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标准农田建设规范标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规范》明确指出,高标准基本农田即一定时期内,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包括经过整治的原有基本农田和经整治后划入的基本农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则是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目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在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整备区等开展的土地整治活动。

《规范》要求,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要坚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规范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坚持规划引导,统筹安排,规模整治,优先在基本农田范围内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差别化整治,采取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措施;坚持数量、质量、生态并重;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鼓励农民采取多种形式参与工程建设;以土地整治专项资金为引导,聚合相关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目标包括五方面:一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益;二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比重;三是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完善田间基础设施,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四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挥生产、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五是建立保护和补偿机制,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持续利用。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基本农田整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土地整治规划确定的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基本农田整理重点县。地形坡度大于25度的区域、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区、退耕还草区、行洪河道以及河流、湖泊、水库水面等区域则禁止建设。

《规范》强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以及其他等五项工程。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实现每个耕作田块直接临渠(管)、临沟、临路,保证每个耕作区与农村居民点相连。

《规范》规定了各项工程的具体建设标准,如耕作层厚度应达到30cm以上,有效土层厚度应达到60cm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应不低于0.6,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应不高于8%,基础设施使用年限一般不低于15年等。公众如何参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并发挥积极作用?《规范》要求,落实公众听证制度、公告制度、群众监督制度等,确保公众参与的规范化和程序化;充分尊重当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公众参与中的主体地位,鼓励群众全程参与;实行多方监督,确保工程建设符合设计和质量要求 。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农田质量不仅是决定作物产量高低的主导因素,同时也决定着农产品品质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设高标准农田,将进一步拉动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商品转化率和市场竞争力,夯实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从而加快项目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

目前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不少地方农田质量和农产品品质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对农田质量的一次重要提升和根本性保护,是在改造中低产田的基础上,对农田建设的一次升级换代。

关于如何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加强领导、协调推进、加大宣传提高认识、加大投入等方面入手。

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定阻力,其中最大的阻力还是来自农民的认知程度。目前,农村普遍实行,对土地略微的占用与调整,均涉及到农民的自身利益,常常由此引发各类占地矛盾。而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打破现有土地格局,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治理,这也成为高标准农田项目推动难度较大的主要原因。对此,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一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舆论媒体加以宣传。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和重要意义,宣传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长远利益和发展前景,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有利的工作条件。二是加大对示范点的宣传力度。通过现场观摩,舆论引导等推广典型经验和成效,以示范带动作用加以宣传引导,让群众看到,经过土地治理,耕地面积可增加6%-10%的巨大潜力,为大家谋福利的长远利益,并通过土地治理提高自身亩产量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使其在对比中得到启发,从而逐步转变认识观念。让农民群众接受、配合、并愿意加入到工程建设中来。

此外,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该严格按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建设标准实施,水利、农业、农机、林业、科技等措施整体推进 。

您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田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

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思路,可以结合本地实际,逐步探索出适合本地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思路,争取建设一片,成效一片,从而进一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高标准基本农田是一定时期内,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目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在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整备区等开展的土地整治活动。

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以及其他等五项工程。主要是通过提升耕地质量和提高农田基本设施建设水平,达到以下五个目标:一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益;二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比重;三是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完善田间基础设施,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四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挥生产、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五是建立保护和补偿机制,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持续利用。

根据提供的内容,以下是对段落结构的重构:

该区域土地利用空间数据的获取主要通过长寿区2009年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及长寿区街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和长寿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划(2011-2015年)等规划资料,部分数据的获取通过实地调研获取。以长寿区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对照长寿区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将非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坡度分级归并为3类,其中,将长寿区第二次土地调查中0~2°、>2°~6°2个坡度级别合并成I坡度级。

农用地整治潜力测算方面,首先需要构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划定评价模型,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基本农田自然质量进行评价,逐级修正后得到基本农田的综合质量。接下来需要分析剩余基本农田质量限制性,筛选规划期内土地整治可改造主要指标,分析其可改造程度,确定整治后可建成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

