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经济新时代,沟通协调能力已经成为21世纪人才竞争的重要素质之一。沟通协调是一门相当深奥的学问,一套独特可行的艺术,它涉及到工作与生活的各个层面,与人生发展息息相关,包括人际关系,家庭关系,个人与社会关系,团体关系,甚至国与国关系都离不开沟通协调。研究结果显示,从业人员应具备十二种职业核心素质,根据重要性排序,依次为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学习能力、责任感、问题解决能力等等。可见,沟通协调能力在诸多行业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沟通协调能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如何提高教师的沟通协调能力 1,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什么是沟通协调能力?
沟通,是人与人相互之间传递、交流各种信息、观念、思想、感情,以建立和巩固人际关系的综合能力,是社会组织之间相互交换信息以维持组织正常运行的过程。协调是教师在其职责范围内或在领导的授权下,调整和改善组织之间、工作之间、人际之间的关系,促使各种活动趋向同步化与和谐化,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教师沟通能力是指在教学工作中完成教育目标,用语言、文字、图片、行为等方式相互交流思想、观念、意识、感情等信息,以获得相互了解、信任并达成共识产生一致行为的本领。教师的协调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活动参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使其能够配合协作,完成教育目标的本领。
二、对沟通与协调的认识:
沟通与协调是一个普遍的客观存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沟通是协调的条件和手段,协调则是沟通的目的和结果,两者是相辅相成。沟通与协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三、作为教师如何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一要提高学习力。“知识就是力量”。学习能力是我们整体素质的基础,是激发教师创新力的关键,更是提高沟通协调能力的内在要求。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唯有不断学习理论、政策和各种业务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才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提高思想力。
1.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路决定出路。思考是分析、比较、提高、举一反三和学以致用的过程。
2. 不思考就行动,拍脑袋就决策,容易误判、出错,导致协调失误,沟通堵塞。
3. 我们应当提高思想力,既要勤于思考,更要善于思考。只有在学习中深入思考,在实践中总结思考,在借鉴经验中比较思考,才能真正提高沟通协调的能力。
二、提高业务能力。
1.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直接实践者和落实者,其业务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实施。
2. 我们必须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把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三、提高创新力。
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与时俱进、提出新思路、推出新举措,沟通协调才能开拓新局面。我们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自我革命的勇气,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就会落伍。
四、提高综合思考的能力。
1. 对于我们来说,综合思考力是沟通协调工作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我们必须具有超前谋划的意识。
2. 无论是开创性的工作,还是执行教学任务,都需要提高谋划力。要胸怀大局,有合作意识,加强教研,增强综合素质,形成团队合作精神。
五、提高执行力。
1. 执行力就是落实力,是我们沟通协调能力和水平的具体体现。
2. 提高执行力,就是要树立落实结果第一的观念;就是要树立求真务实、讲求实效、雷厉风行、一抓到底的作风;就是要树立开拓进取、勇挑重担、奋发有为、乐于奉献的精神;就是要提高效能,力戒优柔寡断、办事拖拉或推诿扯皮。
六、营造和谐氛围,取得较好教育教学效果。做到以上几点后,相信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定会形成一种和谐进取、团结奋进的氛围,从而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如何提高教师的沟通协调能力:
1. 创造轻松交流的氛围:老师可以选择一些轻松的环境和条件与学生进行谈话,如校园、公园等。
2. 书信交流:学生对书信交流思想的方式情有独钟,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方式与学生进行亲切坦诚的沟通。
3. 参与活动: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的自发活动,融入其中,成为普通一员,以便与学生无拘无束地交流。
教师如何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和与家长的沟通技巧?
