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垒磊在这篇文章中提到,我们在生活中常常面临难以抉择的选择,如事业与家庭、大城市与小县城、物质条件与陪伴等。这些选择往往让我们陷入两难境地,因为我们无法确保自己的决策一定是**的。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著名的“贝叶斯公式”。
贝叶斯公式虽然涉及一定的数学知识,但我们只需要理解其核心思想,而不需要死记硬背公式。贝叶斯公式的核心理念是在已知某些信息的情况下,根据概率论计算出另一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在我们的决策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已有的信息来估算不同选择带来的后果,从而更加合理地权衡各种因素。
以李开复的例子来说,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拼命工作并不一定是正确的选择,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家人。**,当我们将自己代入到他的情况中时,可能会发现这种说法并不完全适用于所有人。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状况和价值观都不尽相同,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李开复的观点套用到自己身上。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如何根据贝叶斯公式来调整我们的决策。假设李开复得癌的概率是0.001%,那么在得知这一信息后,他可能会认为继续工作比陪伴家人更重要。但是,当他得知得癌的概率变为100%时,他可能会觉得拼命工作不划算,转而选择陪伴家人。**,当他的治疗取得成功,得癌的概率降低后,他又可能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去。
***贝叶斯公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使我们能够更加客观地分析各种因素,从而做出更合理的决策。**,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贝叶斯公式并不能替代我们自己的判断力和经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灵活运用贝叶斯公式,以达到更好的决策效果。
实际上,《向死而生》中的道理是否真的是主人公在这场生死旅程中领悟的呢?不,他早已知道这个道理,只是一种小概率事件真的发生在他的身上,出乎了他的意料罢了。
前两天,我在蚁窝里提出了这个问题,有个小伙伴是这样回答的:
人生就是这样,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无法保证哪个选择是正确的。你可能认为名人所说的都是智慧之言,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你只是把自己代入到了他的那种特定情境中,因此他的“特定解”成了智慧的代表。
人生是一场概率游戏,你在事业上需要付出多少代价,是可以通过计算得出的。
那种事业有成后突然健康出现问题,或者家人关系出现问题后得出的“感悟”,仅仅是“前置概率”发生变化后的欲望类型转换,根本就不是智慧。
我们在电视上经常看到一些富豪在晚年时开始寻找亲情,开始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这种桥段并没有任何教育意义,因为如果他一直都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并花大量时间在类似亲情这些东西上,他可能会遇到另一种人生,比如被子女和配偶嫌弃没本事,从而到了老年突然觉醒“原来事业是最重要的”。
人生的每一次决策,都是贝叶斯选择,每一条路都有可能,只是概率和收益不同。但是,当老天让某一条路成为事实后,再去讨论那一条路还未成为事实时的决策是对还是错,就失去了意义。
有人说你不陪孩子,以后孩子的心理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父母是做餐饮的,不怎么能陪我,从小到大我都经常一个人吃饭,因为我的饭点也是客人的饭点,是父母最忙的时间。餐饮也没有什么周末不周末的,几乎365天都开门营业,所以不可能像“教育专家”们说的那样周末陪孩子做这做那。
我心理出问题了吗?
我们不能只挑出问题的举例,也不能只挑没有问题的举例,因为它们都是概率事件,没有必然因果关系。重点在于此刻,你的决策是否是在贝叶斯条件下最有性价比的?如果是,就可以了。至于以后事情变得更好还是更差,不需要后悔,因为概率问题不是你能控制的——你不能说科比的妻子瓦妮莎同时失去了丈夫和女儿,就说科比不该跟女儿同坐一班机,或者科比就不该陪女儿练球。这件事归上帝管,跟决策本身没有关系。
以这种思维去看待该不该996、该不该回老家、该加班还是陪女朋友等问题,就会变得更加清晰明了。
蔡垒磊是一位畅销书作家,他的作品包括《认知突围》和《爱情的逻辑》。他于2017年被亚马逊评为年度新锐作家,同时也是中信最受欢迎的作者之一。在2020年,他当当影响力作家奖得主的身份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文学界的地位。***蔡垒磊还是社群读书APP【蚂蚁私塾】的创始人。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蔡垒磊的信息,可以关注以下几个平台:
视频号:蔡垒磊
公众号:请辩
微博:@蔡垒磊
通过在公众号“请辩”后台回复“财富”,读者可以免费获得几十篇关于财富观念的文章合集,这将有助于他们彻底梳理并重新审视自己的财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