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投稿者:

您好!欢迎您对我们新课标大语文的小说精读栏目感兴趣并准备投稿。为了更好地帮助您,我们特地为您开设了左老师的微信号:15389452767,您可以随时与他取得联系以获取更多相关信息。

新课标大语文的小说精读栏目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应试能力。我们的栏目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编者寄语、文本研读、知识建构、试题解析、反馈检测及相关链接等六个板块,为广大师生提供教与学的有效辅助。

在此,我们诚挚地邀请您为我们的栏目投稿。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随时联系我们的工作人员。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期待您的投稿!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关注,祝您生活愉快!

顺祝商祺!

新课标大语文团队 敬上

一个多小时后,货车驶入大连。司机一进城就把我甩下了,说是卡车限行,让我自己打车到北站。我在寒风中等了近二十分钟,才打到一辆车。抵达北站时离开车只剩一刻钟了,我加塞儿取票,走急客安检通道,才没误车。

6上车后未等坐稳,车就开了。天空灰蒙蒙的,原野一片苍茫。飞速掠过的风景看得我眼花缭乱,很快就睡过去了。

7我醒来时天色已昏。一个穿制服的小伙子,与我平行坐在过道另一侧,低头摆弄着手机。他见我伸着懒腰站起来,笑眯眯地盯着我说:“叔,你可真能睡。”

8“是啊,我一觉就把天睡黑了。”我对他说。

9“叔,这不怪你,这得怪冬至。今天是白天最短的日子,太阳不待见咱,回得太早了。你说太阳相当于天庭的CEO,它又不用打卡,谁管得了它啥时来啥时回呢。”他幽默地说。

10列车到达铁岭西站了。小伙子起身忙他的活儿去了。

11我心底喜欢上了小伙子,期待着再和他聊聊。

12车窗外是滚滚夜色,如墨流淌。列车到达终点站前,小伙子又来了。他见了我亲切地笑着,说:“叔,再过一站,就到哈尔滨了,您快到家了。”

13“听你口音也是东北人,你家在哪儿呢?”我问。

14“已经路过了——”小伙子有点儿惆怅地说(此处破折号的作用是说话的延长或者是停顿)。很明显在这里更多的是表示停顿,小伙子过家乡而不入,心中万般惆怅,却无法言说,只能是将所有的话语咽了下去,留下一脸的苦涩。

15小伙子告诉我,他并不喜欢目前的工作,累,枯燥。他曾想不干了,购置点儿专业设备,和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做微电影,卖给大的网络平台。小伙子边说边从手机中翻出他用手机拍的一部微电影,点给我看。

16“那你怎么没按照自己的想法辞掉工作,做喜欢的事情呢?”我问。

“叔,就在我下定决心实现梦想的时候,半年前,我妈突然出现了严重的呼吸困难,满身大汗,嘴唇紫得像茄子。她说话都费劲,我们赶紧将她送往医院抢救。经过心脏造影检查,发现她的冠脉堵塞,需要植入两个支架。就这样,为了救妈妈的命,我辛辛苦苦攒下的六万元积蓄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哪还有钱购置设备呢?叔,我觉得没啥,毕竟妈妈就一个,我们要好好照顾她;至于微电影嘛,我用手机先拍着玩儿,就当是练手啦。”(幽默的小伙子背后隐藏着如此艰辛的生活。他的反差强烈地与上文呼应,同时也反映出社会生活中的普通人在面对生活的苦涩时,往往还在独自承担,而在下一秒却要微笑着迎接新的日子。)

18小伙子从他崇拜的大荧幕电影导演谈起他的微电影梦,激情澎湃。这时,一个中年男人走了进来,穿着制服,佩戴着“列车长”臂章。小伙子见到他立刻站起来,行了一个军礼,然后扮了个鬼脸,迅速离开了。(小伙子谈论梦想时的憧憬和列车长出现时他的梦想被现实拉回的画面交织在一起。尽管如此,临别时的鬼脸仍然展现了小伙子心中梦想未被磨灭的一面。)

19我心灰意冷地玩了一会儿手机,浏览了一下新闻后便昏昏欲睡。当我醒来时,列车已经进入哈尔滨西站。

3-19

这段自然段通过交代“我”和小伙子的身份背景为故事的发展做铺垫。19段中的“心灰意懒”不仅仅是因为无人陪伴的无聊,更多的是因为看着小伙子就像是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曾经为了理想奋斗,最终却还是败给了现实,只不过内心仍然保留着一些底线罢了。

