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世已逝,中原大地再次陷入混战。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十五位皇帝相继登基,但五十年间政权更迭频繁,北方皇座五度易手,南方更是十国林立,干戈不已。生民渴望英雄的降生,时代吹响统一的号角。宋太祖兄弟结束了自安史之乱以来华夏大地的分裂局面,基本完成了统一。宋朝与辽国的疆界长期稳定在雁门山-大茂山-白沟一线,与辽作战互有胜负。在与西夏的作战方面,宋神宗在位时力图开扩疆土,取得了绥、熙、河、洮、岷、兰等州。哲宗时又进一步取得了湟水流域,洮河上游与贵德一带的土地。崇宁三年(1104年)收复失地,置陇右都护府。1126年,从金国手中赎回燕云十六州,宋朝版图达到最大。

不要被历史书误导了,宋朝是相对不如汉唐强盛,但也那么文弱。想想金庸先生最热血的小说《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天龙八部》,其中的郭靖、杨过、萧峰,莫不是两宋之交的大好男儿!真实历史中的天波府杨家将、岳家军更是气壮山河,代代流传!

为何如此呢?外患不断,国仇纷纷,边塞文学发展至宋代,随着新文体——词的兴盛,边塞主题渗透到诗词两种文体中,展现出承袭于前代而又不同于前代的独特文学风貌。

“靖康之变”打破了统治者“且把杭州作卞州”的美梦,大批有志之士在发出收复山河的悲壮之音,但是统治政策的退让与军事力量的薄弱始终影响着文人的创作心理。就宋代边塞诗词而言,盛唐边塞诗之昂扬壮阔确已成为绝响,但中晚唐边塞诗之忧患焦虑、悲愤沉痛,却有传承,并展现出有别于唐代的独特主题风貌。

首先,思乡之悲怨在宋代边塞诗词中时有体现,往往于边地苦寒环境描述中,寄托戍边之苦,思乡之怨。此类首推范仲淹名作《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帐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梁启超的《读陆放翁集》是一首七言绝句,写于他一八九九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出走日本期间,写的是读陆游诗集引起的感慨。其中,“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这两句表达了梁启超对陆游的赞美和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