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一个在中国文学界享有盛誉的名字。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文学品质和深刻的人生哲理,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从《史铁生作品全编》的出版说起,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史铁生的作品和他本人。

《史铁生作品全编》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一部汇集了史铁生各个时期的散文、小说、诗歌等作品的书籍。这部作品的出版,对于我们理解史铁生,吸收他文学遗产的营养,意义自然不一般。

太阳在这边收尽苍凉,又在那边布散朝晖。史铁生没有大红大紫过,但也从未离开过人们的视野。无论是上学的孩子们,还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甚至是“70后”“80后”的人们,都把他当成精神的偶像,铭记着他的操守、他的文学追求。

作家因为有人格的力量,作品就格外深入人心。史铁生算一个。揽阅《史铁生作品全编》那些美好的篇章,你会发现,他是沉稳、安静与平和的。盛年即将来临之时即失去行走能力,但从留下来的图像和照片看,他微笑的时候最多,而且总是文质彬彬、扬着头颅看世界,一个外部世界热切观察者的形象深深地打动了人们。

他所带着的安详、打量世界、思考万物秘密的特有专注,是成就文学的必须。他无意于申诉什么、呼吁什么或抨击什么,只是用文学去思考、跋涉,证明一个敏感的灵魂能在文学道路上走多远。在我们惊异于他作为一个肢残者、重病人写作数量之大的同时,更惊异于他作品质量之高、品质之纯、风格之正。

在他的文学世界里,没有剑拔弩张的冲动,没有纸醉金迷的贪婪,更没有勾心斗角的嚣张。他的所有作品都是献给那些平凡的事情、普通的人,日常、家常、平常是他作品动人的主调与主色。过往的记忆、自己的经历以及不着边际的幻想,就是他构筑的文学空间里最主要的基石与最必要的素材。这些“一般”铸就了品格的不一般。

史铁生是一位纯粹的作家,他的纯粹源于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同时也得益于他对人“生而平等”的认可、对世间公道的公允看法以及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在《人的价值或神的标准》一文中,他指出:“人的价值是神定的标准,即人一落生就已被认定的价值。”“人除了是社会的人,并不只剩下生理的人,人还是享有人权的人、追求理想和信仰的人。”他并不过分夸大人的作用,在《门外有问》一文中说:“人怎么可能是万物的尺度呢?人——这一有限之在,不过沧海一粟,不过是神之无限标尺中一个粗浅的刻度。”

正因为这份平和与公允,史铁生观察世界的眼光是平等的、明澈的,他绝少偏见、不先入为主,怀疑、发问与探究已成习惯。他不往自己的作品中掺杂未经自己思考过的东西,不人云亦云,也不故作惊人之语。活得更纯粹一些,观察得更明澈一些,让文字更干净一些,史铁生只是坚守得更为彻底。

史铁生的纯粹还表现为以少胜多、以平淡取胜。有人认为我们处在一个极为复杂的时代,因此有理由写得也要更复杂。然而,哪个时代简单呢?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已经精彩地概括过了。不同作家受所处时代之复杂影响的程度各有不同,有的作家能够化繁为简,走入澄明,有的则可能迷失。作为一个行动受极大局限的作家,史铁生尽可能多地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当代生活及其特征,比如交谈、报刊、电视、电影、电视剧等,去体验、认识、勘测世间的一切。

就史铁生的创作而言,他由对外部世界的体验转为具体创作时,所呈现的姿态让我们另眼相看。史铁生是单纯的、明快的、直接的,他不愿意堆积素材、叠加矛盾以显示自己对时代复杂的认识,他也不愿意充当文学的哲学家。他愿意呈现生活本真的状态,愿意以少胜多、化繁为简。经常,他的作品是至简、至纯的。经常,他的散文极简朴、极精短。

您好!史铁生是一位中国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其中《我与地坛》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作品中,史铁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生命、青春、爱人、亲友、故土的爱。在这篇散文中,史铁生写道:“我”是史铁生作品里最为重要的人物,那么,这个“我”是真正的史铁生吗?也许是,也许不是。比方《合欢树》里那个“我”,10岁的时候作文得了好名次,20岁的时候腿残废了,想尽各种办法治病,由于写作,忘记了许多的痛苦,然后,30岁的时候第一篇小说作品发表,母亲却已不在人世间了,等等,是他,又不全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