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四:Mysee
MySee是国内最早进行P2P视频直播研发技术的公司,集视频直播、点播、互动娱乐、无线增值等服务于一体,致力于成为宽带视频娱乐服务平台。公司曾与各大门户网站、电信运营商合作,为国内外50余次大型活动提供网络直播服务。
高燃,1981年出生,清华大学新闻系本科毕业后从事财经记者工作。2004年,他创办了一家B2C电子商务网站,获得远东控股集团董事长蒋锡培的100万元天使投资,但最终失败。2005年,高燃与清华同学邓迪合并公司,创立MySee.com,蒋锡培追加100万元投资。2006年初,Mysee获得北极光和赛伯乐等机构共200万美元的投资。然而,由于个人健康原因,2006年10月,高燃辞去所有MySee相关职务。
MySee的成功并非源于“视频”或“Web2.0”等当时流行的概念,而是公司的融资故事。首先,蒋锡培对互联网领域并不熟悉,他最初的100万元投资天使主要是因为看中了高燃的人才。其次,风险投资机构北极光和赛伯乐的创始人邓锋和朱敏分别是NetScreen和WebEx的创始人,这两家公司都以数十亿美元的价格被并购。这些成功的创业者对高燃的认可自然让人充满期待。
然而,投资人没有想到的是,MySee烧钱的速度非常快。几十个人每个月要烧掉100多万元,办公室装修就花费100多万元,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购买视频内容。短短8个月时间,200万美元的投资款消耗殆尽。此外,作为创始人和公司总裁的高燃仍然无法摆脱媒体人的本质。他总是默许媒体夸大事实,将融资200万美元描绘成1000万美元。据投资人透露,高燃总是关注自己的知名度和形象,四处演讲宣扬创富成就,但只为自己做市场,不为公司做市场。在投资人看来,高燃拿着投资人的钱去包装自己,甚至还有其他的用途,但就是没有用来给公司做企业。
最终,钱烧光了,业绩也没有起色,高燃被迫离开了自己创立的公司Mysee。这个案例给创业者和投资人敲响了警钟:创业者要脚踏实地,多做实事;投资人则要谨慎判断,不要轻信概念,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市场环境下。
案例五:亿唐
案例特点:中国互联网行业融资额最大的案例
创业者的教训:钱再多,也得省着花,不然冬天不好过
VC的教训:“海龟”+“概念”的时代牺牲品
在互联网行业,一家公司的诞生和死去很难引人们的注意力,但这家公司无疑是个例外:它是曾经的新贵,高调诞生;它又一事无成,落魄到连域名都被拍卖。这家公司就是亿唐(etang.com)。
1999年,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前夕,刚刚获得哈佛商学院MBA的唐海松创建了亿唐公司,其“梦幻团队”由5个哈佛MBA和2个芝加哥大学MBA组成的。凭借诱人的创业方案,亿唐从两家著名美国风险投资DFJ、SevinRosen手中拿到两期共5,000万美元左右的融资。直到今天,这也还是中国互联网领域数额最大私募融资案例之一。
亿唐宣称自己不仅仅是互联网公司,也是一个“生活时尚集团”,致力于通过网络、零售和无线服务创造和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生活时尚产品,全力服务所谓“明黄e代”的18-35岁之间、定义中国经济和文化未来的年轻人。
亿唐网一夜之间横空出世、迅速在各大高校攻城掠地,在全国范围快速“烧钱”:除了在北京、广州、深圳三地建立分公司外,亿唐还广招人手,并在各地进行规模浩大的宣传造势活动。2000年年底,互联网的寒冬突如其来,亿唐钱烧光了大半,仍然无法盈利。从2001年到2003年,亿唐不断通过与专业公司合作,推出了手包、背包、安全套、内衣等生活用品,并在线上线下同时发售,同时还悄然尝试手机无线业务。此后两年,依靠SP业务苟延残喘的亿唐,惟一能给用户留下印象的就是成为CET(四、六级)考试的官方消息发布网站。
亿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亿唐公司的创始人是唐海松,他在创办亿唐之前曾在麦肯锡咨询公司担任商业分析员。亿唐公司的管理团队中还有原华为公司副总裁陈硕和网络产品部总经理毛森江,可为出身豪门;其次,成立之初,公司获得多家知名风险投资机构的5,800万美元首期融资,主要投资人华登投资1,800万美元、DCM投资1,000万美元、 Intel Capital投资700万美元、EA投资500万美元,其他投资人还包括Sycamore Ventures、Morgenthaler Ventures、Jerusalem Venture Partners、住友集团的投资公司Presidio Venture Partners、STAR Venture、日立、伊藤忠、上海联合投资有限公司等等 。
2005年9月,亿唐决定全面推翻以前的发展模式,而向当时风靡一时的Web2.0看齐,推出一个名为hompy.cn的个人虚拟社区网站。随后,除了亿唐邮箱等少数页面保留以外,亿唐将其他全部页面和流量都转向了新网站hompy.cn,风光一时的亿唐网站就这样转型成为一家新的web2.0网站。 2006年,亿唐将其最优质的SP资产(牌照资源)贱卖给奇虎公司换得100万美元 。
尚阳科技曾被美国知名的RedHerring杂志评选为亚洲100强私人企业之一,其目标是致力于成为通信领域领跑的下一代服务平台(NGSP)提供商,开启“自由沟通无界限”的自由通信新时代。主营业务涵盖固网增值解决方案、宽带无线解决方案和企业通信解决方案等领域。当时,电信运营商们也准备在增值业务上大干一场——中国电信的“互联星空”、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中国联通的“联通无限”,这种转型为尚阳科技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尽管尚阳拥有几个不错的核心业务,如UU语信等,但终究没有抓住市场机会。2年多之后,由于公司创建以来经营不善,郑昌幸被迫“下课”,尚阳科技大幅裁员,业务也开始转型,从昔日的设备方案提供商向互联网增值业务提供商转变。在市场中不仅要与即时通信领域声名显赫的微软MSN、Skype和Google talk等跨国巨头竞争,还要面对国内的QQ、新浪、网易、263等本土企业的即时通信工具的挑战。最终,尚阳科技的业务并未像其名字一样“上扬”,美梦破碎,2006年退出市场。
据知情人士透露,尚阳科技沦落到这个地步,主要原因是管理上存在问题。一是公司重研发、轻市场,市场抓不住,而研发方面,首期融资用完了,也还没有几件像样的产品;二是公司内部帮派严重,事业部之间各自为政。同时,从高层到员工“成分”极为复杂,有“海龟”也有“土鳖”,有出身国企的也有来自外企的,有来自创业公司的,也有来自全球500强公司的,甚至从华为管理团队带来的旧部,一直留在了深圳,处于失控状态。
华登国际的陈立武在投资领域有丰富的投资经验,郑昌幸等更是明星级别、实战派的管理团队,而十多家知名投资公司的大额注资,足以说明中国通信市场的空间和吸引力。这些积极因素加在一起,更能反衬出这个案例的可惜。
创业是一个未知数,相比较而言,互联网方面创业的风险要更大,身边太多的优秀的公司成为昙花一现。困难并不可怕,怕的是方向的扭曲、管理的空洞、人员的暗斗。创业者必须向前看,弯路可以走,但错路只要走了一步,就很难再回头。希望小编在这里整理的这些失败案例,能够给正在创业路上的你一些指引或是暗示,让我们一同记住这些前车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