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好胜,该如何面对孩子遇到的大大小小挫折呢?我们又该给孩子哪些挫折教育呢?在幼儿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孩子。有的孩子喜欢赢,有的孩子输不起。前不久,一名4岁男孩在幼儿园举办的比赛中赢得奖杯的视频走红,不少网友看过后称被他萌哭了。原来,幼儿园举办平衡车比赛,小家伙在小组赛的时候和别人发生了碰撞,失去了小组第一的竞争资格。好在,最后的复活赛中,他成功夺冠了。

在领奖台上,小家伙紧紧地抱着奖杯哭了,并且一再强调:大奖杯只能是我的。孩子这么好胜好吗?事实上,喜欢赢是孩子的天性,无可厚非。但孩子输不起的心态,有很大一部分因素却是来源于孩子无法面对挫折与失败。他会担心,他会害怕,他会觉得羞愧、内疚和无助。有些甚至给孩子一生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

所以作为幼儿园老师,该如何面对孩子遇到的大大小小挫折呢?我们又该给孩子哪些挫折教育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孩子遇到挫折的5种反应以及幼儿园如何开展挫折教育。

01 焦虑

不善于社交的晨晨,当被喜欢搞恶作剧的小朋友推倒刚搭好的宝塔、拼图后,他束手无措、烦躁不安,先大叫、跺脚,然后满教室乱跑,嘴里嘟囔着“我很生气、我很生气”...

02 冷漠

班里其他孩子都在认真做感恩节贺卡,唯独康康在教室里自顾自地玩耍。等到别人都做好后,只有他没有完成。他表面上淡淡地说了一句:我爸爸妈妈不喜欢贺卡。随后老师观察他一整天都在默默地偷看作品墙上别人的贺卡。

03 攻击

诺诺总觉得自己是最棒的,在听到同伴婷婷说他画的画不好后,争辩不过,情绪越来越激动,直接跑到婷婷身边一把把她推倒在地,用腿踢摔倒在地的婷婷。

04 耍赖

君君小朋友围棋下的很好。有一天他主动找新来的实习老师一起围棋比赛。结果下着下着,他发现这局可能自己要输了。他立马推翻桌上的棋子说:我不想玩了。这表明他输不起围棋比赛,不敢面对事实。

05 逃避

小明这几天在幼儿园表现很不好,新来的陈老师每晚都会和小明妈妈反应情况。小明妈妈不过问事情的起因,就对小明大声呵斥。后来小明总是会莫名的赖床或者总会装病,说自己肚子疼,不想去幼儿园等。

那么幼儿园如何开展挫折教育呢?亲子运动会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大班幼儿发育快、运动量大、爱挑战,喜欢竞赛与合作类的游戏。南京市鹤琴幼儿园就为孩子们举办了一场充满竞技意味的运动会。大班幼儿不仅是当天运动会的主要参与者,更应是运动会的主要筹备者。从思考运动会怎么开展、运动会前需要准备什么、怎么准备等问题到具体的班服、口号、班牌到参赛券的设计都可以由孩子们自主参与并决定。

在南京市鹤琴幼儿园举办的一场亲子运动会上,孩子们积极参与,充满激情。为了组织好这场活动,工作人员和老师充分考虑了孩子们的想法,以及实际场地的条件,最终确定了七个比赛项目。由于这是一场亲子活动,孩子们需要在和家长讨论之后选择三个项目进行比赛。正式报名之后,孩子们每天都在坚持练习自己的比赛项目,并和同伴一起练习。

为了让比赛更加正式,孩子们自己还设计了参赛券。为了比赛当天走方阵走得更整齐,孩子们也提前进行了练习。在方阵中,孩子们感受到我们是一个整体,每个人都很重要,需要每位孩子们的努力,方阵才能整齐。有比赛就会有输赢。如何对待比赛,又如何看待比赛中的输赢,是幼儿人生中重要的一课。在比赛之前,老师们特别和孩子就比赛输赢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教师:我在保龄球比赛中输了,有点伤心,怎么办?小奕:老师,没获奖也没关系。我们运动会上其他人也会获奖,也是我们班级大家一起的荣誉呀。佳佳:到时候我可以把我们自己运动会上获得的奖牌送给老师呀。教师:如果你们在运动会上没获奖,你会怎么办?毛毛:就算我们运动会上没有获奖也没关系,说明我们还要多练习练习。我们上小学之后还可以再参加运动会。

孩子们真的可以做到不获奖也没关系吗?运动会开始了,孩子们和家长分别方阵入场,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孩子和家长彼此都能看到对方最精神的样子。比赛正式开始!最终比赛奖杯花落谁家?以上图片来源南京市鹤琴幼儿园。

