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西汉以博罗名县,应与先秦以前东江流域存在的缚娄古国有关。唐代著名史学家杜佑在《通典》中指出:“扬州北据淮,东南距海”,具体位置是从淮南、东南沿海,至广东潮汕地区。按近代地理划分,大庾岭经江西龙南,至安远折向南行,接广东兴宁、五华,趋海丰入海,隔潮、闽于东,属古扬州地域;而惠州及岭南地区在大庾岭南支以西,不属古扬州地域。

此外,根据《吕氏春秋》记载,夏、商、周三代前古扬州、古荆州,即春秋战国的越国和楚国,故后来称扬州为“扬越”,荆州为“荆楚”。

缚娄古国是春秋时期位于广东境内的一个小国家,相传为罗氏所建,公元前337年后消失。据史料记载:“缚娄古国”始于春秋时期,位于汉地的广东东江流域内,管辖地域包括今惠州、博罗、东莞、深圳、龙川、河源、海丰、陆丰一带。

缚娄古国的贵族们大量使用中原王侯的钟鼓礼乐、陶器和青铜器,这些器具造型和纹饰,能清楚地看到中原文化的特色,特别是毗邻岭南的楚文化的特征。此外,墓葬群如此巨大,从随葬品有水晶、青铜器、古矛等来看,可能是贵族墓。对于墓葬中出土了一个青铜锛,北大考古系李伯谦教授认为:这是南方独有的青铜器,这表明在西周时期,南方有一些地区具备制造青铜器的能力,当时南方生产力发展应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综上所述,从历史和文物方面来看,缚娄古国与东江流域有着密切关系。但是并没有证据表明先秦前惠州是缚娄古国属土。因此不能把“扬越”一名解释为“扬州之南越”,或“本属扬州,故云扬越”,把客藉“扬越”人和岭南地域归属混为一谈。

缚娄古国是春秋时期位于广东境内的一个小国家。相传为罗氏所建,公元前337年后消失。据史料记载:“缚娄古国”始于春秋时期,位于汉地的广东东江流域内,管辖地域包括今惠州、博罗、东莞、深圳一带。

汉置傅罗县前身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派兵平定南越宰相吕嘉谋反后,在南海郡置傅罗县。

博罗县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北部,是一座有着神秘色彩的古城。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博罗县常住人口达到1210878人。

博罗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汉武帝时期曾在南海郡置傅罗县。此后700多年来,除《宋书.州郡志》说博罗两汉时称“傅罗”,两晋后始称“博罗”外,不见史学家对“博罗”一名作具体解释。入唐后,章怀太子李贤注释《后汉书》博罗县时才曰:“有罗浮山自会稽浮往博罗山,故置博罗县”。入清后,著名学者屈大均更进一步说:“秦置博罗县......秦始皇尝使人入海求三神山,未能至。以其一峰澌来,傅于罗山,因以博罗名之。”

根据史书记载和近年考古发现,西汉以博罗名县,应与先秦以前东江流域存在的缚娄古国有关。

根据史书记载和专家论述,有理由认为晋.王嘉所说的“婆猴伎”,就是“罗浮伎”;“婆猴”是“罗浮”的转音。据《太平广记.轩辕先生》一文记载,唐朝会昌年间,隐居罗浮山白云洞的道士轩辕集(一说是惠州人),就会耍婆猴伎。如:他有分身术,一日可赴百家之宴;与人饮酒,从袖中拿出洒壶,即使高朋满座,倾之弥日不竭;病者求医,用布拭之应手而愈;在京归罗浮途中,取出随身小布袋,探取袋中铜钱施贫者,一路行一路施,约数十万而不竭,时人惊之,称他为“轩辕先生”。

在《史记.南海尉佗列传》中,说到秦置龙川县时有二则注解,其中一则是唐.颜师古引用南北朝刘宋裴骃《广州记》云:“(龙川)本博罗县东乡,有龙穿地而出,即穴流东泉,因以为号。”也就是说,龙川县原是缚娄国的东乡。如按这样推测,缚娄古国的管治范围应是西起博罗县、东至龙川县的东江流域两岸以及两岸延伸的一些地方。

惠州文史学者何志成在其所著的《失落在历史迷雾中的缚娄古国》中提出一个新颖且大胆的论断:惠州方言有可能是缚娄古国“国语”。在何志成看来,神秘的缚娄古国应该是被秦将赵佗平定东江流域时所灭的,而惠州方言所集中的归善、博罗、河源等地正是缚娄古国所在区域 。

早在秦汉时期,惠州已通行一种独特的本地方言。入唐后,中书舍人崔沆因不懂惠州土话而被贬至循州司马。入宋后,苏轼也被语言障碍所苦。从以上事例说明,早在客家语系形成之前,惠州已通行一种独特的、难听、难懂、又难学的本地方言。

徐旭曾是历史上第一个系统论述客家问题的学者之一。他早在190多年前就将客家方言和惠州方言分开来看待。

根据我所找到的资料,惠州方言是流行于广东省东江中上游的本地方言,属于粤客家语种,惠州话形成和传承距今至少一千五百年,据考证,惠州话的产生比客家话的产生早五至六百年(约东晋前),与粤语中的广府话同为岭南的方言始祖之一,主要流行于东江流域地区。

有学者认为惠州话的历史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即春秋战国时期存在于岭南地区的缚娄古国的“国语”,被称为“鸲鹆”方言。 西周以前,广东仍属“百越之地”,俚獠混杂。