在农用地整治潜力调查分区方面,长寿区高标准基本农田适宜田块主要集中在长寿湖、大洪湖西部地带。基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模式的农用地整治潜力调查采取以行政村为调查单元、乡镇为汇总单元的分区域差异化调查评价分区方法,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定义为A类型调查评价区(简称A类型区);非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定义为B类型调查评价区(简称B类型区)。B类型区采取按坡度级抽样调查法,根据坡度级定义3个样本分区类型,即依据第二次土地调查中对耕地的坡度分级0°~6°、>6°~15°、>15°~25°定义为I坡度级、II坡度级和III坡度级,分别对应BI类型调查区、BII类型调查区、BIII类型调查区,每种类型选取4个共12个B型样本调查区,样区的选择需考虑空间分布的均匀性。A类型区质量潜力采取全面调查法,数量潜力以B类型区潜力调查结果的低水平值作为参考。

以下是重构后的内容:

针对A类型区质量潜力的调查评价方法,我们首先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区农用地整治潜力为例。在进行调查评价时,我们主要关注农用地的质量潜力,结合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以行政村为统计单元,以农用地等别、坡度级别和行政区为控制单元。根据不同单元的耕地质量等级、梯地状况、田面坡度等13种质量潜力影响因素的现状情况和理想值情况综合确定,并计算质量潜力提升度(见表1)。具体的计算过程如下:

1. 数据标准化

为了消除量纲的影响,我们需要对统计的各项质量评价指标的现实数值和标准化数值分别进行标准化处理。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归一化方法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

2.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对于同一层级的指标,我们需要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并计算指标权重值。相对重要性指数一般采用萨迪教授提出的1~9标度法,数值越大表示越重要,1表示同等重要;5表示比较重要;9表示极端重要。我们还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并采用方根法进行各评价因子权重的计算(见表2)。

3. 计算每一项指数的现状值和潜力值

(1)

(2)

式中,Pi为第i项指标的只是指数值;f和g分别代表所涉及指标的起止序号;Wi代表第i项指标所对应的权重;Xi代表第i项评价指标的数值。

4. 计算A类型区现状质量综合指数和质量潜力综合指数

(3)

(4)

调查结果显示,在A类型区各个评价单元中,不同坡度下的新增耕地潜力受到限制,主要原因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需要增加大量农田水利工程。此外,田块的集中程度较高,使得田坎比例较小,标准净耕地系数相对较大。因此,在A类型的12个调查单元中,各个坡度级别的I、II和III的理想净耕地系数的置信区间最高值分别为97.96%、83.71%和80.53%。

4.1.3 研究区数量潜力汇总结果

根据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数据,剔除新一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涉及的新增建设用地、有条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内的耕地后,按照乡镇对3种坡度级别的A类型区和B类型区可整治耕地面积进行汇总。同时,根据样区的数据计算出同一坡度级别下高、中、低三种整治潜力(即分别按照B类型区调查统计结果置信区间的最低值、平均值和最高值汇总高、中、低三种整治潜力),并计算出各乡镇在3种整治水平下的新增耕地值。汇总结果显示,A类型区的数量潜力为551.78公顷,占总数量潜力的26.49%;而B类型区的数量潜力为1531.32公顷,占总数量潜力的73.51%(见表2)。

结论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的国家来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它不仅关乎国家粮食安全,而且对于实现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起到关键作用。通过分析基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农村土地整治模式的主客观依据,我们设计了农用地整治潜力评价模式。该模式的特点在于:根据行政区域范围划分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A类型区)与非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B类型区),并对这两个区域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农用地整治潜力的调查、评价和结果选择。

在2017年,吉林省农委坚持“五个集中”的基础上,项目建设思路要突出强调与农业结构调整等重点工作相结合,发挥项目建设的牵引和带动作用,做到“五个结合、五个优先”。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调整完善建设思路。重点是贯彻落实《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2016-2025年)》战略部署,按照“五个集中、五个结合、五个优先”原则统筹整合高标准农田项目资金。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把握率先,合理安排,以长春市及其它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重点、以水田和旱田经济作物为重点进行布局;坚持整体推进,集中连片,按灌区、流域和区域整体规划,采取部门统筹,分年实施,集中投入、连片治理;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切实加强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相协调;坚持政府主导,广泛参与,调动和发挥地方县市政府、各类新型生产营主体、广大农民项目建设积极性。