20终点站到了,一路上酣睡的手机此刻苏醒了。我接起电话,是那家卫生院的院长打来的。他告诉我上午做的第三台手术的环形痣患者,半小时前突然出现大出血并陷入昏迷状态,正在紧急送往大连的路上。

20这一段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无人联系的手机人格化,突显出旅途中的无聊。在结构上,这一段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小说的高潮部分做好了铺垫。

21我大声质问:“怎么会这样?我的手术可以说是天衣无缝的。”

22对方无奈地告诉了我真相:患者术后感觉良好,因为是冬至节,亲属送来一盒饺子。他高兴极了,不仅吃掉了所有饺子,还喝了一瓶啤酒。

23“刚做完肛肠手术就这么大吃大喝不是找死吗?”我走下列车,站在喧闹的站台上与对方大声争吵。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许多陌生人,他们或许只是匆匆路过,成为我们生命中的过客。然而,有时候,这些人的出现和离去,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对生活产生更多的思考。

“不管怎么的,手术是你做的,你最好返回看看。虽然我们有护理责任,但要是出了人命,你我都没好日子过了。”电话那头传来催促的声音。

“本来我就没好日子过。”我气咻咻地挂断电话。(“我”来不及去为别人的人生做出感想,便被一通电话再次拉回到自己的生活,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即便是心中有诸多无奈与抱怨,最终都敌不过“人命关天”。)

就在这时,一个小伙子拉着一个轻巧的黑色拉杆箱从我身边经过。

“叔,你咋还不出站?人都走光了。”小伙子说着。

“出了点事儿,我还得返回大连。”我沮丧万分地说。

小伙子挥手与我告别。他拉着行李箱,走进哈尔滨冬至的夜晚,而我则在抵达故乡的一瞬,又开始了夜色中的旅程——我们奔向的都是异乡。

结尾处的“奔向异乡”点明主旨,道出了文章最为深刻的思考。最短的白日,漫长的人生,用时间的“短”丈量出人生路的漫长。从“我”与小伙子彼此的生活现状折射出时代的巨大反差,也展示出“活着”的沉重、无奈与孤独。这种身心俱疲的感情,让“奔向异乡”更具形象性,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迟子建底层小说的创作特色在于始终以故乡大地上平凡的小人物们的人生和命运作为主人公进行写作。伴随着作者阅历的增长,见闻的广博,从前期作品中纯真的高占比,到后期夹杂着辛酸和忧伤的内容,可以发现小说中对于生活的苦难的描写不断地增加,折射出作者对现实世界的感悟和体验日渐深刻。

底层文学,往往是因为底蕴的沉重而大力刻画苦难,具备尖锐深刻的气息,锋芒毕露,彻底坚决地反映出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无奈,甚至是绝望。然而迟子建的作品中却蕴含在深处无尽的温情,平淡朴素的基调,加之作者自身的体悟,作品反应的内容虽然是生活中无法躲避的苦难,却也苦中夹杂着一丝希望,犹如在玻璃碴中找糖,这一丝丝“温情”似乎是“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总给人留下一线生机。

迟子建的语言自然朴实,情感真挚,苦难在她的文章里结合着插叙或者是主人公的自叙,像是轻描淡写的出现,却又在每个人心里留下重重的痕迹。在《最迟的白日》一文中,她用温柔的笔触揭露了现实中社会底层的苦难。在她的笔下,那些挣扎在困境中的人,无论生活多么艰辛与无奈,心中都仍保留着一份美好的追求与梦想。就如潘多拉魔盒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带来了希望。这样的温情让读者总能在文中找到眼前一亮,重新振奋的细节,让人们的生活继续进行,继续活着,这是一位浪漫主义与理想主义作家所带来的美好。

在这篇文章中,迟子建运用了许多生动有趣的语言描写来表现小伙子的特点。例如“太阳不待见咱,回得太早了。你说太阳相当于天庭的CEO,它又不用打卡,谁管得了它啥时来啥时回呢。”这段话通过将太阳比作CEO并赋予太阳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太阳的自由自在。此外,这段话还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并为读者对小伙子产生好感做了铺垫。

迟子建在文章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将太阳比作CEO的同时赋予太阳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太阳的自由自在。同时,这段话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并为读者对小伙子产生好感做了铺垫。

你好,有什么我可以帮助你的吗?

