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世界观与现代人的世界观有很大的不同。朱熹的世界观具有一种整体的特质,即宇宙秩序、心性秩序、伦理秩序和社会秩序属于一个浑然的整体,四者相互映照且相互影响。在朱熹看来,天之元亨利贞、地之金木水火、四时之春夏秋冬和人之仁义礼智等等,皆是同一个道理在不同事物中的显现。朱熹哲学中的天地、人和万物之间贯穿着同一个生生之理。他认为“一物各具一太极”,天地、人和万物之间贯穿着同一个生生之理。

朱熹的世界观中,人是宇宙的一部分,人之心性秩序、社会秩序等皆源于宇宙秩序,是宇宙秩序在人间的映照。人能够通过体察人事而认识宇宙的道理,通过体认人之心性而领悟天地生物之大德,也能够通过对宇宙秩序的体验和认识而整饬心性秩序、社会秩序等。

朱熹的哲学思想中,他认为“天地之心”是万物的根源,而人得之以为心,草木禽兽得之为草木禽兽之心。在“仁”这个概念上,朱熹认为“仁者天生物之心”,也就是说,“仁”是整个世界中根本且贯通的生生之理,并提出“仁者天地生物之心”的思想。

在朱熹哲学的宇宙论中,人与万物的差异何在呢?朱熹云:“人与万物都一般者,理也;所以不同者,心也。人心虚灵,包得许多道理过,无有不通。虽间有气禀昏底,亦可克治使之明。万物之心,便包许多道理不过,虽其间有禀得气稍正者,亦止有一两路明。如禽兽中有父子相爱,雌雄有别之类,只有一两路明,其他道理便都不通,便推不去。人之心便虚明,便推得去。就大本论之,其理则一;才禀于气,便有不同。”

“人者天地之心”是中国古典哲学中的古老思想。在朱熹哲学中,“人者天地之心”思想则主要是从德性层面来理解的。一方面,人兼体天地之德,天地之间只是阴阳之气的运转流通、实理流行,天地本无“体”,它的道理需要在人的身上得以显现,人是天地之理的体证者、弘扬者与朗现者。另一方面,人与天地并列为天地万物的本原,是天地的赞助者与成就者。

朱熹认为,“仁”就是生,是自然界的“生生之道”。 “天地生物之心”就是“仁心”,人有了“天地生物之心”就有“不忍之心”,就会对自然万物无所不尊,无所不容,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责任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