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根据您提供的信息,西溪南村和石桥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西部,水文环境独厚,丰乐河绕村而过,自宋朝起河流之上便兴建起多条农田水利设施,被誉为“江南都江堰”。这两个村落的海绵城市建设正在进行中。其中,西溪南镇石桥村已经抢抓当前有利时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目前投资600余万元的污水管网项目已完成工程量的70%,村庄环境整治已完成200余处,其他项目正在加快施工进度 。

传统村落面临着新的危机,从流域尺度来说,传统水利与新田园的关系逐渐失衡,具体表现在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传统水利设施荒废、雨洪安全和水污染问题4个方面。 在集水区尺度上则面临建设用地增加,沟渠硬化、施肥量增加,水体污染进一步加剧;现代农业水利设施与传统农业水利设施出现交错与矛盾,加快场地内排水速度,导致农业面源污染威胁进一步加剧;此外,水源单一,水塘减少,传统水系统的排蓄能力降低等问题。

设计首先归纳总结了场地中5种典型的农业用水灌溉与排泄模式,在5种类型基础上分析污染是如何在空间中发生的。在这5种类型中,类型I和类型III具有天然林地,类型II为人工干扰下的排水方式,类型IV和类型V为现代与传统水利设施交汇产生的排水类型。它们分布于丰乐河沿岸,在不同的位置对场地水生态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压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海绵农业与碳中和农业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对场地的理解,进行水生态系统治理和“海绵农田”设计:在模块尺度上,通过对各模块的“源头控制”、“中游干预”以及“下游缓解”3个方面进行场地尺度的设计优化。

基于尊重乡村肌理、将绿道嵌入农田基底的理念,我们可以设计制作导示系统,以确保人的活动不会干扰乡土植物的生长秩序。同时,结合自然基底与儿童游戏区、老年健身区、体育活动区、休闲游憩区等活动空间,形成景观游憩系统的规划。为了更好地恢复场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我们还应梳理汇水路径,结合自然条件与聚落文化,形成独有的丰乐河沿岸水文化游憩线路。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形成田-水-人-村共生共存的当代新田园。在这种新的海绵田园视野下,人们可以享受乡村带来的放松身心、教育体验、健康调节等各类服务,同时增加乡村的经济收益,积极发展农业与旅游业的互利共赢。

在未来,我们希望能够针对各种污染,通过多种方式净化生产生活污水,消解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让灰色基础设施渐渐被绿色基础设施覆盖,减缓源头排水速度,允许农田自身逐渐吸收转化污染物质。这样一来,场地中生态系统服务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恢复。提升水源涵养能力,植物葱郁,为生物提供更多栖息地,万物生长。水重新成为连接人们生活的纽带。田靠水而生;人临水而居。曾经远去的家园,曾经离开的居民,都怀着乡愁回到这里。崭新的生产生活面貌和一片古韵宁静吸引着新住民。新旧居民在这里重新找回生活,并携手共筑理想人居之所。

参考资料: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乡村与农业景观规划设计》课程研究成果,感谢参与研究的同学们——王璐、付宏鹏、揭华、李彤。水利部水生态保护和水利遗产重点实验室(筹)是水利部联合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在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生态智慧与水文化景观、水利遗产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基地。实验室的总体定位与发展目标是:立足国家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以及美丽中国建设的需求,聚焦全球气候变化与城乡水问题,以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为研究对象,将传统水生态智慧与当代科学技术、国际NbS理论和技术相结合,重点开展传统水生态景观模式与现代转译、水生态修复技术模块研发、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理论和技术集成、水利遗产保护与传承等方面的系统性、创新性和前沿性研究,服务于新时期水利高质量发展,并向世界提供应对气候变化及可持续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中国智慧。资料整理:王凤清统筹、审核:吴珊珊排版:黄羽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