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化建设步伐正持续推进,行业和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使得IT技术与应用系统已成为企业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与此同时,用户关注的重心也日益转向IT系统的稳定性、系统对生产效率的提升以及IT投资回报率等核心问题上。今后,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逐步走向规范化,用户对于IT系统的关注将逐步拓展至IT系统生命周期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即系统的TCO管理,这将成为用户规划、选型及实施IT系统的重要决策依据。

据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了解,二十一世纪进入信息时代,席卷全球的信息科技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信息产业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中国软件产业还处于成长期,其市场潜力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2005年中国软件市场总体规模将达到907亿元,增长率达到33%。2010年左右,中国软件产业将步入成熟期。IT产业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其迅猛发展的关键是有一大批从事IT技术创新的人才。一定数量、结构和质量的IT人才队伍是IT产业发展的支撑,一个国家的IT人力资源储备、IT人才培养及使用状况决定着该国IT产业发展的水平和潜力。也可以说,IT产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高水平的IT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是走向IT产业大国和强国的前提条件。

趋势一:信息消费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提振器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IT的研究报告:

- 《2022年中国信息技术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 《中国信息技术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中国信息技术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国内外正高度关注信息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促进作用。美国先进制造业战略、欧洲2020战略、德国2020高科技战略等发达国家制定的国家级战略中,都特别重视新一轮技术革命下信息技术对经济形态变化的影响,致力于培育和提升信息消费需求。我国已具备全球规模第一的信息技术产业基础、丰富多样的新兴业态、广泛深入的信息技术应用实践,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变革密集发生,信息消费的发展潜力和重要影响力越来越清晰展现。2015年,信息消费的战略地位将进一步提升,对消费结构升级和信息技术产业转型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将助力我国经济向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迈进,成为新常态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趋势二:“互联网”成为推动产业融合的加速器

互联网产业是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3年以来,我国互联网行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战略部署,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备,关键前沿技术创新发展,关键领域数字化水平稳步提高,网络综合治理框架加速构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同时,人工智能产业为经济发展增添动能。上半年,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持续成为全球科技热点。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逐渐进入快车道,“人工智能+”持续赋能产业升级,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贡献动能。 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接近6000亿元,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4500家,算力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另外,智能制造是我国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在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同时,将为信息技术产业带来新的巨大发展空间。工业企业的智能化生产与管理需求,将推动工业软件、管理软件提速发展;工业企业的市场预测、创新研发、生产线分析、供应链优化等需求,将促进云计算、大数据产品与服务创新加速;工业企业的提高生产率、增强灵活性等需求,将加大工业互联网的研发投入,推动软硬件、网络等多种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和协同发展。

趋势四:技术创新能力成为决定智能手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我国智能手机产业增速及市场规模连续多年全球领先,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和出口国。华为、中兴、联想、酷派、小米等国产品牌稳居全球出货量前十位,市场影响力持续扩大。预计2015年,智能手机企业在加强品牌建设、产业链整合的同时,会更加注重决定技术、产品发展的关键环节,夯实并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将成为重中之重。

趋势五: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将实现务实发展。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在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方面的逐渐成熟,其发展逐渐从概念炒作向实际应用转移,与需求紧密结合的实践案例不断出现。例如,“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入驻阿里云成为全国首例部署在云端的部委级应用系统;百度大数据的新产品疾病预测对全国各省份相关情况进行监控;民生银行推出阿拉丁大数据分析平台。

云计算、大数据的实质性发展也为物联网提供了更强大的基础设施和更智能的分析工具,使物联网不再是传感器及设备的简单互联,真正拥有分析、决策、响应能力。预计2015年,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将在政务领域、公共服务行业和企业级市场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并开始与个人消费应用相结合,有价值的实践案例显著增多,其重要作用将清晰展现。

智能硬件行业在经历前期产品定义、应用领域细分、资金注入、产业链准备之后,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信息技术企业与电器、汽车、医疗卫生等行业的合作,打通了硬件产品开发上的关键节点和应用的瓶颈。以苹果iWatch、谷歌AndroidWear发布为契机,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等硬件产品及应用开发将呈现快速增长;百度、阿里、腾讯等国内互联网巨头的进入也为基于智能硬件应用平台的搭建和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必要支撑。预计2015年,智能硬件发展将呈现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众多科技创新类企业积极参与的百花齐放格局,移动医疗和智慧家庭将成为智能硬件应用发展的两大重要领域。

