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合理-张卫平传》是一本讲述中国篮球名宿张卫平的生平故事,呈现跨越半个世纪的中国篮球发展史的书籍。这本书由张卫平本人唯一授权、腾讯体育篮球主编黄祎(阿鱼)撰写,是腾讯体育独家出品。

在这本书中,黄祎提到了张卫平曾经说过:“最应该苦练接球技术。场上形势千变万化,对抗又激烈,队友传出来的球不一定让你接着舒服。有时传高了,有时传低了,也许靠左边,也许靠右边。如果你没有过硬的接球能力,不能很好地把球接住,你就没办法进行下一个进攻动作。接球能力是成为优秀得分手的先决条件,投篮、突破这些技术都很重要,但如果接不到球,后面的一切都无从谈起。”

此外,张卫平在1975年亚锦赛夺冠后曾在新华社香港分社楼顶与奖杯合影。很快,他就成为国家队的绝对主力,被视为进攻端的首要选择。他在场上的任务很明确,就是尽其所能去得分。每场比赛砍个二三十分易如反掌。

张卫平是中国篮球运动员,前中国国家篮球队成员。他以超强的篮下得分能力、扎实的基本功、过硬的身体素质,帮助中国男篮重新夺回亚洲霸主地位,连续夺得1975、1977、1979年三届男篮亚锦赛冠军,一举实现“三连冠”,还在1978年第8届亚运会男篮比赛上获得冠军,并被评为赛会的“亚洲最佳前锋” 。

由于他技术过硬,人称“篮下魔术师”。

在1975年泰国曼谷举办的中国男篮第一次亚洲锦标赛上,我们的国家队对亚洲的了解还不够充分。那一年,全国联赛中,八一队排名第一,北京队排名第二,因此在组建国家队时,八一队选了4名球员,北京队也选了4名球员,其他所有地方队再选4名球员。我记得在那4名来自其他地方队的球员中,有上海的张大维、湖南的张建设,湖北的袁战宏等。

我印象最深的是与韩国的比赛。当时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韩国队眼看要落后,他们开始采取了一些不光彩的手段。在一次进攻中,韩国队的队员黑虎掏心,一记上勾拳正好打在了张大维的胃部,导致他胃痉挛、休克,最后昏迷不醒被抬出去。我们队员们对此表示不满,想要上前与对方发生冲突。然而,钱教练及时制止了我们,他告诉我们,我们的目标是赢得比赛,不能因为一时的情绪波动而影响到比赛。这次事件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赢球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必须保持冷静。

从那场比赛开始,我们在与韩国队的比赛中始终保持警惕。韩国队在领先的情况下,绝不会采取这种不光彩的手段。而每当处于落后时,他们会使用各种手段来激怒我们,试图让我们失去理智。钱教练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他总是能识破韩国队的伎俩。这么多年来,韩国队尝试过各种方法挑衅我们,但都未能成功。

那次比赛后,钱教练让我和张建设一起扛着冠军奖杯离开。那个奖杯非常巨大,差不多有半个人高,高度几乎接近胸口。我们的心情非常激动,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亚洲锦标赛并获得冠军。这次胜利也使我们获得了参加奥运会的资格。然而,当时我们抗议国际奥委会非法承认台湾蒋帮体育组织,因此最终没有前往蒙特利尔参加奥运会。日本队作为亚锦赛第二名顶替我们参加了奥运会。

日本队原本只是亚锦赛的第二名,如果我们不去参加奥运会,他们才有机会争夺奖牌。为了证明自己并不比中国队差,他们想方设法告诉世界:尽管我们是替补晋级的队伍,但我们依然具备强大的实力。他们在战胜了我们之后才有了去蒙特利尔奥运会的机会。在亚锦赛结束后,日本队又邀请我们去日本参加另一场比赛,企图通过裁判来击败我们。

那次比赛我们以北京队为主要阵容,加入了一些地方队的队员,如张大维、张建设等人。然而在日本的比赛中,我们遭受了裁判的不公正待遇,最终一场未胜。当时女篮也参加了比赛,但仍然无法战胜日本队。那时苏联排名第一,日本排名第二,甚至连美国都无法战胜他们。最终,男女篮都前往日本参加了15场比赛,但无一例外地全部失利,取得了0胜15负的成绩。

这是中国男篮第一次参加亚锦赛,取得的这个冠军对中国篮球来说意义非凡。黄频捷在自己的微博上也讲过这届亚锦赛的故事。他说:“最惊心动魄的是,韩国队输得恼羞成怒,最后使出一贯的阴招,拳击张大维的胃部。当地华人华侨马上就不答应了,手里的矿泉水瓶像冰雹一样向韩国队砸了过去。事后听说有一位华侨竟然掏出枪来,准备射杀那个打张大维的韩国队员,好在被保安及时阻拦......赛前我的腰部老伤复发,是打了强的松加麻药之后才上的场。打完比赛我的麻药劲儿过了,疼得直不起腰来,最后被师哥李树钊和湖北小师弟袁战洪一起搀上领奖台,可是上去之后连奖杯都抱不动。升国旗的时候,我们12条壮汉都哭了,大家一起高唱《歌唱祖国》......

