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可以被视为一个巨大的宗教隐喻。佛性象征着人性中的光明和善良,而魔性则代表着人性中的丑陋和邪恶。佛性和魔性的结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法海、小青和白素贞是在整个开悟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并接受自身复杂性的角色。

佛教认为,由于众生因造业不同而受到不同的报应,因此分为天道、人道、畜牲道、阿修罗道(魔)、饿鬼道和地狱道,形成六道轮回。在这六道中,除了天道之外,人是万物之灵,能够成为人是一种极大的福气。因此,成为人并拥有一个身体成为了所有生物修行的目标。

然而,佛教也认为,所有的众生都有佛性,只是因为妄想的分别而没有证得。以下是关于法海的觉醒之旅的三个要点:

1. 认清人妖、佛魔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

2. 认清人妖与善恶的关系并非机械的对等。

3. 认同自身的人性,打败自身的心魔。

在盂兰盆会上,佛像隐藏在魔像之后,这既象征着佛与魔是共生的,也预示着总有一天,法海身上的魔性将掩盖其佛性。影片一开始就以一场盛大的盂兰盆会作为切入点。盂兰盆会,又称中元节或鬼节,是佛教的一个传统节日。传说这一天地府大门敞开,放出所有鬼魂。为了防止某些孤魂野鬼为祸人间,民间通过投食招魂、诵经超度、放花灯等活动祭祀鬼魂。这个节日场面作为紧扣主题的一大意象,在影片中反复出现,具有很深的寓意。

在这个阶段,法海身上的佛性依然纯净无暇,高高在上地俯视着众生。此时,身着白色佛衣、纤尘不染、面目俊朗的法海笔直地站在台上,清冷地俯视着台下被誉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的各种丑陋嘴脸、肮脏的衣着和野蛮的举止,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此处人类丑陋的面容也与之后蛇精的美貌、蜘蛛精的慈眉善目形成对比,构成讽刺。

人类丑陋的面目寓意着人性的丑陋。会场一角挂着人们为了祭祀而宰杀的各种动物的尸体,仿佛在以生命嘲讽着佛教“禁止杀生”的教义;而另一边,人们在奋力雕琢各种魔像,暗示着人在不断地造业。人与魔之间的界限原来是如此模糊,魔由心生,心中有魔,人亦可化为魔,六道轮回由此而生。雕刻魔像的人类,象征着人在不断地造业。

在法海的词典里,人本应是善类,徒称万物之灵,却愚劣不堪至此,身在天道的法海不由心生感慨:人!此时的法海虽然鄙视人性,但并未惩戒人类。他只是单手合十,默诵佛号,低眉敛目,神情看似祥和,脸上的光影却一分为二,一半是佛,一半是魔。成魔的那一半脸化成了一滩涟漪,预示着法海因修为不够,把持不住,心动了。

法海的阴阳脸,寓意法海一半是佛一半是魔。佛魔本为一体,皆在一念之间。离开人间之后,法海就遇到了蜘蛛精,并斥其为“妖”。此时在法海(以及大多数人)的词典里,人就是人,妖就是妖,六道之中,界限分明。且但凡是妖,定非善类,修成人身是为了惑众,必然包藏祸心,这是一种大逆不道的僭越行为。

于是他枉顾蜘蛛精的苦苦哀求,硬将其打回原形,压在亭下,并自以为替天行道,做了善举。法海的教条主义引来上天的不满,降下倾盆大雨以示警戒——此时的法海已近魔道。法海开始反思:难道我错了吗?

此时法海脸上的灯光变为紫色,寓意接近魔道。

法海与二蛇一同治水。虽然这次的教训不够深刻,法海依旧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但他的内心已有些微变化。因此,在遇到白、青二蛇时,没有像之前一样死守教条,而是念在二蛇的义举上网开一面。包括后来与二蛇一同治水时也是如此——即认为只要有行善之举,妖也可以归为善类。

紫竹林中孕妇的胴体勾起法海的无限遐思。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此前一直高高在上、俯看人妖的法海,认为身处天道的自己全身上下无比“伟光正”——既没有人性的丑恶更不可能存在妖的邪佞。但是对紫竹林中孕妇胴体的偶然一瞥,不经意间却勾起了法海的无限遐思,至此他身上人性的一面初现端倪。

法海的情欲幻化为心魔,阻挠法海修行。法海在金山寺修行时,孕妇胴体引发的情欲化身为无数心魔,阻挠法海修行(这里要注意的是,紫竹林孕妇种种情欲勃发的场面完全是法海自己幻想出来的,说明他此时已经六根不净了)。

魔王波旬派出十支“魔军”,企图阻挠佛祖的修行。这是一个佛教典故:释迦摩尼即将成佛时,魔王波旬派出十支“魔军”——爱欲、不乐、饥渴、渴爱、昏眠、怖畏、怀疑、恶毒顽固、名闻利养、称扬自己贬低他人,企图阻挠佛祖的修行。但释迦摩尼持身守戒,最终降伏了心魔,精进了佛法。歌词里说:“颠倒鬼神”,也是寓意佛魔本为一体,皆在一念之间。