二、注重节奏抢先抓早。2017年省农委继续与省发改委、省国土厅、省农发办、省水利厅共同制定下发《2017年高标准农田项目整合建设方案》,谋定思路,明确任务,安排步骤,细化责任。工作推进上立足抢先抓早,早动手早安排,抢前期、抢工期,确保全年任务按时完成。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2月前完成项目前期,确定项目指标,启动项目前期,编制项目申报书、项目设计、项目预算、项目审批等。第二阶段:3月中旬前完成项目招标,完成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图件和方案,招投确定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第三阶段:3月16日到6月底组织春季施工。第四阶段:7月到8月底组织夏季施工及半年总结。第五阶段:9月到12月底组织秋季施工,年度总结验收及安排落实2018年项目。

三、突出重点打造亮点。根据“五个结合、五个优先”的要求,近一个时期吉林省农委指导调度各部门、各县(市)重新安排2017年建设任务。除水田外旱田项目区尽力减少普通玉米覆盖面、尽力增加其他作物生产区。总体考虑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您好,根据您的要求,我找到了一篇关于VRS技术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的论文。该论文简略介绍了VRS技术的工作原理,并以天津市北辰区西堤头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测量项目为例,对VRS技术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进行了尝试和探讨。文章指出,VRS技术完全可以应用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测量。

VRS技术是一种集GPS技术、Internet技术、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于一体的网络RTK定位系统,它的出现较好的克服了常规RTK的技术缺陷,代表了继常规RTK之后的新一代定位技术的发展方向。

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测量中,基于GPS RTK的VRS技术不但能满足精度要求而且能全面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根据提供的内容,这是一篇关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文章。文章中提到,天津市国土资源部门依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结合天津市实际情况,编制了天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基础调查技术方案和建设方案。充分应用卫星遥感影像、土地调查、年度变更调查、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等基础数据,结合社会经济条件、基础设施条件收集与调查,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基础调查及测量。本次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测量项目位于天津市北辰区西堤头镇,测区地势平坦,视野开阔,无大的干扰信息,接收GPS信号的能力强。基于这些特点,在该测区直接利用VRS技术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测量工作。

文章还介绍了VRS技术作业原理及应用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测量中的技术路线。VRS是Virtual Reference Station的缩写,即虚拟参考站技术。这种技术是2001年由Herbert Landau等提出的,是集GPS 技术、Internet技术、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于一体的网络 RTK 定位系统。其作业原理是用户进行测量时,在其流动站附近建立一个虚拟的参考站,并根据该区域内所有基准站的实际观测值计算出该虚拟参考站的虚拟观测值。由于流动站与虚拟参考站的距离很近,一般为几米到几十米,因此用户采用常规RTK技术就可以通过与虚拟参考站进行实时相对定位获取比较精确地测量定位数据。

您好!根据我所找到的信息,天津市北辰区西堤头镇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测量中,采用了VRS技术。该技术提供了厘米级精度,完全能满足要求。在高标准农田基本农田的项目规划、施工放样、竣工验收过程中,均需采用VRS技术对地类边界、权属界线、沟渠、耕地等进行测量。

天津市属于华北平原地带,除了蓟县有较为起伏的山区外,别的区域都是大平原。北辰区西堤头镇位于天津市中西部,临近市内六区。此次高标准基本农田测量范围包括霍庄子村、季庄子村与赵庄子村,所占图幅号为J50G017053和J50G017054,具体的经纬度范围是东经117°13´08"~117°20´24"北纬39°17´38"~39°33´52"。该范围全是平原,海拔高度差不足1米,可以忽略,总面积为5.48平方公里,东西长4.32公里,南北长3.71公里。

在该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到三次测量:第一次是在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前摸清该区域实际的基本农田情况;第二次是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设计好后续现场放样施工,以建设符合要求的沟渠、道路、耕地及农用设施等;第三次是建设完成后,对建设的成果进行测量,检测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也即是竣工验收测量。由于采用RTK放样的方式和测量方式类似,这里仅介绍如何VRS技术对该项目进行的点采集的测量。

3.2 野外数据采集

天津市在2003年便开始进行VRS技术的研发工作,该技术于2006年投入使用,全市域共建基准站12个,遍布天津市各区县。本次测量采用多台Trimble 5800双频GPS接收机,分不同的小组对该区域进行测量。

