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提起丁墨,大部分作者首先会想到《如果蜗牛有爱情》《他来了,请闭眼》等悬疑爱情小说,而忽略了她在商战、科幻等题材上的开拓。丁墨是一位天才且勤奋的网络小说作家,从事网文写作以来,她不断挑战自己,求新求变,为读者带来多样体验。访谈中,丁墨耐心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历程以及写作感悟,让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她的诚挚与坚持。本次访谈由周志雄教授主持,博士生杨春燕负责组织工作和访谈对话,徐晨、陈涛、张梦茹、王启航等硕士研究生负责前期准备和后期整理。

Q:杨春燕

A:丁墨

问:墨大您好!您毕业于北大工程结构分析专业,是一名纯粹的工科生,您当年发微博说是瞒着您的父亲把文科改成理科,又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弃理从文,开始写网络小说呢?从工科生到网文作家这个转变背后有着怎么样的故事?

答:回顾我自己的求学和求职的经历,我觉得可能印证了一句话:我们都处于不断地寻找到自我的过程中。高中的时候,父亲希望我读文科,因为他比较传统,希望我去考公务员、考编制。当时的我想学理科,纯粹是年纪小,想法比较懵懂,觉得理科比较有意思。但是大学读了工科之后,开始接触网络文学,觉得能释放压力,后面也觉得自己在写作方面有一些天赋。我一开始是写着玩,后来写着写着就停不下来了,想把它作为一个事业去尝试。所以真正喜欢写作的人有了一个契机之后,他是放不下这支笔的。

问:您的创作非常的多样化,有“悬爱”系列,还有商战职场系列、科幻言情系列。您已经尝试过多种类型,您觉得这些类型当中哪一个比较难写?您还会继续尝试新题材的创作吗?

答:

比较难写的可能是偏现实的题材。我已经写这么多年了,对自己也有总结和反思。我的长处在于剧情的架构上,跌宕起伏的剧情其实我是很容易写出来的,但是反映现实的小说对我来说更难写,后续还是在科幻和悬疑方面继续努力吧!

问:目前国家大力倡导写现实题材作品,我看您在《你和我的倾城时光》的“本章说”中提及,这一本您才真正开始往现实这个方向来写,您也做了比较多的准备。这本书商战部分您写得非常详细,包括《莫负寒夏》也是,我想问您是从哪里获得这些素材的呢?

答:

我的写作灵感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访谈,另一方面是阅读经济管理类书籍。在访谈过程中,我会与不同领域的企业家和从业者进行交流,获取一手、最直接的信息。此外,我还非常推崇德鲁克的管理学著作,以及一本名为《定位》的书籍,它对我的写作产生了很大的启发。总之,我的创作既注重实践,又得到理论的支持。

在创作过程中,每个作家都会遇到瓶颈。我曾与吱吱、希行等作家交流,大家都觉得写每一本书都是一段艰难的过程。度过开始的一两年的灵感爆发期后,每一本书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甚至每天都会有煎熬的时候。遇到瓶颈时,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咬牙坚持下去,直接写出来再进行修改;二是暂停一下,出去走一走、看一看,进行旅行或者交流。还有一种情况是自己没有意识到遇到了瓶颈,但仍然接着写,最后写出一个不太满意或者失败的作品。

当我刚开始接触言情小说时,主要读的是顾漫、墨宝非宝等作家的小说。后来开始接触您的小说时,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因为当时网文圈里很少有作家这样写。您的“悬爱系列”可以说是开创了一个新的言情小说类型。当时您是怎么想到在言情文里面加入悬疑刑侦元素的呢?您是否担心读者对这个类型的接受度?

在言情小说中加入悬疑成分时,确实面临了一些阻力。在写第一本悬疑爱情小说《如果蜗牛有爱情》之前,其他几本小说的数据一直在上升,我也在网站上逐渐崭露头角。当时我跟编辑说想写这个题材,编辑直接说千万不要写,因为这种题材没有一本数据好。然后我去问出版编辑,出版编辑也说千万不要写,首先是不知道能不能出版,其次是影视化非常难。但我还是坚持写了,因为我自己觉得这条路是对的,或者说自己很想走这条路。至于为什么想到把悬疑破案的题材融合在爱情故事里,这跟个人的性格、阅历有关。我本身对心理学比较感兴趣,也想写有剧情的故事。而悬疑破案类需要对人物行为和性格进行分析,所以我把这些元素融合起来了。另外从我的工作经历来说,我曾经做过八年的人力资源,作为面试官,我需要去分析这个人的行为、性格、心理特征,这个经历对我写悬疑推理小说非常重要。总之,各方面因素促使我选择了这样一条创作道路。