我曾问过张指导这样一个问题:“您觉得自己打球的风格最像哪位NBA球星?”他想了想,回答我:“跟巴克利比较像,都是打二中锋身高不太够,喜欢背身打篮下,打外线都不太灵。但有一点,我打球可比他早,我都退役了,他还没进NBA。另外,我有一点跟他不太一样,他是天生身体棒,有一回膝盖受伤,乔丹那个训练师格罗佛让他远离篮球,他二话不说,拿着篮球一瘸一拐走到篮框下面,用没受伤的那条腿,单腿原地起跳,一口气连扣十个篮儿,就是这么横!我是自己硬练出来的,先天条件并不突出。”

他顿了顿,接着说:“跟国内同龄人相比,我的身体确实还不错,主要是力量上占绝对优势。就算碰上欧美那些四号位,我身高上是不足,但力量上我不吃亏,只要打到篮下,我就有办法发挥我的攻击力。越是能靠住人,心里越有数,要是靠不着人,就只能把球传出去。”多年之后,张指导与巴克利都走上了解说员岗位。除了力量之外,“后背敏感度”也是相当重要的一项能力。张指导介绍说,具体到篮球这项运动,内线队员的“后背敏感度”普遍强于外线队员。因为内线队员背身进攻的机会更多,需要用后背来靠住人随时通过后背感知防守人的位置久而久之就“用进废退”。

他讲述了一个关于“扎铅笔”的小故事:“后来我去体院读书,专门做过一个实验。拿两根铅笔保持水平,同时扎运动员后背,问他是几根铅笔,他说俩。OK,两根铅笔保持水平,同时往里面缩一点儿,再问他几根,他还说俩。继续往里面缩,缩到一定范围,外线队员就觉得是一根铅笔了,内线队员还能判断出是俩。两根铅笔越缩越近,最后都快缩并上了,你还能判断出是两根铅笔(而不是一根),这个人的后背就非常敏感。我的后背就特别敏感,两根铅笔都快并上了,我还能感觉出是两根来。倒不是天生如此,而是因为我长年累月背身打内线,慢慢就越练越敏感。”

我又问他:“您除了74年那段时间当过替补,后来在国家队还打过替补吗?”他说:“75年还是替补,但越打时间越多,打到77年左右,就是绝对主力了。再往后,除了79年亚锦赛是以八一队为班底的一个混编国家队,其他都是主力。而且只要是上了场,基本上场场打满40分钟,除非五次犯规满了,一般都不会被替下来。”

我听了有点儿吃惊,问他:“场场打满40分钟......您就没有过发挥不好、被教练给换下来的时候?”他回答得很干脆:“没有,场场打满。”我半信半疑:“一般运动员打球难免有状态起伏,您这场场打满40分钟,听着有点儿玄乎啊。”他乐了:“真不是吹牛,当时就是这么个情况。”

后来交往多了,对张指导的脾气性格了解深了,我才大致想明白了这件事。对顶级运动员来说,技术水平和运动能力都相对稳定,正常情况下很少会在这两个层面出现波动。真正决定运动员状态起伏的,是他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点。如果总是在场上想东想西、患得患失,表现当然很容易起伏不定。

张指导恰好是一个神经线条特别粗大的人,心里根本不装事儿,换句说就是“心特别大”,上场之后肯定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该怎么打就怎么打,完全不会出现心理层面的波动。能力和心理都保持稳定,场上表现也就相应稳定,教练当然不会把这样的球员换下场。

有一天,我问张指导:“打了这么多年球,您觉得哪个对手最难对付?”他的回答斩钉截铁:“没有,跟谁打我也不怵。打篮球靠的是硬实力,如果实力不济,到了场上就得露馅。你别看当时我们国家不富裕,出去打国际大赛,人家都比我们有钱,但我们打球棒啊。像科威特、日本、韩国这些国家,见了我们都哆哆嗦嗦。我们从来没觉得穷就低人一等,一点儿也没这感觉,因为甭管你多有钱,上了场一样灭你!”

《非常合理:张卫平传》第十章已经结束,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呈现更多精彩内容。以下是传记的目录:

第01章:揭开张卫平家世背景的神秘面纱!外公师从康有为,姨父是名士。

第02章:张卫平最大的梦想曾经是成为一名厨师。50年前,他就曾在东单球场称霸一方。

第03章:年轻时的张卫平脾气暴躁,曾有一个绰号叫“先农坛恶霸”。

第04章:曾有人要求检查张卫平是否有巨人症,然而他的身高达到1米93,场均得分依然高达30分。

第05章:你知道张卫平的力量有多强吗?50岁的时候,他还能在掰手腕比赛中战胜CBA球员。

第06章:张卫平出国访问时被送了香皂?半个月不吃饭,他仍然能够砍下45分的高分。

第07章:张卫平首次访问菲律宾时遇到了惊魂一刻,一个人吓得直冒冷汗。

第08章:张卫平出访非洲时被堵在了厕所里,走夜路时还撞上了西瓜山,把团长吓坏了。

第09章:你可知道为什么张卫平最怕横传球吗?他一生只输给韩国一次,却一直怨恨着这个对手。

明天的内容预告如下:

你是否好奇谁才是张卫平在国家队中最强的搭档?

张卫平与中国男篮一起经历了哪些重要的第一次?

钱澄海指导为何会对队友进行痛骂?

在亚运会上,大家都最喜欢观看哪些球队的比赛呢?

......

敬请期待《非常合理:张卫平传》的第11章。

如何收看本传记?传记内容在腾讯体育全网独家首发,同时收录在作者阿鱼的微信公众号“鱼乐NBA”(微信搜索公众号“鱼乐NBA”或“yulenba”)、企鹅号“鱼乐篮球”(腾讯新闻App、天天快报App搜索“鱼乐篮球”)上。欢迎大家收听,不容错过!

创作团队:

口述者:张卫平

策划、推广:宋忠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