主持人:奖杯属于谁呢?小朋友:属于大二班的每一位小朋友。主持人:大一班大三班的小朋友没有得到奖杯,那他们优秀吗?小朋友:优秀啊,因为他们比赛的时候也很认真很努力啊!所以说,比赛的成败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们如何看待比赛中的输赢。

希望孩子们在这样一场活动之后能够理解:输赢有时候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为此拼尽全力的样子,还有每一个人在面对竞争的时候所做的每一个选择。此外,幼儿园里需要适当的“小危险”。鼓励孩子探索各种材料、使用各类工具、用好玩的方式进行艺术创作,他们不仅会更自信大胆,更爱表达表现,甚至人人都可以成为“大师”。唯独不同的是:它还可能会让孩子遇上一点“小危险”。

在深圳幼儿园的木工区,孩子们使用真实的锯子、锤子等道具,进行木工创作,全程自主,自己动手制作小椅子、小飞机、小汽车等等木工艺。这些刺绣作品,可都出自孩子之手。她们熟练地穿针引线。

如今的孩子自理能力较弱,很大程度上与成人过多地替他们承担责任有关。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语:“水有点烫,我来帮你倒。”“这个工具有点尖,你不要碰了。”“会触电的,你别动。”这些话语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孩子的作用,但同时也让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甚至可能扼杀了他们动手操作的兴趣,导致自理能力进一步减弱。

以深圳的一家幼儿园为例,该园将客家人的传统——擂茶变成了孩子们生活区域里的抢手游戏。从称重到分工再到煮水、倒水、研磨,都由孩子自己来完成。在广州的另一家幼儿园里,老师们在区域投放真实的茶具和食材,让孩子自己烧水、洗茶再品茶。此外,孩子们还可以自己做美味的松饼,想吃水果或是玩榨果汁的游戏,也可以自己动手削苹果皮。这些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的自我服务意识和独立能力。

3. 体验分离,乐观面对新环境

对于刚入园的部分新小班的孩子来说,适应新环境是人生中的第一次“劫难”。和爸爸妈妈痛苦的分离,身边坐着不认识却和自己一样哭哭啼啼的同伴,还有看起来很亲切,却不想跟她亲近的老师......新小班的孩子遭受到了史无前例的恐惧、害怕、难过。这其实是孩子们都要经历的一次挫折。幼儿园该如何在这样的关键时期,给予孩子正确的关爱和情绪疏导呢?

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示范。幼儿园每天都会带着孩子在院子里玩很久,让他们感受到无比的温暖和安全感。老师会说:“亲爱的宝贝,花草园里有很多的树、很多的花,还有很多神秘的地方,正等着你们去发现,去探索......”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们逐渐消除了内心的不安。他们一起探秘幼儿园里的每一个角落,找到自己安心的那个地方。

花草园的入园适应过程打破了常规,回归了常识,给儿童以自由,让他们回到自己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里去。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老师们看到了他们身上绽放的强大生命力,转而用一种更加放松的姿态来面对他们。

4. 懂得放手,让孩子学会独立面对

背着小书包、提着小挎包、挂着小水壶、戴着小帽子,日本孩子上幼儿园总是要带一大套东西。这是因为日本的教育理念认为,让孩子从小学会独立面对问题和生活,是培养他们未来成功的关键。因此,日本家长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他们学会独立完成一些日常任务,如穿衣、吃饭等。这样一来,孩子们在进入幼儿园后就能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更快地成长为独立自主的人。

总之,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和老师应该尊重孩子的成长过程,适时放手,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更加自信、从容地迎接各种挑战。

我们常常希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但却忽略了生活本身就是复杂多变的。在反复拿取、放置、整理物品的过程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分类、排序和安排自己的生活。

日本宇都宫大学的学之森保育园,这里的幼儿园孩子们在1岁就能够自己吃饭,3岁就能自己盛饭。当老师一声令下,两个小朋友就会一起出发,推着小抹布,从幼儿园建筑的西边擦到东边,共跨越6间教室,总距离超过20米。这些照片展示了孩子们“专业”的清扫能力。从2岁左右开始,孩子们就开始学习擦拭板凳和地板。通过擦地板,他们锻炼了手腕、后背、腹部的肌肉力量、身体平衡能力,并培养了竞争意识。

5. 体验苦难日:生活并非生来就有保障

什么是苦难呢?一次大地震、一次大海啸、一次大火,或者一次车祸......苦难是活着的人才会经历的,也就是说只要活着,就难免会遇到苦难。人生中失意的事占了大部分,而幸运的事情却相对较少。我们是与苦难相伴相生的。这段话来自大海园长对苦难周的理解,孩子也不例外。

