一种传媒工具,其主要功能是传播信息、宣传思想、引导舆论。在这个过程中,报刊需要通过一个简单明了、易于传播的标题来吸引读者。因此,同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传媒传播规律的一个体现。

此外,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看,同名现象的出现与社会文化的变迁和发展有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信息量越来越大,对于报刊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报刊为了适应社会需求,会选择使用一个简洁明了、容易理解的标题。这样的标题更容易被广大读者接受和传颂,从而使同名现象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

综上所述,我国报刊的同名现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涉及到文学创作、传媒传播和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以期为我国报刊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