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根据我查到的资料,CPA考试会计题型在过去的五年中发生了一些变化。过去五年的考试中,题型相对简单,分为单选题、多选题及综合题三种题型;但是,2016年将四个综合题拆分为两个计算分析题、两个综合题,转为四种题型。从分值上可以看出,客观题44分,主观题56分,二者可谓平分秋色,每一部分的比重都不可小觑。

近五年机考的命题特点如下:

- 考试范围全覆盖,各章节全面开花。

- 回归基础,重点突出。

- 实务性增强,热点问题“受追捧”。

新准则是一种原则导向,旨在引导学员,但并不要求他们刻板地记住相应的业务处理。相反,加强基本理论原则的理解与运用更为重要。正如俗话所说,“原则走遍天下”,再新颖的形式也只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即破。此外,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等,中注协也相当敏感。因此,在考试中突然考查近颁布的准则解释是不足为奇的。例如,《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需要关注企业合并中涉及股权比例的变化。在不丧失控制权的情况下,需要处理子公司股权的处置、购买少数股东权益以及多次交易分步实现企业合并等问题。这些内容都需要在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中进行处理。

正如2015年的CPA考试内容中对“购买少数股东权益”和“处置股权并丧失控制权”进行了考查。这也是《会计》考试题目新颖的形式之一。因此,对于新规定、新解释需要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与关注。

4.试题综合性“上位”,计算难度被“打入冷宫”。

随着机考的进行,考试的综合性也逐步加强。不仅大部分主观题涉及两章以上的内容,客观题的考核也向着“大杂烩”的方向发展。例如,涉及文字表述的多选题几乎是一个选项对应一个知识点,章节跨度较大,需要考生对知识点进行全面掌握以及日常总结性的知识储备。以企业合并的综合题为例,可能同时涉及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金融资产等各个章节;对于会计差错更正的题目来说,每一个条件都可能是一个章节的内容,是各个章节的拼接,因此需要考生对CPA考点知识点做到融会贯通。

CPA《会计》复习方法:

1.坚如磐石的理论基础

随着CPA考试范围全面覆盖,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显得尤为重要。没有打下坚实的基础就谈不上融会贯通,更无法在考场上游刃有余。在备考过程中,要善于多总结,逐章吃透理论知识,掌握原理也就掌握了实质与核心。

2.熟能生巧的题海战术

在没有考CPA之前,大家应该都对高考印象深刻。正是依靠大量题目的训练,才使我们考上了大学,完成了人生重要节点的转变。因此,题海战术必不可少,也是通往成功的利器。然而,题海战术也有方法可循。不能盲目做题,一定要注意错题的总结与反复查阅,注意题目的类型化,力求做多而精。

3.突出重点的学习方式

很多考生在学习《审计》的初期,由于学习方法不正确,过于较真儿,抓住教材上的一句话或是一个名词不放手,这样的做法不仅学不到真正的知识,还会使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异常痛苦,很容易半途而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突出重点,首先将考试中必考的章节借助CPA资料全面掌握,对于非重点的章节,只需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对于教材中比较晦涩难懂的词汇以及难度较大的部分,可以选择战略性地放弃,适当进行取舍。

《审计》试卷总分为100分,60分及格。从近几年机考的题型及题量来看,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和“综合题”,具体题量及分值如下:

(三)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复习的关键是要根据自身的时间、精力和学习状况,制定合适的学习规划和时间安排。在备考《审计》时,至少要阅读三遍教材。首先快速通读全文,这一阶段不要中断学习,要一气呵成。不要急于做练习,否则会降低学习效率,没有成就感,还可能挫伤对《审计》学习的积极性。如果以前从未接触过审计,那么第一遍阅读的感觉可能会让人感到困惑,不知所云;第二遍开始精读,参加CPA培训课程班或做练习,复习时要了解各章的基本内容和知识框架,细心领会老师的讲解,努力做到对审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能够在审计教材中理清一条主线来贯通;第三遍是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仔细研究和掌握,要深入挖掘细节、抓住难点,把时间花在重点内容上,对自身薄弱环节进行强化,做一些综合性强、水平较高的题目,尤其是高质量的模拟题和历年考题;临考前一周,主要看看教材和历年考题。考前一天,再将教材基本内容过一遍。实际上,在考前看书不止三遍,这里所说的三遍指的是学习《审计》的三个阶段或层次。

(四)不要死记硬背,要融会贯通

在学习过程中,不要过于依赖死记硬背的方法,而应该努力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将其融会贯通。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审计能力。

