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鲁是一位资深的儿童文学作家,对于儿童文学的真谛、儿童文学的品性和审美特质的把握相当到位。他的儿童长篇小说新作《追寻》故事感人,人物形象生动、个性鲜明,读来令人印象深刻,是近期儿童长篇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收获。

这本书的题材新颖独特。它讲述的是在中国长江发现中华白鳍豚的历史以及对白鳍豚的科学研究保护历程,以伍老、徐佩芬、刘俊三代科学家对白鳍豚的研究作为叙事的基本线索,突显了中国对包括白鳍豚在内世界珍稀动物、濒危动物的科学研究保护,介绍了丰富的生物学内容

,作品具有鲜明的科普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白鳍豚被称为“水中国宝”、“长江女神”、“长江水中的‘大熊猫’”,是一种濒危珍稀物种,从上世纪初被发现至今不过百年,人们对它的认识和了解从空白到逐渐全面完备,这个过程是由三代科学家接续完成的。

这其中,对于白鳍豚的生活习性、生物特征、繁衍保护等的科学研究价值、生态价值等各方面,作家都进行了生动的阐述,同时又引用了有趣的历史往事、动人的传说和民间故事,能够让小读者读来趣味盎然,在接受知识熏陶、科普教育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起他们研究科学热爱科学的热情。

作者显然对白鳍豚的科学知识进行了深入的研习,传递了大量真实可信的信息,对于小读者而言,这些知识无疑是有趣的,而且是有益的。

《追寻》的主题是多重的,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向性。作者主要想表达的是一种执著追寻理想,追寻梦想的过程。作者笔下的水生物科学家大多有着现实的原型,也是对研究白鳍豚几代科学家形象的再塑造。以刘俊为代表的生物科学家研究的是如何保护珍稀动物,呼吁保护好生态,防范生态恶化水污染,抵制挖砂船、无序违法的捕鱼作业等破坏自然生态的行径。他们所要追寻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我们生命共同体的其他成员包括山林、水草、田与动物等各种生物。以王小月为代表的洞庭湖本地老百姓,所要追寻的是那种能够帮助乡亲们摆脱贫困落后疾病和愚昧的良方,寻找心目中神奇的“绿树枝”。“绿树枝”的意象就是要寻求一种绿色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发展理念及路径。

《追寻》这部小说传递了热爱生命、爱惜生命这一主题,并向读者展示了爱与温暖。作者认为,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而应与其他动物和谐共处。我们应该有节制地获取资源,而不是肆意掠夺,不破坏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不污染和恶化自然生态。这实际上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题,即实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新发展理念。

王小月老师在课堂上教育学生,洞庭湖母亲为我们提供了一切,让我们人类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同时也让洞庭湖里的鱼虾、白鳍豚、江豚等其他生物获得了生存所需的物质。因此,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洞庭湖,保护我们的母亲和生活的土地。这种热爱生命的教育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传承,是对生态文明建设教育的一种传承。

作品的另一个主题体现在科学家的科学研究精神上,即对自己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刘俊就是这样一位科学家,他几乎用尽了自己的大半生,与徐佩芬教授一起,倾尽全力,夜以继日地保护和研究白鳍豚。作者通过讲述白鳍豚从捕获到保护过程中所遭遇的一连串困境和曲折来展开情节叙事。例如,白鳍豚被滚钩伤害后伤口感染,刘俊想尽各种办法治愈伤口,甚至请来了外科大夫,将抗生素裹在喂食的鱼肚里让白鳍豚服用。随后,夏季武汉高温的环境让白鳍豚面临安全度过的问题,刘俊又想出各种办法,如用冰块降温、发明藿香正气水帮助白鳍豚清凉解毒等。冬天来临后,他还通过架设帐篷帮助白鳍豚越冬。成年之后,刘俊又费尽心思为其寻找配偶珍珍。尽管珍珍不幸因水环境污染而死亡,刘俊仍精心照料淇淇,使其度过了22个春秋,达到白鳍豚生涯中高寿的年龄。在作者笔下,人和动物之间的深厚感情令人动容。最终,淇淇被送上医疗台时,刘俊等所有科学家都流下了热泪。这种感情流露既是自然而然的流露,也是人和动物情感深厚的体现。刘俊对科学事业的坚韧执著、对科学研究的热情也能给小读者们带来鼓励和激励,具有一种榜样的力量。

《追寻》是一部具有鲜明时代性和社会价值的生态环保纪实性儿童长篇小说,主要讲述新中国几代科学家献身白鳍豚保护和科学研究,以及洞庭湖地区人民热爱家园、守护绿水青山的故事。小说以长江流域和洞庭湖周边自然环境危机造成中国珍稀鲸类动物白鳍豚濒临灭绝的生态灾难为大背景,讲述以伍老、徐佩芬、刘俊为代表的三代科学家为保护白鳍豚锲而不舍、前赴后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