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宇宙与人》观后感 2:
这部电影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类的重要性。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但是我们的地球并不是永恒的。如果我们不采取措施去保护环境,那么我们的地球将会受到严重的破坏。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去遏制环境污染和人口膨胀等问题,这样才能够保护我们的地球。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加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因为这一切都是来自于宇宙中的核子结合产生核聚变,形成了基因,基因也是一切生命的起源。我们应该感谢宇宙给予我们生命,并为保护宇宙、爱护地球而努力。
上周五,我们在马克思主义概论课上观看了一部名为《宇宙与人》的科普教育片。该电影阐述了物质、能量和生命之间的关系,以及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它从现在、过去和将来的角度讲述了人、太阳和宇宙的故事,并辩证地分析了道德水平是否可以控制科学成果的错误利用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在不断进步,对宇宙太空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宇宙的非凡之处。宇宙赋予我们的资源实在是太多了,从我们所需要呼吸的空气到我们使用的自然资源燃料,都离不开它们。人类的进化与阳光密不可分。最早的植物是生活在海洋中的藻类,它们吸收阳光并释放二氧化碳。数亿年来,植物制造的氧气为地球增色添彩。正是由于各种分子的运动,40亿年前臭氧层在天空中形成,也是这个时候,生命从海洋向陆地延伸。当氧气达到一定饱和度时,动物也开始进化并发生突变,因此世界上的动物种类也越来越多,人类也就应运而生了。
然而,人类出现才是真正改变世界的关键时刻。宇宙为我们提供了一切所需,但作为人类,我们却为了一代人的利益而不顾可持续发展,直接消耗殆尽这些资源。这部科教片提醒我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如果不能善待地球,那么人类自身也将很快走向毁灭。可以说,宇宙的诞生是一个奇迹,但生命的诞生更是一个奇迹。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竟然能够创造出智能生物——人类,这也许正是哲学真正的根源所在。
虽然我们无法准确测量宇宙的历史有多长,但毫无疑问的是,宇宙非常伟大。它不仅包含众多星系、星云等......而且其存在也极为悠久。作为宇宙中一颗微不足道的小行星——地球,它也展现出了自己的不凡之处,孕育了智能生物——人类。尽管宇宙已经将物质智能赐予我们,但精神上的道德准则却需要我们自己去建设,否则文明级别越高,毁灭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我们应该感谢这个宇宙,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奇迹,爱护好自己和同类,让这个宇宙为这个地球而骄傲!要善待宇宙中的所有物体,而不是破坏它们。
相对于无穷大的宇宙而言,人类渺小得无法想象;相对于宇宙的历史来说,人的一生又显得那么短暂。只有不断完善自身,才能不辜负宇宙对我们的培养。
人类在地球上已经存在大约200万年了,而200万年之前,甚至更久远――以至于地球形成之初的情形,我们都无法具体了解,就更不用说不知道年龄的宇宙了。据说存在宇宙大爆炸的历史,但宇宙为什么爆炸,爆炸之后的物质何去何从,如何形成宇宙的各个部分,至今仍无确切说法。
在太阳系之外,存在着银河系,而银河系之外还存在着河外星系,而河外星系之外呢?也许,一个没有概念的空间。
宇宙中发生的事很多都出于我们的知识范畴,或是我们无法做到的、看似不可能的事。如《宇宙与人》影片中所介绍的太阳与木柴燃烧的原理:在本质上,木头的燃烧只是原子们互换位置放出一些化学能,燃烧后,原子核的质量一点没有减少。而太阳的燃烧和篝火原理完全不同,它在让原子核燃烧。爱因斯坦用著名的质能转换公式计算出,核能量能达到普通化学能量的2000万倍。
宇宙中最高效的核能是氢聚变成氦,也就是4个氢原子聚变成一个氦原子,这个过程可以有千分之七的物质转换成能量。虽然只有千分之七,但物质的能量太大。如果把1000克氢原子中千分之七的物质转换成能量,就相当于4000吨石油和6000吨煤。在一节只能烧几分钟的树枝中所蕴藏的核能足以把一盏100瓦灯泡点亮100万年。