因此,从历史和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惠州方言可能是缚娄古国“国语”,而不是广州话。但是这只是一个推测,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

您好,根据您的描述,您想了解东江文明的历史。缚娄古国是东江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研究岭南地区乃至整个南方地区先秦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对缚娄古国的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陶器等文物,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缚娄古国人民高超的技艺水平,也反映了他们与中原文化的交流融合 。

此外,博罗横岭山墓地、福田曾屋岭墓地、公庄陂头神村窖藏等博罗商周遗存发现的文物显示,“缚娄古国”通过与中原地区交流融合,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社会制度和文化艺术,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

自共和国成立以来,考古部门先后在博罗葫芦岭、苏屋冈、黄巢墩、惠州城区三栋瓦窑岭、西枝江古渡头下及龙川登云镇等地,先后发现了大量贝壳、陶片及远古先民使用的石器,其中葫芦岭贝丘中贝壳层厚达85厘米。出土的石器品种繁多,有石斧、石锛、石矛、石锄、石戈等,从而证实了早在新、旧石器时期,惠州及东江流域远古居民就在这块土地休养和生息。特别是2002年八、九月间,在惠州城区西枝江古渡头下出土的一批新石器晚期的磨光石器,品种有石斧、石锄、石凿、石锛、石杵、石匕首(柄)及雕刻有山鸡、鯉魚图案的石玦等,这些石器石质坚硬,有深灰和浅灰两种颜色。

近年博罗横岭山和龙川登云镇古墓群出土的丰富文物,又重现了惠州及东江流域先秦以前的古国、古文化风貌,其重大意义在于证实了惠州及东江流域象中原一样,经历了新、旧石器时期和青铜器时期,并非历史书籍通常说的,岭南在先秦以前只是一片“瘴疠之地”;更不是有些学者所说,历史上中原人几次向岭南大迁徙,带来了客家文化,惠州及东江流域的经济文化才发展起来。

就世界而言,中国的黄河、埃及的尼罗河、印度的印度河,以及两伊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都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孕育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在中国,仅有黄河、长江文明而缺少珠江文明这种文明是不完整的。郭沫若先生在1926年发表的《我来广东的愿望》一文指出:“我们要改造中国的局面,非国民革命策源地的广东不能担当;我们要革新中国的文化,也非在国民革命的空气中酝酿的珠江文化不能为力。”

古云:“无水不东流”。道教认为最贵的是“逆水”,称其为“仙源福地”。而东江恰恰是一条由东往西流的“逆水”,神仙的传说很多,包括有山自会稽浮来,傅罗山,遂为罗浮山;以及有仙人骑木鹅至此,开埠鹅城等。现在惠州及东江两岸这块“仙源福地”还埋藏着令人震惊的文物吗?这也许是一个难解之谜。

如果有一天,在考古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把缚娄古国的国都遗址和制造青铜器的石范挖掘出来,一个灿烂的“东江文明”将喷射而出,我国的历史将会改写,岭南文明史得以上溯至3000年前;惠州将以沉厚的历史文化丰姿展现在世人面前!

注释:

1.据《羊城晚报》2000年6月5日报道

2、3.《广州日报》2000年6月5日报道

4.《后汉书.郡州志》

5.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山语》

6.《史记.五帝本纪》曰:“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故阳禺、缚娄被称为“驩兜”之国。

7.“罗浮”一名,始自汉.陆贾逾岭安抚赵佗时撰写的《南越记》一书,而“婆猴”一名也始自汉.乐府婆猴伎,两者同在汉朝出现。按此推论,罗浮山应是“缚娄山”及“婆猴山”转音。

8.裴駰是南北朝的著名历史学家,他不会不知道博罗县的设立比龙川县后103年;因此他所说的“博罗”应作“缚娄”解,而“县”字疑为后人所加。

9.《后汉书.南蛮传》

10.《全唐文》卷八百一十六

11.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12.宋.苏过《次陶渊明正月五日游斜川韵》

13.宋.苏过《赠王子直》

14.清.徐旭曾《丰湖杂记》,载和平徐氏家谱

15.今博罗、惠阳、河源、龙川及惠城区的惠州话都有一些差别,当地人认为“近山者刚而直,近水者清而婉”。

16.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17.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 入汉后汉武帝元鼎六年置傅罗县,梁化屯为县治。张友仁先生在《博罗县志》卷一按语曰:“梁化屯,屯是驻兵地;又当为陆梁归化(始皇)之义。”

18.今紫金县古竹镇靠近东江边有一座小山,地势险峻;该小山山顶有几亩平地和一口清泉,传说赵佗当年平讨东江两岸时,曾被土著人打败,困在这个小山上。他令龙川后,应南海尉任嚣之召下南海,顺道又凭吊了这个小山。后来他当了南越王,此山遂称“越王山”。

19.据香港《商报·南越新闻》(2000年6月6日)报道

20-26.黄勋著《南越王赵佗龙川老隆行辕考》,载《龙川县志》。

以下是我从搜索结果中找到的关于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地语》、27《汉书.南粤传》和2002年5月9日报道的信息。

1.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地语》是一本方言词典,记录了广东地区的方言词汇和语法特点。

2. 《汉书·南粤传》是《汉书》中的一篇,记载了南粤地区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的情况。

3. 据《人民日报·华南新闻》2002年5月9日报道,广东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