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的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教室里,贵州大学哲学学院许为勤老师站在讲台上,手中粉笔轻舞,一笔一划间,不仅勾勒出知识的脉络,更点燃了学生心中的求知之火。

“阅读,不应仅仅停留于文字表面,而应深入研读,弄清理路。”她的话语如同磁石,吸引着台下每一位学生的目光。学生们或低头记录,或抬头凝视,全神贯注地沉浸在哲学的海洋中。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1-2》作为哲学学院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精心选读了西方哲学史上的经典著作。许老师引导学生穿梭于文字的字里行间,探寻言外之意,搭建起逻辑与智慧的桥梁......从多个维度带领学生深层研读,从而踏上哲学概论、哲学专题、哲学史的探索之旅。

许老师说这门课通过阅读、研究、写作的视角进入文本研读,旨在培养学生的研读能力和研究能力:“学生应自觉研究和思考哲学的基本问题,有能力带着哲学的基本问题去阅读哲学史,从哲学史中找到营养和资源,从而能深入地进行专题的研究。”

据了解,这堂课在本科生中广受好评,甚至吸引了研究生前来听讲,这堂课如何得以被誉为一门好课,是何魅力吸引了他们?许老师主要通过四个维度的精心构建,成就了这堂好课。

教学储备:厚积薄发,精益求精

“教海无涯,学无止境。”一堂好课首先在于教师持续的磨练和深厚的积淀。

在课程准备方面,许老师认真钻研教材,不仅精通教材内容,更在哲学领域持续深耕,为学生提供最前沿的思考视角。她认为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他们学会思考、学会探索。

在讲台上,她以严谨的逻辑、清晰的讲解,让学生听得懂、学得进,从而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只有学生听懂书了,他们才会产生学习动力,进而学得津津有味。”许老师认为教师的讲课和分析能力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精彩的分析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意识到:“老师的分析确实和自己独自看书时的理解是两回事,当他觉得自己怎么就没洞察到这些层面时,便会自然而然地集中注意力。”

静下心:关注课堂内外,培养宁静品质

一堂好课,不仅限于课堂内的讲授,还会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课内外学习的联动效应。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部分学生面临着难以沉下心来专注学习的挑战,但许老师却帮助学生培养宁静的品质和敏锐的洞察力,让他们全身心深入阅读哲学原著。

许老师的教学方法跳出传统的课堂框架,关注课堂之外的学习与生活。她建议学生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学习时间管理技巧,保持规律的作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她认为,只有在日常作息正常的情况下,学生才能拥有充沛的精神和宁静的心灵去感受课堂。

此外,许老师还鼓励学生欣赏古典音乐。她引用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言论,认为音乐可以调和心灵的三个层次,帮助学生感受和认识美本身。她相信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宁静的品质,最终让学生的内心进入哲学性的身心状态、心灵状态,甚至是灵魂状态,让哲学真正融入每个人的心中和生命里。

许老师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她以板书为媒介,边讲边写,引导学生跟随她的思路,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还激发了他们探索哲学的兴趣。

许老师非常重视笔记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如何做笔记。她通过点评笔记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笔记记录的优缺点,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使笔记成为个人思考与理解的结晶。每个单元的研读,许老师都会以课程小论文为目标,组织小组讨论、互讲互评、教师点评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交流中成长,真正实现了“做中学”“议中学”与“言语活动中学”。

许老师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书育人。她说:“我对教育观念的理解就是四个字——教书育人,教书是指我们传授课本知识,引导学生进入哲学家的思想世界;育人则是要把我们自身融入哲学家的世界里,把哲学的基本问题转化为生动的理解,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领悟。我觉得不论上什么课,都要琢磨如何教书,最后通过教书达到育人的目标。”

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哲学知识,还学会了如何面对真实、如何追求真理。她以期末论文评分为例,鼓励学生用诚实的心去面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也要勇于承认并努力改进。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优秀的论文应当是学生个人见解的展现,不能简单地、现成地接受某种观念或知识。