我们一直以为太阳会一直“照顾”我们,永远没有消亡。然而这错了。影片中提到,太阳终究不是永恒的能源。太阳只有两次核聚变——90亿年前的氢聚变和约10亿年前的氦聚变。当氦燃烧完时,太阳将失去引力并继续塌缩。此时,它的力结构会出现不稳定现象并喷出外围物质。这些物质会形成艳丽的光环。在宇宙中有许多这样的气体光环。这些都是类似我们的太阳这样的恒星死亡符号。如果它们中有生命诞生过,不知道它们是否有足够时间进化到智能阶段并且在其死亡之前寻找到新的居住地。幸运的是,人类有至少40亿年的时间来做准备。
星系并不是宇宙最大的物质集团。它们由更大的组织组成——我们的银河系同大约20多个星系组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大星系团。在这个星系团中,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是其中最大的两个星系。它们各有几千亿颗恒星相距3千万光年即每秒3万公里光行驶一趟都要3千万年。
在星系之外似乎有无穷多个星系目前观测到最远的星系离我们有130多亿光年
人类观察到的宇宙是有限的,然而,人类惊异地发现,即便不看到整个宇宙,也能判断宇宙究竟有多大,在干什么。在这个如此大的空间里,人类及地球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角色,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而宇宙是一个群体,一个物质的群体,在银河的彼岸,是否还有另一种“人类”呢?
答案是肯定的。宇宙中千千万万个尘埃、星系和生物,它们都在各自的“地球”上生存。不同的环境肯定会有不同的生物形态,也许它并没有四肢、五官,而是以别的形态呈现出来。但是,也许在它们之中,有比我们生存年代更久远的、具有更高文明的,甚至有可能和传言中的一样,能够驾驶着高速宇宙飞船,自由来往于宇宙各个星球之间的,也有能够在它们的星球之间用某种感应电波来自由交流的,等等。我们并不是宇宙中的唯一存在者,但却好像被冷落在宇宙的某个角落里,闭关发展,在浩浩宇宙空间中寻找一些填补自己的失落感的安慰。
人类的失落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加重的。在21世纪的文明里,人类已经能够摆脱这种失落感的尝试了。比如无人宇宙飞船远航太空探访、人类登上航天飞机到太空与地球周边的“邻居”打交道等。在地球上,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三个国家已陆续成功地把人类送上了外太空进行科学研究并能成功返回家园。最近中国已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宇宙飞船,把两名宇航员送上了外太空,使宇宙又多了两位地球的访客。随着物理科学的高速发展,人类的眼光也在宇宙中越看越远、越看越广。这些对于人类来说意义非凡,宇宙正以一步一步地、坦露在各种生物眼中完成宇宙群体沟通这一最终大任。
正如影片最后慷慨的:“从人类用笨拙的手在岩壁上用简单的图形记录自己的生活,到创造辉煌的史前文明,最后穿越宗教的黑暗迎来科学的曙光,只用了几万年。今天,人类更加强大,这种强大连人类自己都为之振奋”。的确,宇宙已经把物质智能交给了我们,但是精神的道德准则却要靠我们自己来建设;否则,文明的级别越高,毁灭的概率也就越大。我们相信一个还拥有40亿年太阳光辉的智能生命将不会辜负如此厚爱我们的宇宙。
宇宙是伟大物质演化的一部史诗,它是一个没有知觉的物质系统创造了一个个不可思议能够理解它的生物。
周日下午坐在宿舍看完电影《宇宙与人》,我感到自己既渺小又伟大。
宇宙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概念,目前人类对其了解仍然有限。站在宇宙的视角来看,地球文明甚至太阳系都显得微不足道,更不用说我们人类的历史了。然而,不知是宇宙对人类的偏爱还是其他原因,许多有利于人类的条件相继出现。在银河系中,我们的太阳远离超新星;在太阳系中,地球距离太阳适中,自身的热核和旋转阻挡了太阳风对地球表面生命的侵害。再加上地球上水资源丰富,生命得以在海洋中艰难生存。最终,在约40亿年前的一个时刻,一个海洋生物踏上了陆地,从此生命开始了更高层次的进化,人这个最伟大的物种终于诞生了。虽然生命看似渺小,但它却如此伟大。