幼儿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需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和需求,以及家长的担忧。为了更好地与家长沟通,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 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特点,与家长分享学生的进步和成长。这样可以拉近教师与家长的距离,增加家长对教师的信任。
2. 组织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这样既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也能让家长更了解学生的需求。
3. 关注家庭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和解决。这样可以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而更加信任教师。
4. 在解决学生间矛盾时,要公正对待每个学生,不偏袒任何一方。同时,要注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优点,关心他们的成长。
5. 利用现代技术,如电脑、手机等,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许多家长对此种方式感兴趣,可以尝试使用。
6. 在当着学生的面夸奖学生的优点和气质上的变化时,也要适当地给予批评和建议。这样既能让家长看到学生的进步,也能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
7. 当众接受学生的批评,并敢于当众向学生道歉。这样可以增强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使他们更愿意与教师沟通。
8. 了解学生追星的对象、特点和作品;了解一些球星;了解一些游戏的名字和特点。这样可以与学生建立更多的共同话题,提高沟通效果。
总之,幼儿教师要想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和与家长的沟通技巧,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家长的担忧,采用灵活多样的策略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实现家园合作的教育目标。
在沟通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双方的身份和立场。在幼儿教育中,幼儿园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在沟通时应更多地引导家长,而不是过分要求家长的配合。因此,在沟通中,我们应该把自己摆在与家长同等的位置上,让家长知道虽然身份不同,但我们对孩子的爱是相同的、相通的。这样可以充分肯定双方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家长积极配合和主动参与教育孩子的愿望。
说服别人是一门艺术。同样的意思,善于沟通的人能让别人开心,而不善言辞的人却能让别人烦恼。这并不是说要迎合或讨好家长,而是要强调沟通交流的技巧。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所以我们要给予每一位家长充分的认可和肯定。
在交流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能体现彼此的态度。比如,在接待家长时,给他们让座、倒水等简单的礼貌细节;在交流时放下手头的工作,认真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这些都让家长感受到被重视,从而尊敬和重视你。这样的交流是愉快的,也是积极的。双方的尊重会使沟通更加主动和高效。
当家长意见与幼儿园要求发生较大分歧时,我们要有适应事态发展的态度。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同,因此在生活中要注意这些差异。例如,有的家长可能会因为孩子的特殊情况去争取特殊待遇。这时,我们不能强硬地拒绝,适当地“退”一步,宽容的态度会让教师在与家长解决这类特殊事件中得到理解和支持。同时,我们也要在工作中更加主动、更加勇于承担责任。在处理问题时,要理直气壮地“进一步”,勇于从孩子的过错中发现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主动承担后果。这会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爱,进而认同教师对孩子的爱跟他们的爱是一样的。关键时刻的“进一步”不仅避免了矛盾的激化,而且使得沟通更加和谐与融洽。
每个孩子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家庭背景也各不相同。我们要充分理解每位家长的不同行为,用理解和感恩的心去看待每一位家长。当遇到问题时,要从多方面考虑,更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例如,一个孩子经常犯同样的错误,老师的责任不是简单地通知家长或埋怨家长,而是问问自己为什么没有注意、没有帮助孩子改正。实际上,如果我们常怀感恩的心和理解的眼光去付出,那么回报一定会到来,让你和家长之间的交流充满爱意。
如何提高教师的沟通协调能力?
1. 倾听是有效沟通的基础。倾听能够让学生把心里的郁闷、不满情绪或者压抑都发泄出来,从而使学生豁然开朗,精神抖擞。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经验不足、工作繁重等原因,许多教师往往不能很好地倾听学生。因此,提高教师的沟通协调能力,首先要做好倾听工作。
2. 尊重是有效沟通的关键。在教育工作中,尊重学生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有时候由于一些言语上的冲突,学生可能会感觉到自己不被尊重。因此,提高教师的沟通协调能力,还要加强尊重学生的意识和实践。
