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时会紧张吗?尤其是在人前露面时?

很多人之所以在与他人交流时感到困难,宁愿选择通过社交媒体与他人互动,原因在于他们不敢站在别人面前说话。实际上,只要解决了“胆量”这个问题,你自然会变得脸皮厚,从而勇敢地当众表达自己的想法、发挥幽默感开玩笑,甚至回击别人不公的言辞。胆量就是脸皮。当你学会如何提升自己的胆量时,你的脸皮自然会变厚。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要如何做呢?为什么会觉得紧张?在我看来,锻炼口才需要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本功锻炼,这个锻炼你可以在家里进行。通过对练习材料的朗读、复述、背诵等,再运用自言自语的方式去改善自己表达的流畅度,这个在家就可以完成。第二阶段是心态的锻炼,但是在家锻炼只能锻炼你的基本表达能力。可是这个表达能力能不能正常地发挥出来,还跟你的心态有关。因为你不可能待在家里就能提升到自己的胆量,你需要走出去,让大脑适应紧张的感觉才行。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我们当众说话之所以会紧张,就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依然保存着遭遇危险时的反应机制。当大脑检测到恐惧时,就会自动切换到抵抗、逃离或者冻结(即装死)的模式。一旦进入这种警惕状态,大脑的理性思维就会“断开”,只凭本能行动。而当众说话是一种不熟悉的未知情况,我们无法知道按照自己平时的方式说话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诸如会不会像跟朋友聊天时那样轻易地哈哈大笑,或者会不会像与家人说话时,即便自己说错话也能获得原谅?面对外界这种陌生情况,我们并不知道“确定性”的结果。为了避免自己受到伤害(即便是假想出来的伤害或危险),大脑自然就会对此产生恐惧感,从而去保护自己了。

既然如此,想要解决这个情况,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让大脑多一点适应这种紧张的情况,用实际情况去“告诉”大脑,原来这种做法是不会有不好的结果的。当大脑对这些类似的情况越发熟悉之后,那么下一次你遇到类似的情况,由于大脑已经对此变得“有确定性”,自然害怕的情绪就不会这么严重了。这也是大脑学习新事物的一个必要流程。不管你要学习什么,在刚开始的阶段都是困难的,你要留一些时间给大脑,让它去感受和适应新的情况。当你学习一个新的东西时,觉得困难了,觉得很难入手了,你一定要跟自己说:“没关系,现在大脑正在适应当中,先不要急,让大脑慢慢感受一下做这些事的感觉。”

在面对困难时,我们不应该轻易放弃,逃离或者偷懒,而应该勇敢地面对挑战。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让自己经常暴露在紧张的环境中,让大脑逐渐适应这种情况。这可以通过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与陌生人交流等方式来实现。

例如,在过去的日子里,我曾经通过与商场里的销售员和服务员聊天来锻炼自己的胆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加入了演讲辩论社团,这样的环境让我更容易地锻炼自己的胆量。因此,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特殊环境,最好的方法就是从日常生活中寻找与他人交谈的机会。

前两天,我和同事去海底捞吃饭时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当时,我们遇到了一个年轻、高挑的小姐姐,她非常热情地为我们服务。我的一个男同事对这位小姐姐一见钟情,希望能认识她并与她成为朋友。于是,我建议他以简单的方式向小姐姐索要联系方式,例如表示下次还会来海底捞享受她的优质服务。然而,我也提醒他,仅仅拿到联系方式并不意味着一切顺利,他还需要在前期建立起良好的印象,才有可能继续与小姐姐接触。

为了帮助他更好地与小姐姐互动,我在用餐过程中向小姐姐请教如何让气氛更轻松愉快。小姐姐提议与我们一起玩游戏,于是她拿出了一堆积木,准备与我们玩“叠叠高”这个游戏。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让他们在游戏中互动并留下美好的印象。然而,整个过程都是我在帮他互动!当小姐姐叠好积木后,她告诉我们:“谁赢了,我会给你们一份小礼物;谁输了,就要给别人拍一下头。”

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要想在人际交往中锻炼自己的胆量,关键在于勇敢地迈出第一步,积极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同时,我们还需要学会在紧张的环境中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自信和镇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逐渐克服恐惧,成为一个更加自信、勇敢的人。

一个口才出众的人,在听到对方如此说时,必定能意识到这是一个最佳的反应时机,也是塑造自我印象的最佳时刻。因为他可以巧妙地运用幽默来回应她。

在过去的很多文章中,我曾多次提到,采用正常思维或发散性思维回答问题,会导致对话内容和气氛产生不同的效果。既然现在是为了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当然不能使用常规思维来回答了。

为了给男同事示范,我回答道:“那你肯定会输了!因为我从2岁开始,就特别擅长玩这个游戏,幼儿园里没有人能打败我。所以,如果你输了,千万别介意我把你的头发弄乱哦!”

