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的《巨婴国》在网络上遭遇下架。尽管该书出版以来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但目前网络途径购买该书已全部缺货,相关搜索条目也大幅减少。此外,武志红的专栏音频节目也全部失踪。
《巨婴国》自2017年问世以来,成为互联网上的第一个热门关键词。该书是武志红老师经过21年的思索和5年的努力完成的,全面探讨了巨婴心理现象及其背后的深层心理机制。作者认为,90%的爱与痛都与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成年人的心理状态实际上是婴儿。
在本书中,作者深入剖析了巨婴的全能自恋心理,以及这种心理背后的集体主义和愚孝等深层次的心理机制。在这样的心理机制影响下,导致了一系列当下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如中国好人、控制狂、被迫害妄想、无助感、不安全感、躁狂抑郁等。
中国式家庭关系以共生绞杀为核心。在一个健康的正常家庭中,夫妻关系应该是家庭关系的定海神针。然而在中国很多家庭中,这一点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共生绞杀是指妻子希望把丈夫拉回到家庭,但丈夫因为不会爱而逃避这种拉扯的关系,从而寻找各种借口脱离家庭。一旦有了孩子,妻子会把全部共生的纽带和孩子绑在一起,使孩子成为她生命唯一的寄托。这导致了中国家庭中孩子成为核心,与母亲的关系成为家庭关系的核心,而丈夫在家庭中地位最低。
作为丈夫,他们觉得这种方式很好,正好利用这个时机把孩子推给妻子,更加脱离家庭。当孩子长大后,会发现一个现象:在许多中国家庭中,公公这个角色似乎不存在。无论是好婆婆还是坏婆婆,在家庭伦理剧中总是婆婆的戏份更大,而公公则在这个家庭中消失,没有发言权。这就是男人的一生,而女人的一生则是要绑紧这个孩子,培养这个孩子。
在中国家庭中,许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接触到正常的夫妻关系和爱的定义,导致他们在成年后难以建立健康的恋爱关系。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于男孩和女孩之间,被称为“爱无能”。
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父母之间的感情问题。许多家庭中,父母之间缺乏沟通和理解,经常发生争吵、冷战等负面情绪。这使得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不幸福的家庭环境中,无法体会到正常的夫妻之爱。长大后,这些孩子在婚姻中也容易出现问题,影响到整个家庭的和谐。
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孩子们可能选择沉迷于互联网和游戏,以寻求心理慰藉。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关注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将人的心智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欲期、肛欲期、俄狄浦斯期、潜伏期和生殖期。在中国家庭中,许多人的心理发展仍然停留在婴儿阶段,即巨婴状态。这种现象被认为是中国人集体心理年龄没有超过1岁的原因之一。
此外,中国的饮食文化也是一个反映集体心理年龄的指标。中国美食丰富多样,但过度追求口感可能导致人们对食物的过度依赖,从而影响到心理健康。有人认为,中国人的集体心理年龄甚至没有超过6个月。
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价值观;以及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人们关注身心健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摆脱爱无能的困境,实现家庭和谐与社会进步。
小婴儿的心理特点非常夸张,但对于这个年龄的他们而言,这都是非常自然非常正常的。然而,如果成年人还有这些心理,那就是病态的了。
6个月前的婴儿,会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心理特征:
一、共生。
6个月前的婴儿会觉得,我就是妈妈,妈妈就是我。我们是一体的,我们共同使用一个身体和心理。更小的婴儿,如3个月前的,他们甚至会觉得,我就是万物,万物都是我。我就是宇宙,宇宙都是我。
这种病态共生在中国人中实在是太常见了,如大家庭、集体主义、没有界限、拒绝AA制、以己度人、统一思想等。特别关键的是,在这个混沌的、合一的共同体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算,而这个人当然最好是自己。这就构成了共生中的各种冲突,我称之为共生绞杀。