在测量之前,需要对GPS手簿进行设置。首先要建立项目文件,文件名最好采用“测区序号+作业日期+作业班组号”为名,野外绘制的草图最好与其对应。然后选择WGS84坐标系,并设置PDOP值小于6、平面坐标为0.02米、高程为0.03米、采样时间间隔为3秒坐标系选择WGS84坐标系。

设置完成后打开蓝牙进行CDMA连接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连接成功后选择测量功能等待测量坐标值拥有固定解时即可进行沟渠、道路等地类界线特征点的采集为了验证VRS技术应用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测量的可操作性对测量精度进行了实地验证选取拓普康GPT-300SN全站仪测角精度为2′′测距精度为2 mm+2 ppm×D其精度非常高在测区选取4个特征点采取两种方式测量进行比较误差均在3厘米以内完全满足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测量的要求。

3.3 内业成图

您好,我看到您的问题是关于野外数据采集的。如果您需要将野外数据导入CAD中,可以采用微软公司的ActiveSync 同步软件建立手簿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然后通过天宝的Data Transfer软件将手簿中的野外实测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保存为*.dc文件,之后采用TGO软件把*.dc文件转换为*.csv文件,利用Excel打开*.csv文件,把不必要的信息删除,只保留点号、纬度坐标、经度坐标、大地高等信息,然后采用笔者开发的坐标转换软件把所测的WGS84坐标转换为西安80坐标系,最后把转换后的*.csv文件利用笔者开发的坐标导入软件导入到CAD中。

如果您需要根据野外现场绘制的草图内容,进行现状地物和基本农田图斑的绘制。绘制的成果图需要对各要素进行分层,如村界、沟渠、农村道路、水浇地、旱地、高程点等。成果图的比例尺按照天津市资源管理部门的要求统一采用1:2000比例尺,倘若图形太大,可分幅打印。整理好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利用现状图成果见图1。

由于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测量中的数据成果不仅仅是DWG格式的图件,它还有ShapeFile格式和许多需要进行统计的表格数据,为此笔者开发了相应的程序,能实现分好层的DWG格式数据向ShapeFile格式数据的自动转换,能根据ShapeFile格式数据自动根据需求统计出相应的表格。由于这不是本文的重点,读者可以参阅参考文献[1]。

李军正,郝金明,李建文等. GPS虚拟参考站原理及实测精度验证分析[J]. 测绘工程,2009,18(4):21-22.

一、指导思想

本次工作以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全会精神,着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二、总体任务

本项目计划总投资232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55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620万元(省级558万元、市级62万元),自筹资金155万元。项目共有42个单项工程,建筑工程分为21个标段,设两个主项目区,项目区安排在南新乡、蒋巷镇,完成建设高标准农田1.81万亩。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的领导,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成立县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推进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农业开发办主要负责人、项目乡镇主要领导任副组长,成员从县农业开发办、县财政局、县纪检、项目乡镇抽调人员组成。领导小组下设技术督导室和两个项目指挥部、监理部。技术督导室设在县农业开发办,县农业开发办主要负责人任技术督导室主任。项目指挥部设在南新乡政府和蒋巷镇政府,项目指挥部总指挥由项目乡镇的主要负责人担任,项目指挥部副指挥由项目乡镇的分管领导担任,工作人员由乡镇开发办工作人员及项目村的主要负责人组成。

四、各部门职责

(一)项目指挥部:为本乡镇工程项目实施主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负责本乡镇工程宣传发动,群众调田,协调各方关系,为施工单位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协助监理督促检查工程施工进度及质量。组织项目初验,协助监理收集整理资料。参加县级验收及上级部门验收考评。

(二)技术督导室:负责督促工程施工进度,检查指导施工质量。监督检查监理人员到岗到位及履职情况。组织项目县级验收,工程决算审计,收集整理县级验收资料,编写上级部门验收考评材料以及宣传报道工作。

(三)监理部:负责协助业主对工程投资进行控制,检查、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合同和施工规范、工程技术标准、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对施工单位提出的付款申请进行审核,参与工程竣工验收,收集整理技术资料及竣工验收资料、审查工程结算,并签署监理意见、出具监理评估报告。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为了确保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顺利实施,各级领导必须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应制定详细推进计划,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同时,要加强组织协调,防止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大力推进项目实施。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各地乡镇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政策法规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先进事迹和项目建设管理好、建设进度快的项目单位进行系统的宣传报道;对扰乱项目建设的行为随时进行社会曝光,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严格管理,规范操作流程

