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重构的内容:

宫斗剧在国内非常流行,从《甄嬛传》到《延禧攻略》,观众对这些剧的喜爱程度都非常高。这些剧虽然没有太多营养,但是它们能满足观众的一些需求,就像快餐一样。观众往往不会特别在意这些细节,比如不符合人物的实际、主角光环过于强大等。爆款作品往往能击中大众痛点,例如年轻人更愿意把宫斗剧当作一个职场攻略。此外,主人公的人设很新颖,不再是以往的“傻白甜”,突破了传统上公众对宫斗戏的看法。制作精良,服装化妆和道具都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宫斗剧里矛盾特别多,这是撑起一部好看的电视剧非常重要的点。节奏快也是这部剧最大的特点之一。无论是综艺节目还是电影,成为爆款的作品往往能够击中大众身上的某个痛点。由“快”带来的“爽”感,是大家观看此类剧的最大感受。这刚好满足了速成、碎片、快餐化的观看新潮流。另外,从观众收看电视剧的场景上来说,观看的媒介和空间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人都是在火车、地铁等各种流动的空间,利用手机来刷剧,爆款宫斗剧非常适合这种快节奏的生活。

黄豆豆提到,当下的宫斗剧满足了快餐化的文化口味,但是没有什么值得回味的地方。这其实是影视剧在文化内涵上应该提升的地方。孙健则认为,历史剧最重要的是现代观照,实际上就是披着历史的外衣去解读现代人的故事。邓瑞璇也认同这个观点,她认为宫斗剧本质上仍有戏说的成分,有些细节经不起推敲。比如我们的“魏姐”,借用“雷公之力”除掉了一个反派,让人有些啼笑皆非。

所有的历史剧,都不能把它等同于历史来看。但是在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上,不能够有太多的虚构,基本的史实错误是不能有的。影视剧应该有传递知识的责任,但不会是传播知识的唯一途径。要学历史知识的话,还是要从教材里面来学。

在保证基本史实无误的基础上,我们的戏剧写作、影视虚构就可以自由发挥了。比如还珠格格,历史上可能没有这个角色,但她被塑造出来以后获得很多人喜欢。要理性辩证地看这个问题,不能一棍子打死,说它不符合历史,这样对影视创作的束缚也会比较大。

没有精神内涵的东西会迅速被抛弃。邓瑞璇认为,在“娱乐至死”的年代,大众观影喜好变得越来越多元,同时,这种多元化的娱乐氛围似乎正在消解传统历史剧所表达的主流价值观。孙健则认为总体上看观众审美在提升。过去我们比较关注的是电视剧的教育功能而现在观众并不依靠看电视学历史了电视剧的娱乐功能在不断提升这是一种自然转向也是传播媒介本来就具有的一种功能一些电视剧就是老百姓一种文化快餐能满足一时娱乐心理从供给角度来说以前我们电视剧生产力没那么大市场上制作单位比较少比较单一现在电视剧类型变化非常大艺术形式更加丰富制作者更多从市场出发进行创作比如现在女性题材剧非常多这正是将女性群体作为潜在收视观众群体抓住巨大市场另外我个人看法饺子虽然好吃经常吃也会腻历史正剧不是不好看大家经常看某一类型电视剧就可能产生审美疲劳这是一种规律宫斗剧也不例外

影视创作应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传统文化,传递正确价值观

任何一个影视作品都应该追求既有意思又有意义。如果仅凭这些就把它认定是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话,我觉得是美化了这个作品。无论是电视、电影还是综艺节目,从制作的角度来讲,我们都希望影视从业人员能够制作出既有意思也有意义的作品,传播一些正确的价值观。但目前来看,很多还是单纯地在追求有意思的娱乐性,而有意义的东西并不多。一些有意义的作品又过于教化,传播效果比较差。讲好故事,还是要跟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

孙健表示,国外也有很多宫斗剧,大家都很喜欢。比如韩剧中,展现韩国人正能量的内容特别多。看了《大长今》,你会感觉到爱是一种激励,而看完《甄嬛传》《延禧攻略》,你知道的是要怎么跟人斗,怎么才能一路开挂出人头地。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精粹,在宫斗剧中表达得还不够充分。中国拥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应该把自己优秀的文化内涵呈现给世界。

邓瑞璇认为,当下有些历史剧,有一种与现代文明相去甚远的感觉。随着观众品味的不断提升,文艺作品在紧跟市场潮流、丰富大众文化娱乐生活的同时,还应当不断修炼内功,提升内涵,让观众有所收获,让人们的精神世界有所成长。

孙健指出,很多影视作品对当时社会的描述带有一定的刻板印象,对历史缺乏了解,只放大自己想放大的部分。文化自信应该是编剧和文艺工作者的自觉行为。要提升民族自信,就要挖掘我们文化中的精华,规避那些糟粕、丑陋的东西。我觉得还是真善美的东西更能打动人。

黄豆豆表示,随着生活富裕之后,大家文化水平在逐渐提高,审美或艺术鉴赏力也在发生变化。当整体的审美水平在提高的时候,那些没有太多精神内涵的东西,会迅速被大众所抛弃。

孙健强调,人的成长、文明的发展是个过程,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提高。这个需要观众、制作方、文化环境共同进步,不能着急。仓廪实而知礼节,文明是慢慢培养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