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尔顿在 1652 年彻底失明,这之前他经历了视力缓慢下降的过程。关于他为什么会失明,一方面可能有遗传的原因,他的母亲就有眼睛方面的问题;另外就是他年轻的时候非常用功,花了很多时间苦读,所以可能很早就开始有了视力问题。

我们之前提到弥尔顿的第一任妻子玛丽在内战期间曾不告而别逃归了娘家,这给弥尔顿造成了很大的阴影,也成了他为离婚辩护的动因。但事实上后来玛丽回归婚姻后,他们的婚姻一直维持到了玛丽去世,生育了一子三女。这里我们也可以察觉到弥尔顿个性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他虽然鼓吹离婚,但他还是维护自己的婚姻的,虽然这可能意味着他要面对给自己带来情感创伤的人。我们没有证据说明弥尔顿曾经出轨,我认为我们基本还是可以相信这个离婚鼓吹者是忠于婚姻的。

《江城子》是一首悼念亡妻的诗,而弥尔顿的《梦亡妻》则是一首悼念亡妻的十四行诗。两首诗都是通过记梦的方式来怀念亡妻,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两人的悼亡诗各有千秋。苏轼的悼亡词在意象选择上是用日常生活中的现成事物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而弥尔顿则通过对自然、神话和圣经等文学作品中的意象进行运用,表达了对逝去亲人永恒存在的信仰 。

本文将探讨弥尔顿的一首悼亡诗《Sonnet 23》(无题),这首十四行诗是他在1673年出版的诗集《Paradise Lost》中的一首,也是他创作的最后一首十四行诗。现在普遍认为,这首诗是悼念他的第二任妻子凯瑟琳的,从中我们也能窥见弥尔顿作为一个盲人的心态。我将这首诗称为弥尔顿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原因有两点:一是两者的题材相同,都涉及到梦境;二是我觉得这首短诗可以作为我们阅读弥尔顿的第一首诗,它和苏轼那首脍炙人口的悼亡诗一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接下来,我想简单地谈谈抑扬五步格(iambic pentameter)和十四行诗用韵的问题。抑扬五步格是一种古典英语诗歌的韵律形式,每行五个音节,分为两个四音节的短语和一个二音节的短语。这种韵律形式要求诗人遵循一定的规律来安排词语的音节,以达到和谐的效果。而十四行诗则是由14行组成的诗歌形式,通常包含两个三行长句和两个两行短句。在押韵方面,十四行诗要求每两行短句之间的韵脚相同,通常使用ABAB CDCD EFEF GG或CDCD EFEF GG等韵律模式。

总之,弥尔顿的《Sonnet 23》是一首描绘他对已故妻子的深切怀念和无尽思念的悼亡诗。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欣赏到弥尔顿优美的文字和深刻的情感,还能了解到他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英国古典诗歌韵律和结构的窗口,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部世界文学名著。

这首诗与我们熟悉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结构有所不同。在传统的十四行诗中,通常将诗歌分为四部分,每部分包含4行,分别以特定的韵脚和叙事方式展开。每部分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转折。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通常采用4-4-4-2的形式,而弥尔顿则采用了4-4-3-3的结构。

在韵脚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这首诗的第一段以ABBA模式呈现,即第一句为Saint、grave、gave和faint;第二段的韵脚同样为ABBA,包括taint、save、have和restarint;第三段为CDC,韵脚为mind、sight和shin’d;第四段为DCD。在对十四行诗的韵脚模式进行分类时,我们通常关注前八行或前十二行的四个四行段落,而后六行(或后两行)可以有所变化。

这里的ABBA-ABBA模式被称为彼得拉克(Petrarchan)韵脚。彼得拉克是意大利诗人但丁的一位略晚时代的追随者,他的十四行诗对英语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早期的Philip Sidney和Edmund Spenser等诗人。除了彼得拉克韵脚外,常见的还有莎士比亚的ABAB-CDCD-EFEF-GG和斯宾塞的ABAB-BCBC-CDCD-EE。

抑扬五步格(iambic pentameter)是一种特殊的诗歌节奏形式,要求一首诗的每行由五个音步构成,其中每个音步由一个抑音节和一个扬音节组成,音节的轻重通过抑扬相间来展现。需要注意的是,英语中的音节是根据元音来计算的。按照抑扬五步格写成的诗共有十个音节,音节的轻重交替排列,使得诗歌朗朗上口。例如,第一句“Methought I saw my late espoused Saint”可以拆分为:

Me/thought | I saw | my late | es/pou- | sed Saint

这里共包含了五个音步,其中espoused一词包含三个音节,因此跨越了两个音步。

在分析完诗歌的形式之后,我们来探讨一下它的内容。首先,第一句中的「espoused Saint」意为「(与我)结合的圣徒」,即弥尔顿的妻子凯瑟琳,而「late」则表示她已经去世。弥尔顿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看到了已故妻子的情景,但这个亡故的妻子是如何出现在他眼前的呢?这里,弥尔顿运用了一个古典神话故事来进行类比。传说中,死去的Alcestis被Hercules(Joves great son,即耶和华的儿子大力士海克力士)带到了她丈夫面前。我们知道,Hercules是古典神话中与狮子搏斗的力士,而古典神话中的力士Hercules和《圣经》中的力士参孙都预示着耶稣。因此,这里暗示弥尔顿能够见到自己的妻子(同时也是圣徒和同志)离不开神的力量。