各地要认真落实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项目和资金公示制、县级报帐制等项目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和财务管理办法,以县级为单位,统一资金拨付,统一会计核算,统一报帐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专账核算,严禁坐支和挪作他用。

四、广泛动员农民群众参与农业综合开发

各地要加强组织协调,广泛动员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的热情。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农民群众对农业综合开发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要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提高其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的能力和水平。

农业综合开发是指在保持耕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等手段,增加农业生产收益和农民收入的一种综合性开发方式。 农业综合开发对于保护耕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农业综合开发的必要性在于,当前我国耕地总量不足,而且质量不高,这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加强农业综合开发,提高耕地面积和质量,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盐城市进行耕地质量建设的必要性在于,盐城市是农业大市,肩负着保障粮食安全和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任。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市中的基础地位不能动摇、至关重要。

盐城市耕地质量建设的现状分析如下:

近年来,盐城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耕地质量建设的决策部署,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农业为目标,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扎实工作,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取得明显成效。具体来说,盐城市耕地质量建设的现状分析如下:

1. 盐城市耕地类型多、人均耕地少、中低产田面积大,严重阻碍了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现代农业的一个最显著特点,就是标准化生产和适度规模化经营[^8]。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因地制宜消除土壤障碍因素,改善生产条件,从根本上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农业经营服务体系,切实提高集约化种植水平,为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创造前提条件,奠定坚实基础。

2. 盐城市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初步建立起来。通过加强土地调查、土壤样品采集、土壤检测等工作,建立了全市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同时还建立了耕地质量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对全市耕地质量信息的全面掌握。

3. 盐城市加强了对补充耕地的质量评定工作。补充耕地是指在保证国家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基础上,按照规定程序和标准进行开垦或者重新整治后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补充耕地的质量评定是保障补充耕地能够长期稳定发挥作用的重要措施之一。

以下是重构后的内容:

2.1 耕地质量稳步提高: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要求,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落实关键措施,高质量地完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任务。盐城市高标准农田比重由2006年的35%提高到2013年的44%。指导农民科学利用好人、畜、禽粪便,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农家肥利用效果。加快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每年推广商品有机肥5万t以上。目前盐城市耕地土壤肥力普遍提高,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土壤有机质含量上升了6.77g/kg,增幅达49.35%;土壤全氮含量上升了0.26g/kg,增幅达26.45%。

2.2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面推广:盐城市测土配方施肥工作,2005年开始试点,2008年全面实施,2011年启动整建制推进,2013年开始推进“全覆盖”。截至2013年底,盐城市先后实施了近4 500万元的国家和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形成了多项技术成果。积极开展宣传培训和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迅速得到普及应用。建立了“统一测配、定向生产、连锁供应、指导服务”的运行机制和“五个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模式(县有一个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镇有一幅施肥分区图、村有一张施肥推荐表、户有一张施肥建议卡、经销网点一次性供齐配方肥)。农民施肥方式由“经验”施肥走向了“精准”施肥,有力地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

2.3 耕地质量监管效能显著提升:盐城市完成了2个国家级、43个省级、86个市级和129个县级耕地质量监测点标准化建设工作。建成了覆盖全市、功能齐全、运作规范的耕地质量监测体系。扎实开展耕地地力评价,各县(市、区)完成了对耕地地力等级的科学划分。定期耕地质量监测报告为指导农民科学施肥提供了依据,辅助政府宏观决策。

根据《江苏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为了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定了耕地质量建设的目标、责任、保护、监督、惩治等方面的规定。该条例于2012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盐城市及时召开了学习贯彻《条例》座谈会,各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掀起宣传贯彻热潮,提高了《条例》的社会影响力。各级农业部门根据《条例》要求,调整完善了工作机构,健全了工作机制,强化了责任落实,努力做到管理有机构、工作有手段、行为有规范,为履职尽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盐城市成立了全市耕地质量评定委员会,开展了耕地质量评价、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毁损耕地质量鉴定等工作,耕地质量管理工作逐步走入规范化运作轨道。

您好,耕地质量建设的对策建议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 建立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体系。

2. 完善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投入机制,中央和地方财政要为提升耕地质量提供资金保障。