3. 灵活运用各种沟通技巧。在实际工作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沟通技巧,如肯定、引导、批评、表扬等。这样既能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也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4. 建立和谐的教育环境。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因此,提高教师的沟通协调能力,还需要加强与家长、同事等方面的合作与协作,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教育氛围。
总之,满怀理解与宽容,灵活地运用各种沟通的小技巧,洋溢着爱的家园共育会使得沟通更双赢,教育的环境更和谐,孩子的成长更健康。
有一次,我准备收上学生的笔记本进行检查,以便了解他们做笔记的情况。当我收到一半时,课代表跑过来告诉我:“有同学只做了一张纸的笔记!”说着,他把这张只有一张纸的“笔记”递给了我。我看了一下名字,发现是平时比较调皮捣蛋的学生,他的作业经常不做,几个任课老师对他都没什么好印象。这时,我怒气冲冲地一把撕掉了他的那张笔记,并朝他喊道:“你还要不要志气了?”说完,我继续检查笔记本,没有顾及他的反应。
下课后,我冷静下来,反思自己的行为,觉得自己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更不尊重学生。于是放学后,我找到这位学生,他道歉并和我交流了做笔记的重要性,我还了解到他只做了一页笔记的原因。第二天早会时,我在全班学生面前向他道歉。这让他感到很意外,也很感动。第二天,我的办公桌上出现了一本崭新的笔记本,字迹工整,条理清晰,里面还夹着一张小纸条,上面写道:谢谢老师,是您的道歉与宽容让我彻底醒悟,我把笔记补好了。老师请您相信我,我以后一定认真学习。从此以后,他一直认真完成作业。
如果没有尊重和宽容,就没有爱滋生的土壤,也就没有教育。我们应该时刻将“尊重”和“宽容”付诸实践,因为它不仅体现我们个人的修养和素质,还有利于赢得学生的好感、尊重和认可,从而为师生之间的顺畅沟通搭建桥梁。
三、平等是有效沟通的前提
我们要学会参与和体验。要想真正了解学生,就要参与他们的表达,并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找准师生交流的契合点。我们不能居高临下,要求学生一套而自己却是另一套。我们经常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不许乱穿马路,但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有什么理由要求学生做到呢?同样地,我们经常教育学生助人为乐,但在教育他们的同时,我们自己能做到吗?如果自己都不能做到的事情却要求学生去做,这是不公平的。
有一次去操场上观看两校踢足球比赛时,我和学生们冒着高温在阳光下暴晒。豆大的汗珠从每个人的脸上滑落,有学生说:“老师,您进办公室休息会吧!”我看着他们通红的脸庞,用手擦去脸上的汗珠说:“你们不是也同样热吗?让我们一起为学校加油!”同学们都笑了。
如何提高教师的沟通协调能力
当我们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时,要尽可能从学生本身或他们所处的环境中找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例如,网络游戏或网上聊天是当今许多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在闲暇时间,我会找一部分学生,与他们聊聊关于网络的话题,摸清楚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过程,从而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现代科技,让现代科技服务于学习。这样和他们平等交流,他们不会有距离感,愿意和我们交流,达到很好的沟通。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班主任的开展班级计划的基础就是“了解和研究学生”。研究每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业成绩、才能特长、性格特征、成长经历以及家庭情况、社会生活环境等。掌握学生集体的发展情况、干部情况、班风、主流与倾向等,为自己和其他教师的工作提供依据。
了解学生需要通过师生间的沟通,无法与学生交流的班主任是无法很好地带领一个班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同的学生之间有不同的思想。因此,与每个学生的沟通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这时,就要研究学生。与不同的学生打交道需要不同的态度和方法,班主任可以从学生的言行中得到很多信息,从而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也可以通过沟通使谈话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要想与学生谈话,那么在谈话之前就要有所准备,比如进行怎样的谈话,达到什么目的,采取什么方式等。而学生在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找他谈话之前,会结合自己近期的表现和教师的神情判断是“好事”还是“坏事”。这属于条件反射。很多时候,师生之间的沟通往往会有很大的障碍,就是因为学生的自我防御意识,从而使谈话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在这一年里,我经历了两个班级,都是中途接班。不论是作为科任老师还是班主任,如果在短时间内了解学情,就需要走进学生,通过沟通迅速接手班级事务。举个例子,第一次和学生们闲聊的时候:
师:“班上学习情况怎么样?”
生:“还好吧。”
师:“课堂是不是都很活跃啊?”
生:“还好,没什么捣乱的。”
师:“没捣乱啊,看来大家都很认真,不错,我们班应该不像别的班有不听课的。”
生:“不听课的也有一两个,很少。”
师:“不听课又不捣乱,那他们上课岂不是很无聊?睡觉?”
生:“也不会怎么睡。”
师:“不会玩手机吧?”
生:“很少。”
师:“那不行,我最不能忍受学生上课玩手机,......”