一匹瘦弱的老马拉着两个老人,缓缓朝二道河子方向行去。这匹马已经陪伴着他们走过无数次往返村庄的路程,承受了无数次的鞭打,但仍默默地承担着这份责任。

这两个老人是一对老年夫妇,老头子和老太婆。他们的身体都已经消瘦到了极点,就像是两根枯木桩子。他们的眼睛也同样疲惫,总是半睁半闭的,仿佛随时都能进入梦乡。尤其是老太婆,有时候马甚至觉得她是没有眼睛的人。

这次他们的目的地是二道河子,距离他们居住的村庄有二十里路。这条路对于马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它已经不知道走了多少次,也不知走了多少年。只记得以前背上曾经承受过无数次主人的鞭打。而当他们的孩子第一次被人用手铐带走时,哪怕是在平地上行走,马也要挨上几十道鞭子。而当他们的孩子第二次被带走时,他们对马的态度却变得温柔了许多,夜里还不忘喂点豆饼给它吃,老太婆更是常常用刷子给它梳理鬃毛,仿佛把它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

像往常一样,老头子坐在车辕上打盹儿,而老太婆则躺在车尾睡觉。他们不用担心马会走错路,因为去二道河子只有这一条路。他们也不用担心马会受惊,因为现在这个季节还没有其他的车辆过来。马知道两个人都在迷迷糊糊地睡觉,所以在遇到笔直的路段时,也会抽空打个盹儿,因为它觉得自己实在是太累了。

突然,马打了一个响鼻,表示二道河子已经到了。果然,老头子下了车,他先用手抚摩了一下汗涔涔的马,无限怜惜地说:“唉,瞅瞅你这一身的汗,真让我不忍心再使唤你了。”说完,他回头去看车尾的老伴儿。

“老太婆,你到哪里去了?我看不见你,你给我个音呀!”老头子焦急地叫道。

可是老头子听不到老太婆的声音,他开始着急起来。他环顾四周,却没有找到老太婆的身影。这时他才意识到老太婆不见了。他责备自己太过粗心大意,于是立刻掉转车头,准备回去寻找她。

马听到老头子的呼唤声,心里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尽管它已经疲惫不堪,还是加快了步伐。然而老头子还是觉得它走得太慢,于是他没有鞭子可用,只能下车折了一根柳条,不停地抽打马背。虽然马疼痛难忍,但仍然默默忍受着。可是老头子并没有感激之情,反而更加急躁地继续抽打着马。

大约走了四里路后,他们终于发现了老太婆横躺在路上的身影。老头子惊叫道:“你怎么睡在路上了?吓死我了!”

马全身大汗淋漓,疼痛难忍,四条腿都在颤抖。它的心情并不像老头子那么乐观。果然,老头子发现老太婆的额头上有血迹,地面上也有一滩血。他试着触摸她的鼻子,却没有任何呼吸的感觉。再摸摸她那双粗糙的手,已经冰凉如秋日的河水。

当老头子看到路面上有一块凸出来的、带有血迹的石头时,他勃然大怒,使劲踢向那块石头。石头露出狰狞的笑容,仿佛要将老头子吞噬一般。老头子从车上取下镐头,奋力砸向那块石头。石头瞬间四分五裂,火花四溅。

最终,他们带着失去生命的老太婆回到了村庄。

一块看似平凡的石头,竟然夺走了她的生命。老人无法理解,难道她落地时还呼唤过他吗?可惜,他的耳朵已经不如年轻时那样灵敏,而且马车一旦启动,他听到的只有马蹄声。这让他心生怨恨,认为是马的原因。

与此同时,马也心情沉重地前行着。它责怪自己,因为它的步伐不再像以前那样敏捷,腿不时地颤抖,导致车子颠簸不已,很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导致她摔倒。此外,在拉车的过程中,它本应该有所察觉到自己的分量减轻了,但它却毫无所觉。它觉得自己已经是个无用之物,最好就此罢手算了。

那一天,老马没有喝水吃草......

(节选自迟子建《一匹马两个人》,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