审计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理解和掌握。很多考生虽然能够把教材的重点内容倒背如流,但在考试中却无法取得好成绩,这是因为他们对审计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学习审计时,我们应该抓住审计的脉络,以风险导向为主线,这与审计实务密切相关,包括认定、目标、计划、程序、证据、意见等方面。我们需要理解每一部分的内容,做到思路清晰,然后再适当记忆。例如,近年来试题中都涉及到集团审计这个知识点,我们就需要对重要组成部分的分类清晰,了解不同组成部分及非重要组成部分应执行哪一类程序,这样才能在平时学习时跟着CPA培训课程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并适当记忆,从而提高答题准确率。当然,近几年的考试中,也有简答或综合题直接考察记忆的内容,一般简答的要点不会超过3点,太长的内容就不要死记了。

(三)突出重点,合理安排理论与实务的学习

根据《审计》教材的内容和考试特点,我们可以将《审计》内容按“重要性”原则划分为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重要三个层次。虽然教材中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的审计与审计实务联系紧密,占总体分数较大,但在复习时不必花费相同比例的时间。因为实务总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的,审计实务部分的考试可能会用到会计方面的知识或审计的经验技巧,这方面难以在短时间内提高,但有时可能凭借审计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的会计知识即可答题。因此,在复习审计时,可以花60%的时间在基础理论学习上,然后掌握各业务循环和各账户交易的特点,了解重要的项目和重点程序。

各章节有联系的部分应结合起来学习,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内容不可分割;审计目标、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分别与财务报表审计实务章节都有紧密联系,这些都是全书的重点,在历年考试中均有所体现,必须把它们贯穿起来学习。

(四)了解会计准则的变化及与注册会计师有关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复习

在审计过程中,不能忽视对会计的复习。会计中的热点问题、上市公司审计案例暴露出的问题、近年出台的有关会计处理方面的新规定等,这些问题往往会出现在考题中。近年来的考题中就多次出现过根据上市公司的案例改编的题目。

(五)善于归纳比较,从教材中找题

总之,要学好审计,关键在于理解和掌握。我们应该抓住审计的脉络,以风险导向为主线,同时要合理安排理论与实务的学习时间。此外,还要关注会计准则的变化及与注册会计师有关的热点问题,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最后,我们要善于从教材中归纳比较,找到考点并加以掌握。

《审计》教材内容较多,需要善于归纳,把不需要的信息删除,即要把书读薄,重点突破。同时教材中有些小的举例往往是考试命题的素材,要多留意。从历年真题来看,教材中以表格列示的内容出题的几率较大。教材中一些有共性的东西,不同章节有关联的内容可适当归纳。如哪些因素与审计证据的数量成反向变动关系;哪些情况下会发表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等。

自己要做有心人,善于归纳知识。本书也归纳了一些,如将比较信息对审计报告的影响以表格的形式归纳,让繁杂的内容一目了然;还有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以图的形式直观体现,都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有些审计处理看似相近但实际上是有区别的,应挑出来理解记忆,如扩大审计的范围和替代审计程序的区别,应收账款函证和银行存款函证的区别等。在学习时还要从教材中估计相关题型。

CPA资料和教材中比较重要的概念和理论,且有简洁明了的结论部分是容易出简答题的。税法注会税法近几年考试有四种题型:单项选择题24道、多项选择题14道、计算回答题4道、综合题2道。其中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占比较大。

注册会计师考试《经济法》科目的题型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类,其具体题型和分值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多项选择题共14道题,每小题1.5分,共21分;案例分析题共4道题,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10分,第3小题17分,第4小题18分,共55分。

通过对近几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经济法》科目的分析,本科目考试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章章见题、重点突出;2.侧重考核考生的“三个能力”。

经济法科目的重点是考核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结合近两年考题思路来看,不仅要求考生掌握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制度和相应的法条规定,还要求考生能够运用经济法知识来解决经济生活中发生的实际问题,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归纳能力。而这类考核要求不仅体现在案例分析题中,在客观性试题中也是如此。

体现知识更新是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一个重要特点,每年辅导教材根据近一年来法规制度的变化及理论研究的发展予以修订,都会增加一些新的知识点,而这些新知识往往在考试中又特别容易考到,这就需要考生在学习中引起重视。例如:2009年新制度的《企业国有资产法》;2010年的虚假陈述的司法解释、创业板上市的规范要求;2012年《公司法》和《企业破产法》的新司法解释;2013年涉外经济法律制度;2014年破产法司法解释及证券法中优先股规定;2015年证券法中公司债券发行;2016年涉外经济法中特别提款权等均毫无悬念地成为当年考试的主要考点。因此,《经济法》科目的考试对考生基础知识、信息把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核要求很高。新制度下的考试辅导教材,内容更新较大,各章对理论知识的讲解有所加大,近年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在教材中也有重要体现。这些更新的内容很可能成为当年考试的热点问题,这就需要考生在学习中给予充分的关注。