分析:在与学生进行对话后,我迅速整理了谈话内容。学生对班级非常维护,一开始给出的答案比较平常,但后来的谈话也表达出了课堂的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上课玩手机的情况。尽管在整个对话过程中,我用平和的语气与学生交流,但一谈到违规事宜,教师必须立刻端正态度,严厉批评不良风气,并传达一些信息给学生。学生也能马上明白,这位老师讲话随和好相处,但对于课堂要求严格。
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他们,除了沟通观察外,最直接的方法是与学生建立联系,产生共情。最好的途径是与他们一起参加活动,如校运会等。初一、初二阶段是师生关系最容易接近的时期,特别是初一时期的班主任,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特别的存在。
以校运会为例,在开始举行前,我会召开班会发动学生。目的不是“为班争光”,也不是通俗的“竭力而为”。而是把自己兴奋的情感表达出来,告诉学生校运会是一个有趣的大型活动,同学之间如何相互协助,开幕式可以有怎样的天马行空的计划。前提是我真正乐在其中,而不是把校运会当作一个任务。学生平时的校园生活都是围绕学习展开,通过老师的介绍,他们的点子和主意立刻就涌现出来,热情高涨。再后来,不用老师怎么推动或准备,全班同学都带着高昂的热情去迎接这次盛典。
分析:都说现在的孩子聪明、早熟,相对应的,他们的思想都很成熟。往往班级很多事情他们都看得见,也做得好,只是缺少机会,或者说更重要的是缺乏热情。许多学生认为,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的,班主任的出发点只是为了班级或成绩,而不是为了他们个人。如果校运会的发动仅仅是为了班级或名次,那肯定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如果改变方式,把这件事情变成学生切身相关的一件事,那么学生们肯定会尽力去完成。因此,作为班主任工作时,要让学生知道班主任是以班级为出发点,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好。
班主任工作实际上都是为了服务学生,走进学生了解学生也不过是更好地引导他们。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也只是让他们知道教师和他们是同一条战线上的伙伴,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也是班上的一份子。然而,无论是铁腕派还是婉约派的老师做法,有时以学生目前的见识和思想发展程度来看,他们无法更深入地理解教师行为背后的意义。这个时候——爱是要说出来的。
因此,沟通是班主任走进学生内心的一个途径。
如何提高教师的沟通协调能力?
1. 选择合适的场景和时机进行交谈。
以下是重构后的内容:
在一定的场景下,人们可以进行和谐的谈心、沟通。例如,可以走出户外,漫步在操场、河边、树林小道等地,呼吸着新鲜空气,边走边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心平气和地与学生交流,无论是待进生、优等生还是失足学生,他们都能坦诚相待、畅所欲言,效果会很好。然而,切忌在气头上与学生谈心,因为这样往往会导致言词激烈、态度生硬,学生不易接受,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
在我班里,刘士海和薛建云两位同学经常捣乱课堂纪律,课下也惹是生非。在同学们眼里,他们是祸害;在老师眼里,他们是无可救药。尽管如此,我没有放弃他们,而是不厌其烦地与他们谈心。针对出现的问题,我选择不同的场景与他们进行沟通。果然,这种方法有了很好的效果。
二、思路清晰、侃侃而谈
谈心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必须明确讨论的内容,了解学生内心的情感变化和问题的根源。然后依据所谈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包括学生的性格、脾性、家庭情况以及事情的起因等。只有这样,谈起话来才能思路清晰,有的放矢,胸有成竹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对于中等学生来说,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缺乏拼搏精神和前进动力。为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我会采用“触动式”谈心法,以“刚”克“刚”,促使他们猛醒。同时,我会用富有哲理性的语言鼓励他们,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三、态度坦诚、倾心而谈
与学生进行谈话、沟通时,教师的态度必须坦诚、诚恳。只有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让学生向你敞开心扉地谈论问题。尤其是对于待进生和失足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存在自卑心理和自暴自弃的心理。因此,在与这些学生谈心时,我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切忌使用反语讽刺或挖苦中伤对方。
如果教师在感情上先站在了学生的对立面上,势必会造成师生关系紧张,自然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只有相互信任、倾心而谈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我所带的学生中,曾经发生过一次尴尬的事情。主要发生在薛建云身上(原因是他在英语课上扰乱了课堂纪律)。当时英语老师让全班同学叫我过去质问。我一听非常生气(因为他经常会整些这样的事情),带着一股怨气走进教室就开始劈头盖脸地训斥他。后来询问原因才发现错不在薛建云身上。
经过这件事后,我明白了遇事要冷静,不能义气用事。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改变老眼光,完全信任学生。
四、谈心方法因人而异
谈心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并不是任何方法都适用于同一学生。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爱好等,因人而异地采取不同的谈心方法。
(一)耐心询问法
这种方法适合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学生。这类学生害怕与人交流,把自己束缚起来。教师应耐心地询问,但询问不是讯问。教师的语言要亲切、态度要和蔼,让学生解除顾虑。单独的谈心更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敞开心扉,倾心而谈。对学生所谈内容,教师应给予肯定并指明努力的方向,给学生以动力。
(二)对比参照法
对于脾气倔强、常犯错误的学生,宜采取这种方法。因为这部分学生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教师可以采取“参照式”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对比,直接剖析问题的实质,深入浅出地进行指导和引导。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犯错误的原因及所犯错误的危害性,进而增强改过的信心。当然,在谈心时,教师的态度要严肃认真,鼓励与批评要适时,这样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争论辩答法
