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西陈庄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坚持党对乡村治理的统一领导,注重发挥村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依托党建和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联动的"1+4”模式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有机融合,实现党建与乡村治理齐头并进、互促提升。
西陈庄村位于姜堰区溱潼镇西北部,四面环水,村域面积2.13平方公里,耕地1995亩,存有“五庙一山”巷道七纵二横,是村庄形态肌理和传统风俗风貌保存较为完好的里下河村落,因形似凤凰,素有“凤地”之称。村内建筑风貌特色鲜明,拱门石桥、幽幽巷道、庙会传统、书画传承浓缩了里下河风土人文精华,俨然一座“世外桃源”。全村有13个村民小组,426户1405人。村党总支设支委3人,下辖2个网格支部和1个产业支部,共有党员50人。村委会有3名成员,“两委”成员实行交{任职。2012年开始,西陈庄村打响“生态先行?富民强村”战役,率先在全)完成土地确权颁证试点工作,并全力培植样板农场,打造绿色农业生态链。在“田园梦?党旗红”党建品牌引领下,村“两委”先后组织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和特色田园乡村建设。2019年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万元。西陈庄村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庄”“江苏省生态健康示范村”“江苏省创业典型村”“江苏省水美乡村”“江苏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村”“江苏省三星级旅游示范区”“江苏省健康村”“江苏省生态文明示范村”“江苏省传统村落”等荣誉称号。
一、党建引领治理格局
西陈庄村坚持以“田园梦?党旗红"党建品牌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以治理有效为目标,统筹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促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一是划分支部类别。将普通党员按居住地域分别编入网格一、网格二支部,农场主党员全部编入家庭农场服务联盟支部,3个支部的书记均由村党总支委员兼任,以便集中统一领导。二是收集群众需求。在全村设立6个党员责任区、4个党员联系点,让党员就近为群众服务,解决群众身边的实际困难,收集社情民意定期向党总支汇报,便于村“两委”决策。三是党员挂牌上岗。为党员挂牌亮身份,提升党员的荣誉感,接受群众监督,让党员自觉发挥在生产生活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村民自治依法规范
西陈庄村坚持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提升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主动”、创造性。一是健全自治制度。村级重大事项实行“四议两公开”,一般事项经“两委”会研究,交村民代表会表决,小型事务邀请相关利益人现场协商解决。二是依法开展自治。村委会在党总支领导下,依法开展村民自治,选举产生村务监督委员会,由非村委委员的党总支副书记担任监委会主任和纪委委员,依法对村委会的各项工作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三是新编村规民约。广泛征集群众意见,经村民代表会表决制定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将环境保护、扫黑除恶、殡葬改革等新内容编入其中,并浓缩成三字经形式,刻在墙上便于村民记忆、相互监督、共同遵守。
三、法治观念入脑入心
西陈庄村注重将法治观念入脑入心,在全村形成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一是加强自我学习。村“两委”成员每周邀请法律工作者授课,撰写学法笔记,通过法律知识考试与竞赛,提高自身学法用法能力,以便为群众提供一般法律咨询服务。二是创新宣传方式。在人员密集场所开辟专门的法治长廊,每天通过“西陈庄村法润民生”微信群推送典型案例,邀请法律顾问定期入村开展法律服务,经常”开展普法文艺活动,让群众在享受文化盛宴中潜移默化接受法律教育。三是实行网格管理。投入100多万元,将老学校改建成功能齐全的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同i实行网格化管理体系,将村庄划分为2个网格小组,聘用13名网格员,确保小矛盾调解在网格,大矛盾化解在村,冃前已经连续13年无越级**,连续3年创成“六无村”。
四、文明实践蔚然成风
西陈庄村在依法开展自治、法治的同i,十分注重村民的新i代文明实践,实行以德治村。一是宣传身边模范。除在村庄入口处、道路两侧设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宣传墙、文明新风公益广告牌和宣传长廊,还利用道德讲堂邀请身边的模范现场宣讲,借助榜样力量厚植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二是开展评比活动。广泛开展“五好家庭”“十星文明户”“美丽庭院”等评比活动,现场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品。三是引导群众参与。借助“二月二”传统庙会平台,编排表演各类道德风尚类小型舞台剧。通过红白理事会、民情理事会等群众组织,引导村民自觉参与殡葬改革,树立厚养薄葬的价值理念。
五、乡村发展活力四射
西陈庄村发展势头良好,村“两委”信心倍增,制定了明确的发展规划,一幅富裕文明、自然和谐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一是改善基础设施。将全村道路硬化、绿化、美化,安装景观路灯,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无害化公厕、生态停车场,清理全村河道并绿化护坡,兴建老年活动中心和10多处亭台楼阁。二是发展现代农业。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家庭农场服务联盟、旅游公司等经济组织,从里下河农科院引进最新品种进行种植,发展优良稻米产业,提升瓜果蔬菜园、葡萄种植园、蛋鸡场、螃蟹养殖园环境,开展休闲农业观光体验游。三是挖掘旅游潜力。依托村庄宗祠、中医馆、巷道等文化,传承娶亲花轿、“二月二”古庙会、会船等民俗,结合村庄四面环水优势,找准休闲观光农业与古村庄文化的契合点,通过举办乡村旅游节等方式带动农产品销售,促进村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