各章知识点“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关联性特点也是注册会计师考试中一个重要特点。预计在新制度下,综合题仍将占相当大的比例。该类题型主要是考核考生运用法律规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涉及的概念、法条较多,并将不同章节的法律知识联系起来系统考核,有较大的难度。

案例分析题会针对案例的模拟情景提出几个相关的问题,每个问题之间又有较强的关联性,如对某个问题的判断出现错误,往往会影响此后的正确答题。因此,要求考生应当系统地分析整个案情,并对与此相关的法律规定做到融会贯通。

近三年的CPA考试题型、题量和分值保持稳定,每套试卷包括14道单选题(每题1.5分),12道多选题(每题2分),5道计算分析题(每题8分,共40分)和1道综合题(15分)。此外,每年在计算分析题中都会指定某一题或某问可以使用英文作答。若考生使用英文作答且回答正确,考试成绩可额外获得5分,理论最高分为105分。

从近几年的考题来看,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律:

1. 题目较为灵活,主要考察考生对公式和概念的理解程度,而非单纯记忆力;例如,2016年的一道单选题要求考生判断使用强度动因作为作业量计量单位的选项。这表明考试不仅考核教材中的知识点,还关注考生对概念的理解深度。

2. 2016年的考题难度相较于2014年和2015年有所下降,更注重考察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点。例如,关于成本核算的题目,只要考生对教材内容有一定了解,就能轻松得分。而不像2014年和2015年那样,对于一些仅仅是教材中带过的内容,出了很多复杂的计算分析题。

3. 近年来偏题、怪题越来越少,与实务结合的题目越来越多。这意味着考试更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考察,而非死记硬背。

4. 新增加和修改的内容在考试中的出题概率较高。这要求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关注教材的更新内容,以便更好地应对考试。

5. 计算分析题中穿插着简答题。例如,2014年A卷的计算分析题第1题几乎就是一道简答题;2015年关于可持续增长的题目,有大段的简答内容;2016年关于财务报表分析的题目,不仅需要简答,还需深入分析。这要求考生在解答计算分析题时,要注意思考过程和答案的合理性。

6. 出题规律变得越来越难以把握。例如,关于期权的题目,在2015年以前很少出现主观题,但从2015年开始连续两年出现了主观题。不过这些题目的难度并不大,考核内容都是教材例题的翻版,只是稍作调整。再如关于租赁的题目,在2015年以前几乎每年必考主观题,但从2015年开始连续两年没有出现主观题。这提醒考生在平时学习时要全面掌握教材例题,透彻理解各种规律。

7) 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科目考试的计算量较大,许多考生表示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多做题以提高解题熟练度,从而缩短思考时间;二是提高打字速度。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根据历年CPA真题,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门科目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和综合题四种题型。其中,单项选择题共有24个小题,每小题1分;多项选择题共有14个小题,每小题1.5分;简答题共4道,第一题6分,若用英文回答可增加5分附加分,其余题目每题8分;综合题共1道,分值为25分。

《战略》科目的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要在这两个小时里完成如此多的客观题和主观题并不容易。因此,考生需要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将做客观题的时间控制在45分钟以内,剩余时间用于解答大题。尽管主观题仅有5道,但每道题目至少包含三小问,所以题目数量较大。要想顺利通过考试,必须准确且熟练地掌握重难点知识。

战略教材共分六章。第一章战略与战略管理是基础章节,主要介绍战略和战略管理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理念,主要考点为使命与目标、战略的层次、战略变革管理等,题型以客观题为主,分值约为5分。第二章战略分析、第三章战略选择和第四章战略实施是战略部分的核心内容,也是考试的重点。其中PEST分析、五力模型分析、SWOT分析、总体战略类型、发展战略的主要途径、基本竞争战略、横向组织结构、公司治理等考点是重中之重,必须全面掌握。第五章风险与风险管理涉及本教材中的所有风险理论,其中企业面临的风险类型、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和风险理财措施是重要考点。第六章内部控制和十八项应用指引是必考点,每年至少会出一道主观题,虽然篇幅较大,但只要多加练习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相信在考试时可以迅速作出判断。

尽管战略这门课程并非注册会计师所有科目中最难的,但想要顺利通过考试仍需付出巨大努力。只要大家每天坚持学习,保持平和的心态,克服一切困难,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实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