3. 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4.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5.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土地利用率。

.1 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提高科学施肥水平

在完善粮食作物施肥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将向经济、果蔬、园艺作物拓展,扩大技术覆盖面,力争到“十二五”末,盐城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现所有农户、主要作物“全覆盖”的目标。为此,我们将大力推广数字化技术,做到配方单到厂、建议卡到户、配方肥下地。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深化农企合作。按照“双方自愿、优势互补、公平公开、择优合作”的原则,选择积极性高、信誉好、实力强的肥料企业参与配方肥生产与供应。鼓励企业运用连锁、超市、配送等现代物流手段,构建基层肥料直供网点,为农民提供质量优良、配方科学、价格合理的配方肥料。

二是加强培训示范。加强对基层农技人员和肥料经销商的培训,在关键农时季节,开展田间巡回指导和现场指导服务。突出抓好肥料经销商技术培训,努力将肥料经销网点打造成帮助农民选肥配肥的助推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传播者、数字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集成应用的展示窗、配方肥销售推广的主力军。要按照有包片指导专家、有科技示范户、有示范对比田、有醒目标示牌的“四有”要求,确保“示范片”到村。

三是及时更新成果。积极开展周期性采土测土和针对性肥效试验工作,及时更新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数据,适时指导基层智能化配肥供肥网点根据最新的数据配肥供肥。要扩大触摸屏查询和智能化配肥机的配备,扩大测土配方施肥手机短信平台的运用,方便农民快捷地查询主推肥料施用配方、施用数量、施用时期和施用方法。

以下是根据你提供的内容重构的段落结构:

4.2 扎实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不断提高耕地产出能力。实施标准粮田建设项目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的重大举措,也是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要以实施好高标准粮田建设项目为抓手,按照灌排设施配套、土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生产方式先进、产出效益较高的建设标准,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一要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统筹考虑建设条件和施工季节,科学合理安排工期,加强田间灌渠、排水沟、排灌站及涵洞、闸门等配套小型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土地平整、沟系疏浚、机耕道路、农田林网建设,做到早建设、早收益。二要加强项目建设管理。严格按照项目批复文件组织实施,不得擅自变更项目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和拖延建设工期。严格实行项目建设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确保建设成效。三要做好建设项目储备。科学制定总体规划,选定建设区域,明确建设内容,合理安排年度计划,按照省农委印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编制大纲要求,提前编制下年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立项目储备库,做好后续项目储备和申报准备。

4.3 切实加强有机肥推广应用,稳步提升耕地地力水平。千方百计引导农民增加对农田有机肥的投入,努力提高耕地地力。一方面,要规范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料。根据无公害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积极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料和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消纳规模畜禽养殖等产生的农业有机废弃物,改善土壤生态环境。要优选项目实施区域,做到相对集中连片。加强对中标企业所供肥料质量的监督管理,确保农民用上放心肥。力争每年全市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规模达10万t以上。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广多种形式的秸秆还田技术。积极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墒沟埋草、秸秆覆盖、行间铺草、生物腐熟等行之有效的秸秆还田技术,努力实现秸秆全量就地还田,杜绝田间焚烧秸秆现象。同时,在沿海盐碱良地区,积极发展冬季绿肥种植。

.4 全面强化耕地质量监测,掌握耕地质量变化动态 建立健全耕地质量监测预警机制,为耕地质量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一要建立完善耕地质量监测体系。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着力推进市县两级配套监测点建设,建立长期定位综合监测点和试验示范区,改善监测设施装备,推进装备水平优化升级,逐步形成较为完备的全市耕地质量监测体系。二要扎实推进耕地地力评价。全面建成全市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基本农田质量管理数据库。启动全市区域地力评价,对耕地进行分等定级评价。同时,以补充耕地质量评定为切入点,积极推进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切实提高补充耕地质量。三是建立完善耕地质量信息与预警报告制度。充分发挥耕地质量管理数据中心功能,对耕地质量监测、耕地地力评价数据进行开发应用,规范耕地质量动态信息与预警报告,为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提供宏观决策依据。

4.5 切实加强组织协调,做好耕地质量管理工作 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创新体制机制,确保工作措施落实到位。一方面加强组织领导。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建立完善的领导工作机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相关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稳定和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机构和技术队伍,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规范工作程序,细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制度,保障工作条件,确保组织领导到位、宣传培训到位、资金保障到位和技术指导到位。