实际上,从后面的诗句我们可以看出,这一切都发生在夜晚,很可能就是弥尔顿的梦境。然而,诗歌赋予了这个梦境以神学上的解释。接下来,我们将回到弥尔顿的妻子这一主题,并对其进行升华。我们之前曾讨论过奥菲欧与耶稣的对比,他们都降入地狱试图拯救人类,但一个失败一个成功——异教的奥菲欧失败了,基督教的耶稣成功了。在这里,弥尔顿在第一段描述了古典神话中的力士Hercules和亡故的Alcestis,而在第二段描述自己的妻子时,那些异教元素就被替换成了摩西律法。这里的「Purification in the old Law」指的是摩西律法(the old Law)中关于生过孩子的女性必须经历一个「净化」的过程才能回到丈夫身边的规定。之所以要提到这一条律法,是因为弥尔顿的亡妻凯瑟琳是在生产过程中离世的,而这里弥尔顿表达了凯瑟琳的生产带来的不洁已经被洗净,使她能够无障碍地(without restraint)飞升至天堂。

这当然反映了一个丧妻者对经历痛苦死亡的妻子的美好祝愿,同时也暗示弥尔顿的凯瑟琳类似于但要高于异教的Alcestis。总之,通过分析诗歌的形式和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弥尔顿在这部作品中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第三段中,凯瑟琳身着洁净的白衣(vested all in white),这白衣象征着她灵魂的纯洁。这里既承接了上文中生产后的净化,又强调了她灵魂至为纯洁,白衣只是她纯洁灵魂的象征。事实上,从第二段我们可以看出,凯瑟琳具备升入天堂的资格,她最后的「restraint」仅仅是生产带来的不洁,经过净化后,她便可以无碍地升入天堂。弥尔顿在这里说凯瑟琳的脸被蒙住了,但他通过想象的眼睛(fancied sight)可以看到凯瑟琳的全部美好品质。为什么脸被蒙住?一方面这可能与Alcestis呼应,因为Alcestis被带到她丈夫面前时就被蒙住了面;另一方面,这可能说明弥尔顿是目盲以后才结识的凯瑟琳,所以他其实从未真正看过她的脸。再者,这也强调了凯瑟琳与弥尔顿还有最后的一点障碍,他们的团聚还没有完成,这也是为后面凯瑟琳突然消失做铺垫,暗示弥尔顿的梦境并没有一个完满的结局。

第四段对凯瑟琳的赞美达到顶点,诗人说没有一张脸能给人带来更高的愉悦,这让我们想到海伦,多少人为了看一眼她的脸而心甘情愿地加入特洛伊战争。我们仿佛可以说弥尔顿在这里把凯瑟琳当作了他的海伦。然而凯瑟琳的脸是被蒙着的啊!弥尔顿根本就看不到凯瑟琳的脸,却说她的脸比任何脸都要好看,这显然是在说凯瑟琳之美根本就不在于她的脸,而在她的「精神面貌」,也就是弥尔顿通过想象之目所看到的。这里的「想象」显然不是指「虚无」,而似乎是指一种超验的认识,这种认识是超脱物质和肉体的。

然而诗歌到这里猛然地转向,因为就在凯瑟琳俯身要拥抱弥尔顿的时候,弥尔顿醒了,这个梦在最美好的部分将要发生的时候醒了。我们很自然地觉得,如果他们两人拥抱了,那么弥尔顿一定会揭开凯瑟琳的面纱,但这一步在倒数第二句诗这里被生硬地打断了。接下来弥尔顿用了三个短促的句子收束全诗:「I wak’d」,我醒来;「she fled」,她飞走;「and day brought back my night」,白天带回了我的黑夜。

弥尔顿的《失乐园》中,有一句经典的对句:「我醒来,她逃跑」。这句话中的「醒来」和「逃跑」两个动作,都是由动词「wake」和「flee」组成的。这两个动词都只有四个单音节,给人一种决绝和不可挽回的感觉。这种感觉在夏娃吃下知善恶果时诗人的描写中也有所体现:「she plucked, she ate」,两处都是四个单音节词,都给人一种决绝和不可挽回的感觉。

弥尔顿作为诗人的神力(诗歌的 Hercules?)在这里显现了出来,他在描写决定性瞬间的时候,从来不拖泥带水。在这类时刻,热爱古语言的弥尔顿总是转向他最亲切、最体己的盎格鲁撒克逊动词,而绝不考虑「外来的」罗曼语词。

全诗最令人感到意味深长的一句可能还是最后的那句「白天带回了我的黑夜」。这句话使得诗人在前十三行半(包括「I wak’d, she fled」)所描写的一切通过「fancied sight」看到的东西统统归于寂灭。这个时候,我们很难不对诗人产生深切的同情。深谙诗艺,可以驱使古典神话和《圣经》文字为自己服务的弥尔顿,终究也不过是一个又老又瞎的鳏夫而已,他只能在黑夜——视力正常的人什么都看不到的时候——看到自己想象世界的幻影。白天一到,万物苏醒的时候,他的世界却陷入了沉寂。

除了文学之外,在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因为某些原因失去了视力健全。比如说:先天性白内障、青光眼等等眼科疾病都可能导致视力受损甚至失明。此外,一些意外事故、交通事故等也可能导致视力受损或失明。

总之:《失乐园》这首诗通过弥尔顿对目盲者生活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洞察力,让我们更加真切地体会到了目盲者所面临的困境和痛苦。同时,在生活中也有很多事情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失去视力带来的无助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