二、全能自恋。
6个月前的婴儿会觉得,我是神,无所不能,我一动念头,世界就该按照我的意愿运转,否则,我就会变成魔,有雷霆之怒,恨不得毁了世界,或者毁了我自己。
中国男人多有皇帝梦,而中国女人多有皇太后梦,这个梦的原动力就是,希望自己拥有无上的权力,要整个世界围着自己的想象转。绝对意义上的皇帝和皇太后,只能有一个,要端坐在皇城中。但是,在每一个中国式的单元中,都有一个皇帝或皇太后,如中国式的大家长,如单位中的一把手等。
这也是孝顺或听话哲学的根本所在。所以,孝顺或听话哲学,其实只不过是巨婴水平的父母们一个必然的表现而已。当理解了这一点后,我对孝道文化的愤怒就减轻了很多。
三、偏执分裂。
偏执分裂是6个月前、特别是3个月前的小婴儿必然会有的心理。婴儿活在极端对立的两种感觉里,一旦被照顾得很好,他的全能自恋就得到了满足,这时他就会有神一般的感觉——我一动念头,世界就会按照我的意愿运转。一旦没被照顾好,他就陷入彻底无助中,同时也会生出暴怒,恨不得毁了这个世界或者自己。
但是,婴儿必须把围绕着无助、暴怒的破坏力投射到外部世界中,因为他的自我还没有能力容纳这份“坏”,一旦他认为这份“坏”是“我”的,他的脆弱自我立即会分崩离析。类似逻辑在巨婴身上极为常见。譬如家里少了钱,父母或老人会怪罪孩子逼孩子承认是自己拿了如果孩子不承认就往死里打有些孩子就是不承认因为的确不是他们干的有些孩子被打怕了不得已承认但接着又会被逼迫去找钱但因不是自己干的还真找不着所以又是一通暴打最后大人却在其他地方找到了这笔钱
《巨婴国》这本书揭示了许多社会问题背后的深层逻辑,让我们在恍然大悟的同时开始反思自己是否也有“巨婴”的心理和行为。作为一个集体,我们国人的心理发展水平似乎没有超过6个月。这听起来可能让很多自恋的国人不舒服,觉得太低了。但实际上,还有比我们的心理发展水平更低的。
书中分析了很多社会问题背后的深层逻辑,让我们在恍然大悟的同时开始反思自己是否也有“巨婴”的心理和行为。它之所以能够处处刺痛我们的心,是因为我们的社会和生活中有太多问题和矛盾。我们的社会关系、伦理和道德还处在相对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孝道也好,传统儒学也好,是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社会关系,很难适应于当下的发达工业社会,甚至即将进入的未来科技和高度发达的社会阶段。
不论你是否正在经历爱与痛,阅读这本书都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懂得如何去爱。我们可以带着亲爱的家人或亲密伴侣来分享《巨婴国》这本书,一起成长,学会用成熟的方式来爱我们最亲的人。
网友们对这本书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是2016年最爱的书之一,最认同的一句话是“皇帝梦、极权梦都是巨婴梦”,表示我们都有着巨婴心理;也有人认为书中所揭示的集体主义观念让人感到脊背发凉;还有人表示读到这些内容时起鸡皮疙瘩,想要从中找到解脱的方法同时也因为看见更真实的本质的自己而感到恐惧。
总之,《巨婴国》这本书让我们反思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并提醒我们要更加成熟地去爱我们最亲的人。
青年学者李汶芮认为,国民性这一概念在自近代以来总是被消极地滥用,如“巨婴国”将巨婴作为国民形象,制造了极端否定各种文化资源的概念。这种所谓的“国民性批判”往往无法深入普遍人性研究,容易为个人推诿责任找到借口,并干扰更加清醒的认识和建设。为了实现从单一极化到开放的转变,我们需要还原国民性批判的丰富性。
李汶芮指出,“巨婴国”这个概念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就像阿Q、狂人、祥林嫂等经典形象一样。然而,国民性的讨论往往难以深入普遍人性研究,容易为个人推诿责任。特别是“巨婴国”这样的极端否定概念,更倾向于全盘否定各种文化资源。因此,我们更需要像鲁迅所说的那样,培育“运用脑髓,放开眼光”的力量,从理性的认识和全面的担当开始,从学会说“这一个”开始。
国民性仍然是一个孩子,一个还在野蛮生长的孩子。让它自己成长,让每个人自己成长。此外,《巨婴国》一书被下架似乎也是必然。近年来,民族文化复兴浪潮的热度不断升温,传统文化的核心一词是“孝道”。武志红却公开反对孝道(反对孝道文化,而非反对大家对父母好),并揭露了国人许多不完美的地方,这无疑与主流思想背道而驰。
中立地说,我赞成中国人有自己的文化,也承认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精髓的地方。甚至我觉得当局的想法是:我们要文化独立,我们有优良的传统,我们的国民是优秀的,即使有问题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事。只能说《巨婴国》这本书出的不是时候,而且还卖得那么火。也许这就是本书被下架的原因——不识时务。大家都没有错,错在生不逢时!