作为一个科幻迷和刘慈欣的忠实读者,我发现宇宙与人总是紧密相连。如果没有人类,宇宙将会变得单调乏味(当然也有可能我们会成为另一个智能物种存在),而人类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在宇宙中创造了奇迹。登月、空间站等伟大创举都是在短短一百年内实现的,而太阳留给人类的时间长达40亿年。我相信人类一定能够走出太阳系、走出银河系,甚至可能遇见“三体人”。当然,这些我都无法亲眼见证,实在让人遗憾。
值得一提的是,当看到影片结尾一个人沿着时空隧道奔跑时,我突然想起自己早在小学六年级时就看过这部电影。这让我想起影片中的中国还在研究核电站,冥王星还没有被踢出太阳系大行星之列。此外,影片中提到的寒武纪生物大爆炸之谜,前几天我在《Economist》上看到一篇文章《Kingdomcome》,文中提到中国正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或许不久的将来,这一历史空白将被填补。
总的来说,《宇宙与人》这部电影让我对人类的起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作为观众,我们应该感谢宇宙和核子为我们提供了生命的机会,并让它们继续创造比我们更伟大的生命。
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以下是一些保护地球的方法:
1. 减少使用塑料袋和一次性餐具,使用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和餐具。
2. 节约用水,例如修复漏水的水龙头和水管,洗澡时尽量缩短时间,使用低流量淋浴头等。
3. 减少用电,例如关闭不需要的灯光和电器,使用节能灯泡等。
4. 分类垃圾并回收利用。
5. 减少开车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步行或骑自行车。
6. 支持环保组织和活动。
我们身处其中的宇宙,生机勃勃,奥妙无穷。人类对宇宙的不懈探索已经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但宇宙到底是什么?人与宇宙有什么关系?这是人类不能不回答的问题。
《宇宙与人》这部影片汲取了现代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地质学、人类学和生命科学等诸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了大量科学数据、图像和实例,揭示了宇宙奥秘的真相,解答着一个个令人类曾经迷惘的问题。让我深刻领悟到了生命和人的自然本质。
在这部影片里,我们不仅能更仔细、更清晰、更完整地去观察这个创造了人类的物质系统,而且还能弄清楚这个物质系统是怎样操作的。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可以了解这浩然的宇宙有着多少我们所不知道的神秘色彩。
以前总是很疑惑,为什么人类的产生会与马克思的唯物精神有关系,可是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发现,人类的诞生是物质一点一滴的积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量变从而形成的质变过程,一次次的进化,都为我们展现了唯物主义中,物质第一性的观点。从没有生命到产生地球这个生命星球,再到诞生了生物,诞生了人,上百亿年的宇宙物质运动的种种细节都被前所未有地“缝合”起来,并且始终追究着人类的存在和这些物质运动之间的千丝万缕的头绪。我们不难发现,事物都是联系的,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一个可以单独存在的个体,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点一点的量变的“积累”,一次一次质变的飞跃,才造就了我们人类如此辉煌的今天。
至此,我由衷地相信马克思的那句话:“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鉴于这些事实,我们坚信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剩下的只是时间早晚的事。
然而,这并不能让我产生“人类是万物之灵”这样的观点。虽然人类拥有智慧,拥有思维,但这也无法改变人类不过是庞大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这一事实。茫茫宇宙中,人类是渺小的,就连地球也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粒沙!滥用上天赋予人类的智慧去破坏生态,最终将遭到我们所在的宇宙无情的报复!