在《美人为馅》中,徐司白是一个天生的精神病态,他努力想成为一个正常人却失败了,他的身上有强烈的悲剧感,让人心疼,当然同情是一方面,犯罪肯定要受到法律的惩罚。在塑造这些矛盾的悲情角色时,作者主要目的是让读者明白作者要表达的是非观、人生观,也更能触动读者的思考。网上以前有一种说法,说你把一个反派塑造得这么让人心痛,你是不是影响了读者的三观?但是这种想法低估了我们的读者,在网上看书的绝大部分读者,他的三观很正,他是能明辨是非的。

关于爱情方面,徐司白这样的反派引起读者同情的原因除了他想要变成一个正常人外,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他对女主单方面的爱恋。男主韩沉和女主之间是双向奔赴,但是徐司白和女主从一开始就背道而驰。这两相对比中体现了作者对爱情的看法:势均力敌、彼此灵魂能够共鸣、能够并肩站在一起的爱情。

在创作一部小说之前,我通常会为男女主角设置详细的人生设定。这包括从外形、语言、动作等方面进行刻画,了解他们的思维和能力特点,以及他们的成长背景、爱情观和更深层次的人生观。通过这样的设定,我可以在写作过程中更好地塑造人物特点,使他们在故事中更具吸引力。如果仅凭纯粹的印象来描绘人物,很容易走偏,甚至有时候会让读者对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反应感到困惑。

对于林莫臣这个角色,我并没有先设定好他的形象。在我以前的工作经历中,曾经遇到过一个类似的boss级人物,他年轻有为,能力出众,城府深沉,只顾自己的利益。然而,他的专业能力也非常强。这种真实的人带给我的震撼,是无论如何都无法通过纸面上的维度描述和人物设定来比拟的。因此,在创作林莫臣时,虽然我也为他设定了五个方面的人设,但写起来却非常顺手,因为我已经见过这样的人。我相信多看、多交流和多接触这些真实的东西,才能给人以最大的底气。

《乌云遇皎月》的特别之处在于它采用了男女主角双视角交替叙述的形式,以双方第一人称展开故事。这种叙事方式让读者更容易代入感强。当初选择这样的形式来讲述故事,是因为我试过用第三人称来写,但发现很难在保持悬念的同时保持剧情的连贯性。最后我决定采用这种叙述方式,虽然这样做的风险是可能让大多数读者望而却步,但效果确实达到了我预期的目标。

许多我的作品都成功地完成了影视化改编,成为大IP。我认为一部网络小说要实现影视化并成为一个大IP,需要具备以下条件:首先,作品要有明确的类型和剧情;其次,要有吸引人的感情线;再次,作品的内容要越丰富越好,同时质量也至关重要。然而,随着顾漫作品的成功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并非所有复杂的剧情线都能带来好的改编效果。只要作品拥有大量粉丝,就有可能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当然,衡量改编效果的标准仍然是作品的品质和口碑。在这个方面,作品的思想性、剧情和人物丰满度是最关键的因素。

在创作过程中,我会有意地往影视化方向靠拢。这并不是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而是希望通过影视作品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和喜欢我的作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会牺牲文学作品的深度和内涵。相反,我认为只有将文学与影视相结合,才能让作品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你好!你提到的问题是关于写作的吗?如果是,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如果你想要选择影视版权合作方,我的标准是尽量选择大的制作公司、大的平台。但就算前期做了很多工作,选择再大的平台、再好的公司也不一定就能改编好,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影视化的品质。

对于年轻作家,我有两点建议。第一点,大家虽然从事网络文学写作,但是要想长远,就要多了解社会,跟真实的社会关系去接触,这是写作的素材。第二点建议就是坚持自我。写作的时候可能会面临很多声音,要有选择的去听。

以下是重构后的内容,保持原文的结构和信息不变:

- 《你和我的倾城时光》,2014年1月上架,2014年3月完结;

- 《美人为馅》,2014年8月上架,2014年12月完结;

- 《他与月光为邻》,2015年3月上架,2015年6月完结;

- 《莫负寒夏》,2015年11月上架,2016年1月完结;

- 《暮山见忘集之客从何处来》,2016年9月上架,2016年9月完结;

- 《他来了请闭眼之暗粼》,2016年9月上架,2016年12月完结;

- 《乌云遇皎月》,2017年9月上架,2017年11月完结;

- 《挚野》,2018年4月上架,2018年7月完结;

- 《待我有罪时》,2019年2月上架,2019年7月完结;

- 《半星》,2020年8月上架,2020年12月完结;

- 《寂静江上》,2021年11月上架,2021年11月完结;

- 《阿禅》,2023年2月上架,预计于2023年5月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