这种方法适合善于健谈的学生。为此,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尽可能把学生所要“诡辩”的理由都理清、理顺,并做出反驳的思想准备。当然,争论辩答并不是和学生“打嘴巴”官司,而是尽可能让学生多发表意见,让学生在争论中明白道理,最终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
总之,细致耐心的谈心是师生沟通的最佳方式。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不断探索,把握与学生沟通的艺术与技巧,以便把工作做得更好。
如何提高教师的沟通协调能力:7分
1. 教师与家长沟通技巧:尊重是前提
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绝对不能因为自己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就以为自己才懂教育,只有自己才对如何教育学生具有发言权,从而觉得高人一等,与家长谈话的时候居高临下,盛气凌人。
在与家长沟通时,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不能在孩子出现问题时轻率地训斥家长,将责任全部推给家长。例如,当孩子没有完成家庭作业时,有些教师会把家长叫到学校责备一番,家长只能赔礼道歉后离去。然而,这样的做法往往会让家长感到不愉快,甚至疏远教师。正如古人所说:“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此对待家长,必然导致双方关系紧张。
其次,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讲究策略性和艺术性。与家长谈话应建立在客观、全面的基础上,让家长相信并尊重教师的意见。具体步骤包括:1. 汇报孩子近期的发展情况(进步与问题所在);2. 了解学生在家情况及家长的教育方法,找出问题原因;3. 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方法及家长需要配合做的事。这三个步骤的良好运用,为教师更好地与家长沟通奠定了基础。
针对不同类型的家长,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例如:
A、一句话沟通法:这种办法适用于那些孩子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中不存在明显问题,而家长也较少关注的孩子。对于这样的孩子和家长,教师可以适当放松要求,不必特意与他们沟通。但实际上,家长同样希望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和各方面发展水平,只是因为时间或顾虑等原因而没有主动寻求老师的建议。因此,教师可以在接送环节用一两句话向家长反映情况,如:“今天某某学会了......今天某某吃了几碗饭等等”。这样,家长往往会心领神会地微笑回应。
B、引起注意法:对于一些比较内敛、不善于表达的家长,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地引导,让他们意识到孩子在园的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观察到某个孩子的表现不佳,可以在课后与该孩子的家长进行沟通时,先提及其他孩子的优秀表现,然后自然地引出该孩子的问题,让家长意识到孩子的不足之处。这样的沟通方式既能达到预期效果,又不会让家长感到尴尬。
总之,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应尊重对方、讲究策略性和艺术性,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当的沟通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家校合作,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针对那些孩子在某一领域存在问题,但未引起家长重视的情况,我们采取了引起注意法。由于家长对学生教育理念不太了解,又被亲情蒙住了眼睛,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即使有点缺点也会树大自直,所以对孩子的情况不太关注。为此,我们通过半日开放、作品展示等方式,让家长意识到自己孩子和别人孩子的差距,从而引起家长的关注。接着,根据不同情况与家长沟通,过程如下:
1. 让家长了解教育目标及学生应达到水平。
2. 揭示孩子与其他孩子的差距,并逐步渗透教育理念。
3. 了解家长的教育方法。
4. 找出问题的原因。
5. 共同制定好的解决办法并共同努力,使家校共育取得最好的效果。
此外,班主任要遵循多元化原则,因人而异地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常言道:“人过一百,各色各样”,交流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情而异。换言之,与不同的家长,在不同的情况下交流,需要有不同的方法策略。
三、对不同特点的家长沟通方法也要有所不同:
(一)对于有教养的家庭,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学生家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二)对于溺爱型的家庭,交谈时,更应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再适时指出学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耐心热情地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子女。启发家长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千万不要袒护自己的子女,因溺爱而隐瞒子女的过失。
(三)对于放任不管型的家庭,班主任在交谈时要多报喜,少报忧。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期望心理,改变对子女放任不管的态度。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同时,还要委婉地向家长指出放任不管对孩子的影响。使家长明白孩子生长在一个缺乏爱心的家庭中是很痛苦的。从而增强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程度,加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
(四)对于性格粗暴、刚愎自用、甚至蛮不讲理的家长,要以冷对“热”,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越是难以理喻,就越要坚持晓之以理;要做到先倾听而后以动。要宽容、理解。
在与家长沟通时,教师需要注意多种形式的交流。例如,虽然使用信函与学生家长沟通信息较为繁琐,但在某些情况下具有独特优势。当学生家长个性固执或情绪暴躁时,与其面对面交谈可能难以达成共识,甚至引发负面影响。而通过书面联系信指出问题、分析原因并提供建议,更容易被学生家长接受,从而引导他们冷静思考并改进教育方法。此外,在面对不宜面谈的问题时,如学生的偷摸、早恋等行为,使用家长联系信可以含蓄地传达相关信息,避免家长在面对面交流中的尴尬和过激行为。