尽管我说的是真话,但即便我真的赢了,我也只会轻轻地拍一下小姐姐的头而已。通过前期的“装扮”,让人们觉得我并不好相处,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表现出“很好”的一面,这样一来,别人自然会觉得我与众不同。

然而,许多口才不佳的人,往往会担心自己的形象受损,总是在意自己说了什么话,让别人对自己产生不好的感觉。这最终导致他们在说话时不够大方、不够放得开。于是,紧张情绪便随之而来。

小姐姐半信半疑地笑着说:“真的吗?那我可得小心了!”接着,我们几个人开始玩“石头剪刀布”,输的人就要去叠积木。坐在我对面的那个女同事,因为输了很多把石头剪刀布,只能不断地拆积木、叠积木。这张照片正是我在这个时候抓拍到的。

看到这一幕,小姐姐便夸赞那位女同事:“你玩得真有耐心啊!如果做老师的话,教小朋友一定也会这么有耐心!”这又是一个展示口才反应时机的好机会。我顺着小姐姐的话回应她说:“实不相瞒,其实我真的是个老师。”虽然在网上有很多读者称呼我为老师,但我这样说并非为了炫耀,只是用来制造搞笑效果而已。

小姐姐惊讶地问:“真的吗?”我一本正经地说:“是的,我是玩这个游戏的老师。你准备好输了吗?”小姐姐听到这话,无奈地笑了笑。

在游戏过程中,由于我的石头剪刀布几乎都赢了,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和小姐姐在玩,而旁边的同事则是在与她聊天。当我让男同事去加入他们的对话时,他一直显得有些拘谨不安。

终于轮到我玩了,那时刚有另一位海底捞的服务员拿着装有毛巾的篮子过来,询问我们需不需要毛巾擦手。其他人都拿了毛巾,而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展示口才反应时机的绝佳时刻。

因此,当服务员问我需不需要毛巾时,我回答:“不用了谢谢,因为我怕用毛巾擦手会影响到我玩游戏的速度。”包括小姐姐在内的在场人员都笑了起来。

最后,实际上是我和小姐姐建立了情感共鸣。但如果我拿到她的联系方式后转交给男同事的话,由于他们之间缺乏互动,想要发展进一步的关系就会变得非常困难。

当我提出要离开时,小姐姐有些意外地问:“这么快就走了?”实际上,我并没有打算玩游戏,只是想向男同事展示如何与陌生女生建立沟通关系。然而,在示范过程中,男同事始终不敢迈出一步,所以我也没有必要继续下去了,毕竟我还有工作要做。

最后,我对小姐姐说:“下次再来找你玩!”小姐姐爽快地答应了。我觉得,要想提升自己的胆量,可以尝试像我这样通过这种方式与他人交流,让大脑逐渐适应紧张的感觉,并逐步与他人建立沟通关系,克服紧张也并非难事。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三个建议:

1. 多让自己接触一些紧张的场合,尝试在紧张的情况下说一两句话;

2. 事先准备好聊天的内容,在脑海中设想一下对话的框架,让心中有底;

3. 不要害怕挑战,多和舒适区以外的人交流,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

只有这样,你才能够自如地与他人交谈。

总之,在锻炼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一些不良习惯,同时融入一些有用的想法来减轻说话时的焦虑感,并增加信心。这样我们自然就能克服紧张的心理了。

以下是三个基本建议:

第一,不要期望自己完美;

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们都知道,也不要期待自己能够完美。但是,当与别人交谈时,我们中的一些人都倾向于让自己留下完美的形象。我们会放大自己的不完美,而忽略了一切美好的事物。事实上,即使是最好的、最有经验的演讲家也会犯很多错误。当他们遇到这些状况时,他们会自我调整,继续优雅地前进,让一切都看起来很好。这是克服紧张心理的关键之一:不要被错误影响自己。外人永远不会知道你的大部分错误,除非你停止,表现出尴尬,打破沉默并承认错误。否则,保持自己的说话节奏,允许自己不完美。

第二,不要把说话的经历等同于你的自我价值;

如果你正在阅读这篇文章,那么你可能在某方面是一个成功的人士,并且通过努力工作取得了今天的成就。而当众说话,只是你整体专业能力的一小部分。如果你对它没有信心,确实有很多方法可以帮助你改进。我见过其他聪明和有能力的专业人士在舞台上畏畏缩缩,好像突然之间他们的一切都是错的。其实,你是否擅长当众说话,其实与你作为一个人的价值无关。这只不过是一种你可以通过练习和学习而变得更好的技能罢了。

第三,避免对自己的紧张感到紧张;

缺乏自信的人通常会感到紧张,然后就会因为他们的紧张而感到焦虑,这加剧了焦虑。这是一个很大的压力。

紧张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它源于我们体内的肾上腺素流动。这种能量形式可以被成功演讲者有效地利用,将其转化为热情、投入和魅力。因此,紧张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应对和利用它。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紧张的存在,并勇敢地承认自己的紧张。这样,我们才能将紧张转化为有益的力量。其次,我们需要学会适应紧张,即使在紧张的情况下进行演讲,也能保持自信和镇定。这正是心理素质的体现。

总之,紧张并非不可克服的障碍,而是可以成为我们演讲过程中的一种助力。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对待和利用紧张,就能在紧张中发挥出最佳状态,赢得观众的喜爱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