一方面加强多方合作。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各级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共赢局面。通过信息沟通、工作交流、项目合作、联合执法等,加大农业系统内外联系,提高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社会影响力,推动耕地占补平衡、量质并举目标的实现。与企业合作,全方位、多模式推广应用配方肥,真正打通配方肥落地“最后一公里”的瓶颈,不失农时,供肥到点,应用到田。与科研院所协作,联合攻关,推进技术创新与集成,为科学施肥水平的提高、退化与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耕地质量提高和农业生态环境改善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9.

[2] 任笑嫒.强化我国耕地质量建设的对策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2):5-6.

耕地质量现状是指我国耕地的土壤肥力、水土保持能力、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根据《江苏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当前我国耕地质量现状存在一些问题,如高产田面积下降,中低产田比重扩大;施肥结构不合理,土壤营养比例严重失调等。为了提高耕地质量,需要加强耕地保护和修复,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工作。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我们局坚持以稳增长为首要任务,以项目为抓手,加快用地报批,提高工作效率,全力为经济发展提速增效提供服务保障。具体措施包括:及时保障项目落地;切实提高审批效率;严格规范土地市场;推进规划调整完善;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推进土地复垦整理;节约集约体系不断完善等。

以上内容摘自某单位2016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粮食生产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解决。例如,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政策体系,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督促各地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 与此同时,还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推进农业现代化。

高淳区地处江苏省南京南端,拥有先天的山湖资源,具有江南典型的生态特征。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区,曾被列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商品油基地。但随着多年的农业发展,由于粮食生产的整体效益提升不明显,高淳区农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调整,特别是粮食生产呈现了一些新变化。为此,通过分析高淳区粮食生产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粮食生产现状

1.1 粮食面积逐年减少、单产稳中有升。高淳区“十五”以来(2001~2015年)平均粮食种植面积39.62万亩、亩产503.4kg、总产19.95万t,其中:水稻种植28.96万亩、亩产574.1kg、总产16.63万t。稻谷为高淳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总产占粮食总产量83%。2015年粮食种植面积为29.67万亩,亩产526kg,其中:水稻种植面积21.38万亩、亩产593kg,粮食单产包括水稻单产保持了稳中略升的态势,增产增效的基础得到有效夯实。

1.2 规模化生产水平明显提升。自1981年农村实行起,粮食生产从村组集体生产转为一家一户生产。多年来,随着农村劳力逐步外出打工,农村责任田又逐渐向种田能手流转,演变成家庭承包户与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多种形式并存的格局。据初步调查,目前高淳区种粮面积5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总户数182户,主要集中在东部丘陵山区的桠溪和东坝镇,规模经营面积5.9万亩,约占全区种粮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种粮大户110户、种粮家庭农场62户、种粮专业合作社6户、种粮农业企业4户。种粮经营规模主要集中在100~300亩,规模增效的示范作用逐步体现。

1.3 农业基础设施有效改善。围绕农业生产制约因子,高淳区紧抓各级支农政策契机,大力进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土地整治、耕地质量提升、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水稻生态补偿等项目建设,不断改善粮田基础设施条件,截止2016年全区建成高标准农田38.7万亩(部分已发展为水产养殖),全区高标准农田面积占比达到了63%,为节本增效实现粮食高产稳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4 机械化生产水平逐步提高。

近年来,高淳区积极落实购机补贴政策,不断推进农机技术推广,强化农机技术人员培训,着力优化农机装备结构,逐步提高机械化水平。2016年全区购买各类农机具93台(套)。享受农机购置补贴的农户、农民合作组织达48个,享受补贴资金114.4万元。2016年全区机耕、机插、机防、机收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82%。特别是在粮食烘干项目政策的大力扶持下,结合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积极实施,高淳区粮食烘干机具推广取得突破性进展,据统计,2016年全区新建粮食烘干中心11家,新增粮食烘干机具57台,同比增长93.4%,粮食烘干机具总保有量达到118台,经测算全区目前产地烘干能力已达43.7%,比2015年同比增长23.7%,烘干能力取得突破性提高,为粮食及时收仓减损增收及创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业科技服务成效逐步凸现。近年来,高淳区坚持强化农业科技投入,不断加大科技示范推广力度和基层服务体系投入,大力推进“科技入户”工程。切实利用省农委农技耘APP及职业农民培训等平台,把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创业致富经验、市场信息、国家省市农业政策等及时送至农民手中。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达48%。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秸秆还田等高产创建技术得到有效示范。南粳46等优质稻米、小麦新品种得到有效推广,为粮食提质增效提供了技术保障。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粮食种植面积不断减少:

