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郸城县石槽镇的李莲英老人在看着张振宾手机里的照片时,笑得合不拢嘴。这位67岁的老人已经失去了老伴多年,3个孩子也都搬到了县城。而张振宾则是郸城县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教师。在一次下乡送教活动间隙,他特意过来给李莲英看几张照片,让老人感到非常开心。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照片让这位老人如此高兴呢?背后又有着怎样感人的故事呢?这一切要从4年前说起。

2016年12月,张振宾和同事李建明、井君灵、展金梅到石槽镇进行送教活动。他们刚刚从超市出来,准备为孩子们买好礼物,却发现门口有一个男孩表情呆滞,瑟瑟发抖。出于职业本能,他们判断这个孩子可能智力有问题。当询问孩子的年龄和上学情况时,孩子沉默不语,半天后才说出一句“没有”。

经过向周边群众了解得知,这个男孩名叫朱向豪,家庭出现变故后跟着三奶奶生活。随后,教师们在朱向豪家见到了李莲英。原来,朱向豪的爷爷奶奶早已去世,两年前,朱向豪的父亲被判刑,母亲离家出走,朱向豪无人照顾,还患有癫痫病。李莲英原本与自家的孩子住在县城,得知朱向豪的情况后,决定回到镇上将他接到自己家中照顾。

2017年1月16日,朱向豪正式进入郸城县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学校为他免除了生活费,教师们还为他捐赠了衣物。经过三年的耐心辅导和教育,朱向豪渐渐掌握了基本的生活技能。毕业后,在学校的积极推荐下,他成功进入了江苏南通晨杨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工作,担任物品整理和保洁职务,月薪达到2000多元,并享有五险一金。他还被评为年度“优秀员工”。

“学校和公司给了他很大的帮助,改变了这个孩子的命运。感谢国家,感谢这些好人!”看到手机里的朱向豪的“优秀员工”证书、奖金和获奖情况等照片,李莲英连连道谢。

谈起抚养朱向豪的过程,老人顿时打开了话匣子:“我亲孙也没有这么操心过!”起初,朱向豪经常穿错鞋子,不知道洗手洗脸,总是到处乱跑,吃饭也不回家。“每天都要不停地找他,让他不要乱跑,可一会儿又跑了。反复跟他说的事情,只能记住一天,第二天又忘了......”

“在农村送教的过程中,我们很少能看到孩子的父母。80%的情况下都是由爷爷奶奶照顾。条件差的家庭,父母外出务工赚钱无暇顾及;条件好的家庭,却又生了一个孩子,将残疾孩子丢给爷爷奶奶照顾。我们下乡送教的目的主要是传递温暖和关爱,让孩子开心,让家长安心。”谈到送教的体会,张振宾呼吁社会给予残障孩子更多的关怀和帮扶。

郸城县共有义务教育阶段残障儿童1081人,采取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相结合,实现了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应有的教育。该县把教育扶贫作为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对残障儿童重点帮扶,实现幼儿园到大学资助全覆盖;及时落实各项医疗救助,开展心理帮扶,积极组织助残日、一日捐等活动,每年筹集100余万元钱物,重点资助残障儿童。同时,牵头爱心人士,开展“代理妈妈”活动,为930余名残障孩子提供贴心关怀;积极联系爱心企业,为600余名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最大限度帮助残障孩子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