随着全球范围的信息安全事件多发,安全隐患频频暴露,我国通信网络核心基础设施和金融、交通、能源、电力等关系国计民生重要领域的信息系统被渗透、被控制的安全风险持续加大,对安全可控的要求不断升级。近来,国家层面针对信息安全领域的各种政策密集出台,信息安全问题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信息技术企业已在相关领域全面布局,研发投入和市场拓展投入巨大,已初步形成一定成果。预计2015年,以自主核心芯片和国产操作系统平台为核心,我国将在对信息安全影响巨大的计算机整机、工业控制、网络设备等关键领域实现重要突破,自主信息技术产品和信息系统将在重点行业实现大规模应用,成为其信息安全的重要保障。

人工智能是指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行为和思维过程的技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它正在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中去。预计未来几年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开始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其业务中去。例如:在医疗领域中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疾病;在金融领域中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银行更好地管理风险;在制造业领域中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优化生产流程等等。

人工智能是全球公认的尖端领域和创新前沿,有着超乎想象的广阔前景。 近年来,随着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型计算技术、计算模式的快速发展,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型数据分析方法的出现,以及深度学习等技术的演进,人工智能发展不断涌现突破性成果。 谷歌、IBM、微软、脸谱、百度等龙头企业的巨大投入,以及人造大脑、自动驾驶汽车、语音助手、家庭服务机器人等项目和产品的研发,使人工智能在产业层面快速推进,逐渐进入到现实生活。 预计2015年,伴随新技术、新产品的进一步发展,人工智能的产业化步伐和应用推广速度将会加快,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产品将更加成熟,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等高端智能产品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趋势九:生态圈建设成IT企业构筑竞争力的核心举措。 从互联网公司到传统厂商,各领域企业纷纷发力开放平台,构建自己的生态圈。 云服务领域,阿里云启动“云合计划”,聚集东软、中软等大批知名IT服务商,打造一站式云服务平台;腾讯云将云服务与开放平台结合起来,打造一个涉及用户引入、商业模式、营销渠道的“生态圈”;浪潮通过云智联盟和云海战略构建“云伙伴”生态圈。 智能终端领域,小米以硬件为基础向软件与服务领域不断延伸,打造“软件硬件互联网服务”的生态圈;百度、京东等企业积极布局终端、内容等产业链上下游,打造“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完整生态圈,向生态型公司发展。 2015年,在软硬件结合更加紧密、云计算等新技术与传统业务领域加速融合背景下,生态圈建设将成为企业塑造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举措。

趋势十:集成电路、智能硬件、新能源等领域成为IT并购投资热点。 全球大企业在自动驾驶、医疗健康、机器人、元宇宙等重点领域加大投资并购力度,将推动人工智能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面对人工智能产业投资新趋势,上海要继续做好几方面工作:一是推动优质项目招引落地。

近年来,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并购投资呈现出持续升温的态势。在移动互联网加速发展和产业跨界融合大背景之下,这一领域的并购案例数量不断攀升,交易金额更是创下了历史新高。

据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IT行业及互联网领域的并购案例达到了187起,交易金额超过600亿元,同比增长近50%,并且刷新了32年来的最高纪录。这些并购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新的特点正在逐渐显现,如龙头企业加速智能生态圈布局、跨界并购推进融合发展、新兴领域布局加快等。

展望未来,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整合和集成创新趋势的日益明显,这一领域的并购投资将进一步拓展至更广泛、更高端、更绿色的信息技术领域,并向具有前瞻性技术、多样化需求和广泛渗透力的细分领域延伸。预计到2015年,信息技术产业的并购投资将以集成电路、智能硬件、新能源等领域为重点展开。其中,集成电路企业将在国家和地方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的引导下加快兼并重组;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领域则将致力于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的并购投资;此外,太阳能光伏和锂电池领域也有望在光伏产业兼并重组、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的带动下实现整合和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