2001年高淳区粮食种植面积为42.35万亩,到2015年粮食种植为29.67万亩。2016年粮食种植面积只有28.25万亩,下降了14.1万亩。平均每年下降0.88万亩左右。一是由于粮食生产的整体效益偏低;加上农资、人工、机械等价格不断攀升;农民种田两季不如外出务工一月;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大打折扣;二是由于近年来围绕结构调整发展高效产业;高淳区水产养殖、经济林果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不断“蚕食”粮食生产规模。

2.2 耕地质量水平有待提升:

由于高淳区圩区及水源较多、较为平整的山区田块大都发展为水产养殖;导致高淳区整体粮食高产农田比重下降。长期“重化肥、轻有机肥”;过去一段时期家庭承包户施肥结构不合理;导致土壤养分失衡、土壤肥力、有机质和土壤耕层厚度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高产农田的比重。

2.3 规模经营风险不断加大:

由于高淳区目前水产养殖等土地流转费用逐年攀升,导致粮食生产用地流转费用也随之增加。目前,山区粮食生产土地流转成本一般在700元/亩左右,有的甚至达到1000元/亩(半山半圩与水产养殖区毗邻地区),并且还有上涨趋势。尽管种粮大户通过规模化、机械化来降低成本实现利润提高,但由于规模有限,品牌效应难以发挥,优质高价无法彰显,整体收益依然微薄。特别是目前实际粮食销售价往往达不到国家的收购保护价,加上不可控自然因素,多年的盈利可能会被一年的亏损抵消。如果粮价连续偏低,高淳区种粮户经营信心受损、效益风险也将进一步加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强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力度,以提高粮食生产的质量和效益。这样可以确保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具体措施包括: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化肥、农药等对环境的污染;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田水利设施、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加强对农业产业链的整合,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3.2 突破基础设施配套瓶颈需政策支持

目前各级惠农政策不断加力,特别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如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对解决粮食生产制约因子建成高产稳产粮田、实现粮食安全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然而,由于项目部分政策的限制,如国家高标准农田规定粮食面积需在50%以上,市级高标准农田规定粮食面积需在70%以上、且不可与国土的土地整治项目区重叠。根据高淳区目前产业现状,西部圩区高标准农田项目无法申报;东部丘陵山区由于高低落差较大、大量土方费用项目不予支持,造成这些区域基础设施改善进展缓慢,同时高标准农田建设考核的作用难以发挥。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政策支持,突破基础设施配套瓶颈。具体措施包括: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为不同地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差别化的政策支持;加大对基层政府的财政扶持力度,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加强对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政策引导,鼓励企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升级。

3.3 加强公共品牌建设需集中发力

由于受土地流转价格高、融资难度大、整体效益不高、自然风险大等因素的影响,高淳区粮食生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量还不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水平还有待提升。尽管高淳区有着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但粮食生产的生态优势、质量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的价格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表现为品牌不少,但影响力不够;家庭承包户直播现象还较为普遍,种植精细化管理规范生产还需提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公共品牌建设,提升高淳区粮食的整体竞争力。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品牌宣传推广,提高高淳区粮食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加强对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推动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升级。

总之,要实现高淳区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增产增收目标,我们需要从加强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突破基础设施配套瓶颈、加强公共品牌建设等方面入手,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全面提升高淳区粮食生产的竞争力。

提高粮食品质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 优化种植环境:选择适宜的土壤、气候和水源,保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以及适宜的施肥量和时间。

2. 选用优质种子:选择品种优良、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的种子。

3.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除草、松土、修剪、病虫害防治等,保持土壤肥力和作物健康。

4. 合理施肥:根据作物需肥量和土壤肥力情况,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有机肥等。

5. 严格收获标准:按照规定时间和方法收获,避免过早或过晚收获,以及机械伤害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