四、家访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方式
为了避免给家长带来不自在的感觉,教师在家访前应事先与家长约定时间。家访时,最好请任课老师陪同,以显示诚意和重视。在谈话中,教师要表现出诚心和爱心,注意表达方式,多表扬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只有教师真诚对待家长和学生,才能赢得家长的信任,成为他们的朋友。同时,要注意表扬学生实际上也是表扬家长,批评学生则容易让家长感到受伤。
五、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时应注意的问题
1.克服互相埋怨的情绪。面对后进生时,教师与家长之间容易产生互相埋怨的情绪。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时,应具体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避免片面指责。
2.避免伤害家长的感情。班主任在表扬学生时往往过于关注优秀学生,而对一些不称心的学生则批评较多。这样的做法容易让家长感到受伤,从而影响家校关系。因此,在与家长交往中,教师应客观看待学生的错误,以商量的语气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方法。
正确评价学生和与不同类型家长的沟通方法
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接触,往往离不开对学生的评价。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了解家长的道德修养水平,先请家长谈学生在家的表现,随后班主任再谈学生在校表现,这样可以避免家长因学生在校出现问题而产生心理压力,进而导致关系紧张。其次,要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不能只夸大好的方面,忽略缺点。应让家长听到教师的真诚意见,使其产生与班主任共同教育学生的愿望。
教师与家长谈话时,要注意避免只“告状”,除了将孩子的问题告诉家长外,还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实事求是的表扬。在谈论孩子的缺点时,教师还应主动、坦诚地检视自身在工作中的失误,并商讨纠正、改进的措施。这样可以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真心实意地关心和爱护他们的孩子,从而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意见并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针对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方法也有所不同:
1. 对于知识型家长:教师应如实向家长反映情况,主动请他们先提出教育的措施和处理意见,认真倾听。这些家长通常比较注重孩子的教育,他们在观察自己孩子的表现上往往比教师更加深入、细致、具体。因此,作为教师,应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当然,在听取家长意见的同时,还要具有自己的判断力,要冷静地分析。每个班级都会有这样一批家长,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与这类学生家长交谈后,通常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2. 对于溺爱型家长:这类家长通常在见面时都会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好的一面给予肯定。对于调皮捣蛋的孩子身上也可能存在一些闪光点,教师要抓住这些积极品质进行肯定。同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这样家长才会从心理上接受老师的意见。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向家长反映情况,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于这样的家长,教师要在肯定中提出要求,在要求中透着婉转。教师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从而主动地与老师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主动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3. 对于脾气暴躁型的家长:面对这类家长,教师首先要保持冷静和礼貌,尽量避免与家长发生冲突。在谈话过程中,要注重倾听家长的意见和诉求,同时也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尝试引导家长换一个角度看待问题,以便更好地达成共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寻求其他同事或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以便更好地应对这类家长的情况。总之,面对不同类型的家长,教师都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技巧,以便更好地与家长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教师的沟通协调能力对于教育工作来说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提高教师沟通协调能力的方法:
1. 提高学习力。学习能力是我们整体素质的基础,是激发教师创新力的关键,更是提高沟通协调能力的内在要求。
2. 掌握良好的倾听技巧。在与学生、家长及同事交流时,学校教师首先需要掌握良好的倾听技巧。
3. 保持积极主动的沟通态度,注重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4. 适当地提问和回应对方,以确保双方对信息的理解一致。
5. 参加相关的教师培训班或研讨会,可以学习到更多的沟通技巧和方法。同时,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和互动也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多的灵感和启发。
首先,教师应注重倾听。在与学生和家长交流时,教师应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通过倾听,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沟通的核心问题,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其次,教师应学会表达。清晰、准确的表达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教师在表达时,要注意语速、语调和用词,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复杂的词汇,以免让听众感到困惑。
此外,教师还应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在沟通过程中,教师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如学生的叛逆、家长的误解等。此时,教师应保持冷静、理智的态度,以平和的心态应对问题,避免情绪化导致沟通失败。
