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译文:晋平公向师旷请教:“我已经七十岁了,想学习,但担心已经太晚。”师旷回答:“为什么不点亮蜡烛呢?”晋平公又说:“哪有做臣子的人会戏弄国君呢?”师旷表示:“我这个双目失明的臣怎么能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灿烂;壮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阳光一样明亮;老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拿着蜡烛照明一样。点燃蜡烛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行走,哪个更好呢?”晋平公感叹道:“说得真好啊!”
原文表达了晋平公虽然年纪大了仍然想要学习的愿望,但他担心自己已经太晚。然而,师旷认为人应该终生学习,并以生动的形象比喻说明了不同年龄段学习的重要性。
本篇特点在于通过形象的比喻来阐述观点。师旷并没有直接陈述抽象的道理,而是运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识来说明他的观点。同时,为了引起晋平公的注意,师旷巧妙地利用汉语一音多义的特点,用双关的方式曲解晋平公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