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的长篇抒情叙事诗《凤凰涅槃》于1920年发表,收录于诗集《女神》,并在现代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下面为大家收集了郭沫若《凤凰涅槃》的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凤凰涅槃》以古希腊神话中的神鸟菲尼克斯(Phoenix)为创作灵感,描绘了凤凰自焚后从死灰中重生的场景。凤凰代表着中国的凤凰,雄性为凤,雌性为凰。诗人通过对凤凰涅槃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不屈、永恒循环的美好愿景。

诗的开篇以除夕将近的空中为背景,飞来飞去的一对凤凰唱着哀哀的歌声飞去,衔着枝枝的香木飞来,飞来在丹穴山上。山右有枯槁了的梧桐,山左有消歇了的醴泉,山前有浩茫茫的大海,山后有阴莽莽的平原,山上是寒风凛冽的冰天。这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死轮回的画面。

随着诗篇的展开,凤啄香木,一星星的火点迸飞;凰扇火星,一缕缕的香烟上腾。凤又啄,凰又扇,山上的香烟弥散,山上的火光弥满。夜色已深了,香木已燃了,凤已啄倦了,凰已扇倦了,他们的死期已近了。啊啊!哀哀的凤凰!凤起舞,低昂!凰唱歌,悲壮!凤又舞,凰又唱,一群的凡鸟,自天外飞来观葬。

在凤歌部分,诗人对宇宙的存在发出质疑:即即!即即!即即!茫茫的宇宙,冷酷如铁!茫茫的宇宙,黑暗如漆!茫茫的宇宙,腥秽如血!宇宙呀,宇宙,你为什么存在?你自从哪里来?你坐在哪里在?你是个有限大的空球?你是个无限大的整块?你若是有限大的空球,那拥抱着你的空间他从哪里来?你的当中为什么又有生命存在?你到底还是个有生命的交流?你到底还是个无生命的机械?昂头我问天,天徒矜高,莫有点儿知识。低头我问地,地已死了,莫有点儿呼吸。伸头我问海,海正扬声而鸣(口邑)。啊啊!生在这样个阴秽的世界当中,便是把金刚石的宝刀也会生锈!宇宙呀,宇宙,我要努力地把你诅咒:你脓血污秽着的屠场呀!莫悲哀充塞着的囚牢呀!你群鬼叫号着的坟墓呀!你群魔跳梁着的地狱呀!你到底为什么存在?我们飞向西方,西方同是一座屠场。我们飞向东方,东方同是一座囚牢。我们飞向南方,南方同是一座坟墓。我们飞向北方,北方同是一座地狱。我们生在这样个世界当中,只好学着海洋哀哭。

凰歌部分则表达了生命永恒的主题:足足!足足!足足!

我们便是他,他们便是我,

一切的一,更生了。

一的一切,更生了。

我们更生了,

我们更生了。

一切的一,更生了。

一的一切,更生了。

我们便是他,他们便是我,

一切的一,更生了。

一的一切,更生了。

我们更生了,

我们更生了。

一切的一,更生了。

一的一切,更生了。

我们便是他,他们便是我,

一切的一,更生了。

一的一切,更生了。

郭沫若的《静夜》

我中也有你,你中也有我。

我们相互依存,彼此交织。

火便是凰,凤凰涅槃于火焰之中。

凤便是火,火焰熊熊燃烧。

翱翔吧!翱翔吧!

欢唱吧!欢唱吧!

我们的新鲜、净朗,

我们的华美、芬芳,

一切的一切,都如此芬芳。

一的一切,都是芬芳的象征。

芬芳便是你,芬芳便是我。

芬芳便是他,芬芳便是火。

火便是你。

火便是我。

火便是他。

火便是火。

翱翔吧!翱翔吧!

欢唱吧!欢唱吧!

我们的热情、挚爱,

我们的欢乐、和谐,

一切的一切,都如此和谐。

一的一切,都是和谐的象征。

和谐便是你,和谐便是我。

和谐便是他,和谐便是火。

火便是你。

火便是我。

火便是他。

火便是火。

翱翔吧!翱翔吧!

欢唱吧!欢唱吧!

我们生机勃勃、自由自在。

我们雄浑、悠久的历史传承。

一切的一切,都如此悠久。

一的一切,都是悠久的象征。

悠久便是你,悠久便是我。

悠久便是他,悠久便是火。

火便是你。

火便是我。

火便是他。

火便是火。

翱翔吧!翱翔吧!

欢唱吧!欢唱吧!

我们共同欢唱,共同翱翔。

我们一同翱翔,共同欢唱。

一切的一切,都在欢唱与翱翔之间。

一的一切,也在欢唱与翱翔之间。

是你在欢唱?是我在欢唱?是他在欢唱?是火在欢唱?

欢唱在欢唱!欢唱在欢唱!

只有欢唱!只有欢唱!

欢唱吧!欢唱吧!

如果顺延着这条平淡无奇的写景的思路写下去,充其量也只是一首写景的好诗罢了。但第二节一开头,诗人劈头问道:“天河何处?”这一问使全诗的境界得以拓宽和提升,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带到那广袤的宇宙之中去了。作者似乎想引领读者的思绪去“精骛八极”、“神游万仞”,似乎想让读者的眼光透过茫茫的黑夜,看到星夜的无穷深处。

但紧接着的一句“远远的海雾模糊”又把读者刚刚放开的心神收拢回来,模糊的海雾能阻挡住人的视线,却不能阻挡那脱缰野马似的想像。此时,放飞的心欲罢不能,已想到了很远很远——“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这一句是极好的证明,证明诗人的想像的确已穿过了那茫茫的海雾,想像着有一位“鲛人”立在岸边,对着月亮无声地流下串串珍珠泪......

“鲛人”是喜极而泣,还是伤心落泪?抑或是无穷的思念?这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这就是诗,这就是郭沫若的诗!这就是想像,这就是郭沫若的想像!如果没有后一节的想像,前文的景是呆板的没有生气、没有活力的景,有了后一节的想像,才使得司空见惯的景变得空灵、美丽。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前后两小节诗虽有写实与想像的区别,却共同写出一个“静”字,全诗的氛围是谐调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