法海在《白蛇传》中对抗心魔失败,象征他的佛性的石佛开始腐坏剥落——法海不再是高高在上、纤尘不染的了;座下的蒲团自焚为灰烬,为法海的开悟之旅敲响了警钟。法海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出现了偏差,并放出被镇压着的蜘蛛精。此时的法海已不再简单粗暴地将人妖的界限等同于善恶的界限。二蛇也一直认为法海没有凡人的感情,但是对自己也有凡人的情欲这一点,法海就没那么容易认同了。他找小青和他双修,借小青来测试自己对色的定力,可惜又没把持住。恼羞成怒的法海想杀掉小青,其实也是犯了杀戒和嗔戒、诳戒,法海身上的佛性进一步剥落,人性的丑陋渐渐凸显,心魔更炽。输了的法海恼羞成怒,口口声声要制服小青,其实也是想制服自己的心魔。接下来,法海以除妖为名,软禁许仙,无视许仙的意愿,强迫许仙出家、与二蛇斗法——蛮横无理、是非不分、自以为是、因循刻板、挟私报复、好勇斗狠......人性的弱点暴露无遗。此时的法海已完全为心魔所挟,与影片开头的平和心态判若两人,哪里还有一点慈悲心肠。而他对妖的认知也回归原点。此时金山寺中的众僧利用佛法封印了耳、眼、声、心,看似是封印了许仙,其实封印的是法海;看似是四大皆空,其实是独断专行、拒不悔改!众僧利用佛法封印了耳、眼、声、心。象征法海佛性的佛像再次腐坏剥落。直到他看到白素贞产子才幡然醒悟到原来一直与他斗法的那条白蛇、他不遗余力赶尽杀绝的那只妖早已得到了“为人”的三昧修炼成人。而他自己呢却因鲁莽草率酿下天灾人祸众僧殒命象征法海佛性尽丧业已成魔白素贞产子令法海幡然醒悟众僧殒命象征法海佛性尽丧业已成魔

一、法海的开悟: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在小青的控诉下,法海痛心疾首,不禁扪心自问:到底什么是人?什么是妖?什么是佛?什么又是魔?水漫金山,将法海词典中人妖、佛魔的界限彻底淹没——曾经以为的泾渭分明,却原来只在一念之间,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法海的信念至此崩塌。

原本口口声声的“蛇精”,化为结尾的一句“小青”,法海终于开悟了,开始正视自己对小青的感情,也接纳了小青作为妖的身份:原来,妖也可以有善,佛也可以有情。佛若无情,又怎么会慈悲呢?可见一切道法皆出自然——法海的佛性至此又重新焕发了出来。

二、白素贞的开悟之旅

白素贞修行千年,只为成“人”。在白素贞的眼里,“人”贵为万物之灵,她对“做人”,有着一份美好的憧憬,将其视为自己修行的终极目标。然而,究竟什么是“人”?

二蛇努力学做人

白素贞认为,“做人”就是:

1.学会像人一样的行为举止;

2.学会人类的感情;

3.符合人类的道德标准。

首先,白素贞力求外表像人:努力学习直立行走;勾引许仙,体验男欢女爱;成家立业,扮演贤妻良母;虽然不懂什么是爱,也立誓要从一而终;学习说谎;为了向许仙证明自己是“人”,她不惜喝雄黄酒......

白素贞与许仙男欢女爱

学习从一而终

练习说谎

但对于人的情感以及人性的认知,白素贞虽不似小青那般懵懂,却也是所知了了。她虽然和许仙夜夜云雨,却不懂什么是爱情;她虽然学习说谎,却低估了人类的虚伪;她虽然立誓要从一而终,却尚未尝到背叛的痛苦......

许仙的同事、道貌岸然、为人师表的夫子们在背后嫉妒许仙,说许仙坏话

船夫们为二蛇的美色所惑,出乖露丑

被二蛇视为“老实人”的许仙,其实一点都不老实,背着白蛇与小青偷情

此时的白素贞不具有人类的感情,她把许仙仅仅作为自己学习“做人”和体验红尘的一个道具。所以,当小青前几次勾引许仙时,白素贞并没有生气,因为那时她还不知道有种情感叫嫉妒。

小青勾引许仙,白素贞非但不生气,反而教小青学习人类的感情

但白素贞心里明白,人之所以能成为万物之灵,就因为人有情感。于是,她又开始朝着学习人类情感的目标迈进。因为崇拜人类,所以,这一切她都做的很努力、学的很认真,甘之如饴。直到,她真的学会了情感的那一天......

小青是《白蛇传》中的人物,由青蛇修炼千年而成。她为人爱憎分明,与白素贞情同姐妹。小青帮助姐姐白素贞与许仙结合,后来法海带走许仙,又协助姐姐水漫金山。在大部分的作品中,小青依然是配角,但也有一部分作品选择了青蛇做主角,从她的视角展开叙述 。

关于小青的成长过程,她在妓馆里看到了人世间的物欲横流、纸醉金迷,对“人”的认识较为懵懂,因此一下子就被妓馆的声色放浪给吸引住了,并欣然陶醉其中。但是小青不及白素贞那样了解人类,所以她也不像白素贞那样崇拜人类。她看人只是冷眼旁观,所以反而比白素贞看得更透彻。她率先看透了人性的丑陋,所以一心崇拜身为天神的法海 。

小青是《白蛇传》中的人物,她是白素贞的妹妹。在小青的心目中,相较于人类的丑陋,法海才是伟光正的化身。虽然起初她也像白素贞崇拜人类那样崇拜法海,但很快看穿了身为天神的法海也并没有比人类高明多少,一样有着丑陋虚伪的一面。所以,小青从始至终都没有像白素贞那样陷得那么深。

小青对许仙、白素贞、法海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情。她帮助姐姐白素贞与许仙结合,后来法海带走许仙,又协助姐姐水漫金山。 小青最早看透了法海有情,但最终还是杀了许仙——杀许仙,正是她妖的一面的体现,也因此遭到法海的斥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