如果你认为孩子需要远离苦难,那么下面紫水晶幼儿园的活动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

☆第一天:孩子们体验饥饿

一整天,孩子们只有一个白馒头作为食物。在这一天里,孩子们要学会如何分配自己的馒头——是一口吃完还是撕成小块,全由自己决定;孩子们还要努力克服饥饿感,可以通过运动、休息等方式。等到肚子饿得咕咕叫时,他们才会意识到原来吃饭是一件需要认真对待的事情。

☆第二天:孩子们体验沉默

在一个教室里让所有孩子保持安静一整天,听起来似乎不可能。但在止语日,孩子们却能自觉地做到这一点。他们尝试用唇语交流、仔细观察老师用手势表达的“语言”,感受那些失去声音的人的心情,并用心铭记自己此时的状态。感谢安静,让孩子们得以听到鸟儿歌唱、狗狗叫喊和大自然的声音。

☆第三天:孩子们体验黑暗

在中国的幼儿园里,蒙上孩子们的眼睛简直是天方夜谭。但在这里,这一天变成了现实。孩子们成了“盲人”,摸索着进入教室、完成一天的活动;有时候需要别人的帮助,有时候也能自己克服困难。当他们摘下眼罩时,没有人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光明。

☆第四天:孩子们体验失去手臂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会穿上特制的衣服,模拟失去手臂的情况。这样一来,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残疾人的生活和挑战,培养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精神。

只靠一只手,真的好多事都干不了;但如果能够与小伙伴合作,事情似乎又变得稍微轻松一些了。这是孩子们哭得最多的一天,这个年龄的孩子喜欢用手探索世界,当手失去了自由,对它们的打击真是太大了。然而,在手臂放下的时候,合作精神也深深烙在心里了。

体验险恶,面对困难学会坚强。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在野外跋涉三天两夜,你敢想象吗?这一路,有出发前的期待、有探索自然的新鲜;有面对挑战的决心、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有绿树、有幽谷、有溪流、有木桥;有鸟儿在山间吟唱、有星星在夜空闪光。三天两夜的旅程对孩子来说,其实很长;而这期间的回忆和对孩子的磨砺,更将在他们的身体里悠悠流淌。以上照片为紫水晶蒙养园提供。

认识死亡,感受生命的珍贵。在幼儿园我们会发现一个孩子对于自己心爱植物的死亡,难过至极。感受生命的终止,认识死亡也是挫折教育中的一种。一名9岁的小男孩,因为撞碎了学校的玻璃,选择“跳楼谢罪”,结束了自己年轻鲜活的生命。很多网友都在议论这个孩子家庭教育的问题、受挫能力的问题,我却忍不住思考,如果这个孩子能够明白“死亡”的意义,他还会选择如此轻易地结束自己的生命吗?这场悲剧,正向我们诉说着一个深刻的道理:不认识死亡,就不懂得珍惜生命。

例如宠物死亡、亲人去世、扫墓祭祀,甚至在故事、动画中出现死亡的情节,都可以成为我们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的契机。举个例子,幼儿园自然角里养的小兔子因病去世了,孩子们对这件事产生了疑惑与好奇,这就可以成为老师对孩子进行一场死亡教育的契机。对于死亡,还可以请出我们的老朋友——绘本,让具有艺术性的画面和感人的故事替你说出说不出口的话,替你向孩子讲述死亡吧。

◇《爷爷变成了幽灵》讲述了爷爷死后变成幽灵来陪伴小男孩的故事,让我们学会正视亲人的去世,长存美好的记忆。

◇《一片叶子落下来》讲述了一片叶子的四季——属于它的生命循环。

◇《风到哪里去了》风吹向远方、波涛回归大海、黑夜与白天互相等待,男孩的一个提问,开启了一场自然界万物循环的礼赞。除了这些,还有《爷爷没有穿西装》、《汤姆的外公去世了》、《活了100万次的猫》等绘本,也可以围绕死亡教育展开活动哦。也告诉各位老师和家长,我们与孩子谈论死亡,是为了让孩子尊重生命。

最后的话是:其实我以为,挫折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留心,都可以从中获得教育。

最后,我想分享几米在《我不是完美小孩》中的一段话,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世界愈悲伤,我要愈快乐。当人心愈险恶,我要愈善良。当挫折来了,我要挺身面对。我要做一个乐观向上、不退缩、不屈不饶、不怨天尤人的人,勇敢去接受人生中所有挑战的人。”

这段话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即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乐观和勇敢,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质和能力。这种态度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借鉴,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