突然想起学习精分时老师讲过的一句话:如今许多人被精神分析误解,这是弗老头的本意,因为他深知道,精分与统治者的意愿背道而驰,精分让人“退行”,统治者希望大众内化出更强的“超我”。同样,武志红鼓励大众活出自我,活出“黑色生命力”,而传统文化提倡像舜那样的二十四孝,忽略自己的需求成就一段佳话,直到感动上天。
武老师在个体精神分析方面表现出色,例如他认为逼婚是为了逃避内在破碎而采取的表面完整的策略。通过精神分析的手法,他告诉学员,他们忽略老师的话可能是因为他们最想忽略的是她那个一直在命令和责难的父亲的声音。这些洞察令人惊喜,精神分析的手法本身就有能得到解释就得到抚慰的层次。
我们感谢他揭示出来的一切不正常,但也不可避免地落入了另外的错乱。似乎情绪发泄完了,只剩一片荒芜。说中国人都是巨婴是一种没有建树的思考,比端碗鸡汤不给勺还要更狠。巨婴国不是孩子连洗澡水一起泼掉,而是蓄意把孩子泼掉。
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需要承认,在一个格调不甚高的概念中,对一切也能形成一种理解甚至安慰。耍流氓的一种形式就是,把人拉到一个低的层次,然后用丰富的经验打倒他。看武志红老师论证孝就是顺:“孝道,不是孝顺,孝顺是被后人给曲解了。”有点子光亮,但接下来就铁口直断,“但孝的本义就是顺。”他把中国文化中的光亮继续挑了出来讲:“一颗独立的灵魂,比什么都重要。这样的灵魂,才可以入道,才有资格臣服。这个臣服,不是臣服于某人,如父母或君主,而是臣服于道。”但揪出来是为了上一记闷棍:“它只是一个说法,一个诱使你孝顺的诱饵而已。”这样闭环的理解令他感到宽慰:“巨婴国概念没形成时,对孝道有遏制不住的愤怒。”把孝道理解为巨婴国集体意识的设计之后,“愤怒化解了很多。”
武老师给出的一种很弱的、很简单因而操作性也不高的否弃,就是简单地说“不”,拒绝做中国式好人。这种极端否弃的行为本身就很巨婴,倒是颇令人想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巨婴恰恰就是那个小人的状态,而巨婴小人要成人,从哪里吸取养分呢?一个任性的巨婴,把亲近的资源都一棍子打死了。失却了含宏光大的部分,就试图把整个文化都拖下水。给不出扬弃的道。
我认为,武老师真实地说出了他看到的中国最普遍的现象,让大众看到了问题,也有了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这是一个心理咨询师的天职、正如他所说的,这是他的使命。尽管我不赞同他说的每一句话,但应该誓死捍卫他说话的权利!另外,也许只是“质量”问题。
【曲根万词班】
根哥最经典的课程之一!带你词汇量突破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