我们可以认识规律,但也必须尊重规律,这样,人与宇宙才能岁岁年年和睦相处!
《宇宙与人》观后感7
《宇宙与人》这部影片就像这个标题一样讲述了宇宙的形成和生命的进化过程。看完这部影片让我豁然开朗,给我刚刚开始的研究生生活注入了新的成分-甚至让我不再迷茫。
以下是一篇观后感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宇宙与人》这部纪录片让我对宇宙和生命的起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宇宙的诞生、发展以及生物进化过程,这些都是科学的研究结果,但是它们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宇宙和生命的巨大和神秘。
在影片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人类作为地球上惟一直立行走的智能生物,从古老文明走到现代文明,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同时,我们也应该感谢这份厚爱,让自己这朵生命之花开得更灿烂。
你好,以下是一篇观后感供你参考:
《宇宙与人》这部影片是一部科普教育片,生动形象的讲述了宇宙的演变和人类的起源以及人类对宇宙奥秘进行探索的过程。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从恒星到尘埃,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只是原子数量的不同。而原子又由一些更小的微粒因受到微妙的力平衡而构成,微粒再由更小的微粒构成。正是这些运动的粒子组成了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
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始于望远镜的发明。400多年前,荷兰人发明了望远镜,使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通过各种探索,发现太阳实际上是一个火球,其体积相当于11个地球。太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燃烧,发出光和热,照亮地球和生命之源。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需求,传统化石能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宇宙中最高效的核能是氢聚变成氦,“如果把1000克氢原子中千分之七的物质转换成能量,就相当于4000吨石油和6000吨煤。一次只能燃烧几分钟的分支所包含的核能足以点亮100瓦灯泡100万年。”试想,如果人类能利用氢聚变获取能量,那将节省多少石油和煤呀!人类羡慕这种能量,但目前只能破坏性地使用。这是氢弹。这样的聚变云很容易将一个拥有数百万人口的城市夷为平地。也许宇宙中所有的智慧文明都会经历这样的考验:道德水平能否达到安全使用宇宙中最强大能量德水平?人类正在尝试能够把核能的破坏性变成建设性。
从人类用笨拙的手在岩壁上用简单的图形记录自己的生活,到创造辉煌的史前文明,最后穿越宗教的黑暗,迎来科学的曙光,只用了几万年。今天,人类更加强大,这种强大的大连人正是受到了它的启发。的确,宇宙已经把物质智能交给了我们,但是精神的道德准则却要靠我们自己来建设,否则,文明的级别越高,毁灭的概率也就越大。
我们相信,一个拥有40亿年阳光照射的智慧生命将不辜负我们宇宙的爱。我们应该感谢宇宙,珍惜来之不易的奇迹,照顾好自己和自己的同类。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150亿年前,一个温度高得不可思议的能量奇点突然爆裂,造就了这个充斥着大大小小星际物质的浩瀚宇宙。而且,这一爆炸过程至今仍在进行着,因为一旦宇宙停止向外运动,它必将会被自身的引力所灭亡。因此说运动是绝对的,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答案。
宇宙的万物,大至一个星体,小至一粒尘埃,都是由原子所组成的,只不过是在原子的数目上的差异。而原子又由一些更小的微粒因受到微妙的力平衡而构成,微粒再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究竟有没有最小的不可分的微粒以构成这个宇宙,至今科学尚未发现。但可以相信,只有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终究有一天,科学必将揭示整个宇宙的奥秘。
