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之下》是一部聚焦边缘老龄人群的现实主义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然而,作为导演的简君晋并未充分发挥这部电影的优势。从节奏失控、剧情割裂,到脸谱化的人物,这部电影更像是一部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新闻报道,而非一部高质量的电影。

电影中的“白日之下”指的是那些同我们生活在光天化日之下,却承受着黑暗的边缘人。他们生活在香港私人经营的残疾院舍里,忍受恶劣的卫生环境和饮食。更为令人痛心的是,众人被集体脱光轮番洗澡,丧失了尊严。无良院长对智障女的性侵更是让人发指。

在查阅相关新闻后,发现这些真实事件已经发生了将近十年,而在此之前从未听闻。这正是《白日之下》最有现实意义的地方,它将数起真实事件改编成了一部电影,让观众真切地走进了一个被世人忽视的边缘群体。这个群体因为自身受限,不会发声呐喊,但他们所历经的悲惨和毫无人性可言的经历,让人看到了白日之下的黑暗。

《白日之下》通过记者晓琪的视角,呈现出了自己的思考。然而,这也成为了电影的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电影展现了包括老人、残疾人、病患等庞大弱势群体的现实困境;另一方面,这使得电影所呈现的很多东西都只是走马观花地被一笔带过。电影的诸多角色都只是成为了工具人,这样的做法远不如深入某一具象人物,用其所面临的困境和情感来得更为动人。

更大的问题在于记者晓琪这个角色。电影将她设计得过于“伟大”,在曝光问题之前就已经知道了残障人士进入公立机构所需的15年时间。这正是催生无良私人残疾院的关键问题所在。一个巨大的问题摆在了晓琪面前:如果曝光,那么这些寄生于私人残疾院的残障人该怎么办?如果不曝光,又是否有违于自己的职业?

在这样一个问题面前,晓琪这个人物没有体现出她该有的挣扎与两难。余香凝的演技远不如林保怡所饰演的残疾院舍长来的入木三分。因此,在我看来,这个形象变成了一个“何不食肉糜”的角色,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批判他人。电影到最后从一个社会议题演变成了一场正邪交锋。然而,在没有资金保障的情况下,这些边缘人群的困境并不会因为私人残疾院的关闭而改变。正义固然需要伸张,但面对这样一个沉重的社会问题,《白日之下》只是停留在了最浅显的表象上。

《白日之下》是一部充满好题材的电影,然而导演的平庸使得这部电影未能成为一部佳作。在这部作品中,导演的创作水平和对电影艺术的认知显得贫瘠,这使得电影呈现出的一切难以成为一道耀眼的光。因此,我给这部电影打6.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