许为勤说:“哲学就是追求真理的学问。只有当我们真正追求真理,才能学会用真实去引导我们的生活。”这句话不仅是对学生的期望,也是她对自己教学理念的坚守。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没有绝对的答案。但是,许老师的教学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持续深耕,用心备教,让学生静下心、动起笔、求真理,在哲学的海洋中自由翱翔,成为真正的“研究者”。在许老师看来,一节好课的标准在于学生的收获与成长,教师应将教学的成功置于更长的时间轴上考量,以教育者的责任感和智慧,不断探索和实践,创造更多优质课堂。

学生评价:

许为勤老师自带的理智的、知性的磁场深深地吸引了我,因为喜欢许老师,所以也喜欢上了这门课。这门课程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的形式,主要是讲授方法。这种方法不是我们惯性当中那样被动地、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也不是把答案嚼碎了直接告诉我们,而是通过方法的传授引导我们自发地去思考、发现问题,去寻求问题的答案。我觉得许老师对于我来说不止是一位教授者,她的身上散发着对学生的关爱,就像母亲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她不仅关注我们的学习,还关心我们的生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我们全面的发展。当我们犯错时,她会引导我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促使我们发自内心地改正。有一次许老师自然地给我整理头发,这一举动让我既震惊又感动,我觉得这是只有母亲才有的细腻关怀,我感受到了一种如母亲般的关爱,这使我深深地敬重并喜爱这位老师。——哲学学院 哲学2201 温丽华

与哪些以纯讲述输出为风格的课程相比,这门课更有引导性和参与感,为我们提供了质疑和思考的空间。许老师讲课都是按照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结合实际来安排课程次序的。比如一些基本的概念她会先讲授,延伸的东西她会结合其它的概念一起讲,让我们更好理解。老师平时会向我们推荐时间管理的课程,这些课程让我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哲学学院 哲学2201 杨佳怡

在这门专业必修课程上,许老师展现了极强的专业能力。知识点讲解明晰,内容有清楚的逻辑框架,让我们能从多方面学习专业知识,并有效指导实践。许老师讲课风趣幽默互动性强通过分组协作加强了同学间的交流增强了班级凝聚力。许老师不仅仅在课上授课也会与我们积极进行课下交流关心我们的生活与健康同时老师为人谦逊教学相长她的课堂是动态性的随时可以根据学生状况调整。——哲学学院 哲学2201 周煜皓

这学期,我选修了姚冰涵同学的哲学课程《尼各马可伦理学》。在这门课程中,我学习到了古希腊时期的伦理观,对正义、善等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许老师的教学方法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不再是传统意义上那种带着我们从头看课本的方式,而是会教我们一些阅读的方法,让我们从问题入手去把这本书读透、读清。

此外,我也曾遇到过在人际关系和感情上遇到困惑的情况,向姚冰涵同学请教。她非常温暖地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并告诉我一段好的感情应该是对方帮助你成长,而不是内耗你、否定你。这真的让我非常感动和暖心。

徐欢同学则通过其他老师的推荐来旁听这门课。在听课中,他深切感受到许老师的关爱与用心,她不仅关注学习成效,还传授高效学习方法,鼓励他们积极思考与解决问题,优化学习路径。这门课程让他感受到古典哲学对于人的根本性问题的关注,书中强调人如何通过自身活动实现德性的完满——幸福。同时老师强调“知行合一”,从理论维度与实践维度共同推进他们的学习,鼓励他们在向往的同时能够落实到每一天、每件事具体的体会与选择中。尽管他是来旁听的,但是在听课中引发了许多问题的思考对他是长久有益的,有助于自我认识与成长。

督导评价:许老师理论功底深厚,课程内容丰富,充分展现了课程的“三性一度”,上课有激情,课堂上游刃有余。能深入浅出地分析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课堂上实现了学生主动融入教师所组织的教学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