宇宙选择了地球作为生命的载体,供给地球源源不断的光和热,供给生命生存所必需的水,时刻不停绕着地球转动的月球给了生命的运动规律,还有那些为我们阻挡外来行星入侵的地球行星,种种条件促使了生命的诞生。生命的出现带来了意识,这使得地球不再仅仅是个物质球体,而变为了物质与意识共存的.球体。如果这个世界只存在物质,而没有一个更高级的形式去意识到这个物质世界,那这个世界的存在将毫无意义。
在人类出现之前,恐龙曾统治世界,但这样一个庞大的物种最终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也许这也说明了必将有更高级的生命来统治世界。之后人类便出现了,接着人类学会了利用自然规律,学会了耕种,学会了把自然的改造为适合人类的,人类的智慧就这样不断地被开发。地球也渐渐的按照人类的意志被改造的越来越生机勃勃。人类已然学会了趋利避害,也许恐龙灭亡的悲剧绝不会在人类身上上演。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都应该辩证的去看待。
人类在改造地球、向自然索取的同时,也在破坏着地球环境,并且促使着这个自然向着不利于人类发展的环境转化。环境污染、人口膨胀已经让人类吃够苦头,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去遏制这个势头,恐怕将来毁灭地球的,不是一颗行星,而是人类自身了。就像影片中说的“宇宙已经把物质智能交给了我们,但精神的道德准则却要靠我们自身来建设,否则,文明的级别越高,毁灭的概率也就越大”。
地球是美丽的是神奇的,它承载生命和希望;地球是脆弱的,我们不节制的开发和破坏终将毁灭它。我们应该感谢地球,珍惜地球,它是我们唯一可以生存的地方。
不得不说,宇宙的诞生是一个奇迹,但生命的诞生更是一个奇迹,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却能创造出智能,创造出了人类去反思这个宇宙,这也许就是哲学的真正根源所在。
《宇宙与人》观后感
前几天的一节哲学课上,我们观看了一部具有很高教育意义的科普片《宇宙与人》。影片详细介绍了人类的起源:从宇宙中的核结构产生核聚变,形成基因,这也是一切生命的起源。我们人类由基因组成,而这些基因正是来自于宇宙。既然是宇宙给了我们生命,那就是小核给了我们生命。我们应该感谢他们,让他们继续创造比我们更伟大的人生。也许保护宇宙超出了我们的能力,但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能做的,我们必须做的。
科学家已经证明白色垃圾是大自然无法分解的。所谓白色垃圾就是泡沫和塑料制品。这些白色垃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比如在一条巷子里,几个人推着车去买饭盒,那些饭盒都是白色垃圾。再比如:在商场或者菜市场买东西,他们总是给你一个塑料袋。塑料袋也是白色垃圾。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既然生活中有很多白色垃圾,为什么不采取保护措施呢?作为一个大国,为什么我们的环保远不如一些比我们小很多的国家好?
在芬兰,商场不会给你塑料袋环保;在意大利,铝和塑料的回收可以节约能源,钢铁和纸的再加工可以节约能源,玻璃的再生产可以节约能源。在日本,每天都有白色垃圾处理车,从各大商场和零售店收集泡沫塑料等白色垃圾,在车上进行处理。他们把橙汁烧到一定温度,把白色垃圾变成铁一样的东西,经过特殊处理变成纤维,把纤维织成一件衣服,拿到市场上卖,这样废品就可以再利用,不会给大自然带来任何污染。这些方法不都很好吗?这些方法极大地保护了环境,甚至有些还能盈利。
然而,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很少采用填埋法、堆肥法和焚烧法。由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开展较晚,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严重不足,只有少数城市在国际援助下建成了一些符合无害化处理标准的现代化垃圾处理设施。我国自行设计的卫生填埋场大多由于资金不足、设计和建设标准低、无害化处理技术不完善、设施落后、缺乏污染控制和监测手段等原因,远远达不到无害化处理的标准。特别是填埋场防渗措施不到位,填埋气体和渗滤液的引入和排放不畅,难以保证长期安全,成为长期污染源。
中国是一个大国,它的环境将直接影响世界环境。我希望人们的观念在新世纪能够改变。不要只关注眼前的发展,而忘记了长远的目标。不要让加拿大工厂的废气飘到印度,造成印度酸雨等事情在中国发生!我们长大了,成熟了。让我们贡献我们的力量来对待和支持我们的地球母亲。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