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深渊剧场”第二部作品是悬疑剧《心迷宫》。该剧改编自2015年上映的同名电影,讲述了村庄内一具突然出现的无名焦尸竟引来了三家人争抢的一场黑色闹剧。他们各怀鬼胎,当清正廉明的村长试图逐渐靠近真相之时,秘密和死亡却越积越多 。

《心迷宫》是一部具有非常接地气的中国特色的话剧,其特色不仅在于方言和地域特色,更在于剧中人物的思维模式和形式逻辑。剧中展现了对闭塞乡村丑陋人情的嘲讽,如宗耀怨恨父亲对勋章的执着,认为他“不过就是为了当村长”;村长跟老会计在任期结束之际不愿意惹事的做派;黄欢母亲在哭闹着要村长做主,一众村民在村头看热闹不嫌事大,关键时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嘴脸等。

从商业化的角度来看,《心迷宫》表现得相当出色。首先,全剧的所有元素都做得非常明确,包括整体的叙事和故事的意义,都是非常清晰的,几乎没有模糊的地方。其次,在舞台呈现上的改编,相较于电影的黑色悬疑,上话版的《心迷宫》更应称为“黑色幽默”。

悬疑成为了舞台上的一个悬念和叙事主线,却并非是全剧色彩的主色调,取而代之的是“黑色幽默”。接二连三出现的命案给村子里罩上了一层黑色的迷雾,可在迷雾之下,角色的动作和思维逻辑却荒诞得使人发笑。例如验尸的邢师傅几次提醒哭丧的人,“头在那边”;白虎的兄嫂为了躲债连焦尸都得抢,还得掐自己哭出声来,令人哭笑不得;在老婆的妒火下,王宝山编出了一个狗、倭瓜和茄子的故事,把一个杀人计划讲得是逗趣横生,引得台下的观众频频爆笑。这些笑声拉近了观演距离,观众会更愿意往下继续思考故事的深层含义。

舞美的细致程度不必多说,这座贵州小楼真真让笔者有了想要走上舞台参观的欲望。不得不提的还有摄像机以及多媒体投影的调度。摄影机和实时投影的加入,使得舞台的调度更为流畅,整整两小时的话剧没有中场休息的时间,配合18米高小楼的旋转以及室内场景,对于传统话剧所必须的“换幕”“幕间”的体感在这个戏里将近磨平了。

虽然不能否认其中一些多媒体使用的确存在“炫技”的成分,但整体来说摄像机和投影的调度是始终为舞台呈现服务的,也为观剧者提供了更为细致的观剧体验。剧场空间总归有限,配合舞台新媒体的创新性使用,这样的呈现能够使最后一排的观众都获得非常不错的观剧效果,让每个观众直呼“值回票价”。

戏剧市场在当代思考和实践的主题是吸引观众走进剧场,做出一个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始终是戏剧市场在当代思考和实践的主题。笔者始终欣赏那些即便是投入了大成本大制作,购买了“人气IP”直奔着票房去,但仍然定得下心来好好讲故事,尊重舞台的好作品。也期待着有更多类似的作品,能够吸引观众们更多地走进剧场,感受独属于舞台的戏剧魅力 。

大剧场版《枕头人》 《沉默的真相》是其中两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