最后,教师应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在教育工作中,教师之间需要相互支持、协作,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团队合作,教师可以学习他人的沟通技巧和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沟通协调能力,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培训与学习
教师应定期参加沟通协调能力的培训和学习活动,了解最新的沟通技巧和方法。通过不断学习,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沟通水平,更好地适应教育工作的需求。
二、开展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类实践活动来锻炼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例如,可以组织班级活动、家长会等,通过实际操作来提升自己的沟通技巧和经验。
三、建立反馈机制
学校可以建立教师沟通协调能力的反馈机制,定期对教师的沟通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通过反馈,教师可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四、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学校应营造一个开放、包容、和谐的沟通氛围,鼓励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进行积极的交流与合作。在这种氛围下,教师的沟通协调能力自然会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提高教师的沟通协调能力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通过注重倾听、学会表达、提高情绪管理能力、积极参与团队合作以及加强培训与学习等方法,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何提高教师的沟通协调能力
一、背景分析
在当今社会,教师的角色愈发重要,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具备优秀的沟通协调能力。这不仅是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提高教师的沟通协调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明确沟通目标
在进行沟通之前,教师应明确沟通的目标和意图,确保沟通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要根据不同的沟通对象,调整沟通方式和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沟通效果。
三、掌握沟通技巧
1. 清晰表达:教师应学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专业的术语,以免造成沟通障碍。
2. 有效倾听:倾听是沟通的关键环节。教师应耐心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理解对方的立场和需求,为后续的沟通提供有力的支持。
3. 及时反馈: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想法和态度。同时,也要学会接受他人的反馈,不断完善自己的沟通技巧。
四、加强情感交流
1. 展现亲和力:教师应以亲和的态度面对学生和家长,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尊重。通过微笑、点头等肢体语言,传递出积极的情感信息。
2. 表达关心与支持:教师应经常表达对学生和家长的关心和支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给予安慰和引导。
五、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1. 学会合作与分享:教师应积极参与团队协作,与同事共同分享教育教学经验和资源。通过合作与分享,教师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整体的教育教学水平。
2. 处理冲突与分歧:在团队协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冲突和分歧。教师应学会冷静处理这些问题,通过沟通、协商等方式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六、结论
提高教师的沟通协调能力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逐步提升自己的沟通技巧、情感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明确沟通目标:在与学生、家长或同事进行沟通时,教师应首先明确自己的沟通目标,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这有助于提高沟通的效率和效果。
2.掌握沟通技巧:教师应学习和掌握各种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反馈等,以便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良好的沟通技巧有助于提高教师在学生、家长和同事心中的形象和地位。
3.加强情感交流:情感交流是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支持。此外,教师还应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4.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教师应积极参与团队协作,与同事共同研究教学方法和策略,分享教育教学经验和资源。通过团队协作,教师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提高整个团队的教育教学水平。
5.持续学习与反思:教师应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定期对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这样,教师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更好地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提高教师的沟通协调能力需要教师在明确沟通目标、掌握沟通技巧、加强情感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以及持续学习与反思等方面做出努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与学生、家长和同事进行交流与合作,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