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学是一门研究消费者在获取、使用、消费和处置产品和服务过程中所发生的心理活动特征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消费者行为学作为营销学、营销管理、品牌管理、战略管理的基础,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正面临重大的挑战。

消费者行为学的历史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形成期(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发展期(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成熟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和数字化转型时期(21世纪初至今)。

消费者行为学是一门研究个体或群体为满足需要与欲望而挑选、购买、使用或处置产品、服务、观念或体验所涉及的过程的学科。近几十年来,消费者行为学作为年轻的学术研究领域和市场实战领域发展迅速,吸引了心理学、社会学、营销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门学科的学者,在国际范围和核心专业期刊中,该领域的论文、著作和教材数量一直处于上升之中。同时,消费者研究也成为商业性咨询公司、市场研究公司、广告公司和大数据公司的重要业务之一。以下简要从发端、人物、阶段、内容、方法、学科框架几个方面描述消费者行为学50年的发展梗概。

三、 消费者研究的发端

消费者研究发端于早年的美国商界,主要是受商业目的驱使展开的对消费者的种种测试。动机研究应用社会学、人类学和临床心理学的知识,来解释消费者如何购买以及为什么会购买。动机研究大大增进了对消费者的理解,例如,消费者选择产品时最关注的因素是什么(利于产品改进),广告会引起何种联想,广告引起消费者注意和兴趣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帮助提升广告效果)等。在消费者认知、创新扩散、品牌忠诚方面的消费者研究结果,鼓励和刺激了商界和研究者更多地投入消费者行为探索。

从历史的角度看,消费者研究和消费者行为学发展的外部驱动力量和个人动机是多方面的。其中,商业动机和市场驱动是显著的推动力量。在商业和营销领域,先后出现了以下三股主要的外部驱动力量:

1. 追求广告促销的效果。早期的驱动力是为了提高广告传播的效果,因为广告投入很大,而效果相当不确定,这驱使商业机构希望通过对消费者的了解,达到改善广告促销等效果。

2. 建立品牌和消费者关系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之后,伴随关系营销的兴起,消费者品牌关系和品牌社群是品牌战略管理中最受重视的领域之一。

3. 创新顾客驱动的商业模式。21世纪以来,寻求创新的商业模式的关键指向“顾客资产”,即更好地理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行为以赢得顾客资产是商业创新的关键。

消费者行为学是一门研究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和处理产品或服务时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自1959年以后,以实践活动为主的动机研究带动了以大学学者为主体的消费者行为学术圈的兴起,继而学者成为主导,他们的研究与实战型研究有所区别。从以实务者为主到学者登上舞台,消费者行为研究步入理论建立并发展的时期。

J.恩格尔是第一位重要人物。他的主要贡献是以消费者行为学为基点或目标,进行了多学科整合。1968年,恩格尔组织召开了由跨学科学者参加的消费者行为学术会议,同年又出版了以他为第一作者的开创性教材《消费者行为学》。这本早期被广泛采用的教材的特征是综合了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及动机相关研究,形成了20世纪60年代消费者行为学以综合为特征的框架。

很快,消费者决策成为研究的中心问题。围绕消费者如何做出购买决策这一问题,人们提出了各种消费者决策模型。其中在营销学界产生影响最大的,是1969年J.A.霍华德和J.N.谢斯提出的“购买者行为理论”,它为营销学角度的消费者行为研究开了先河。同时,《购买者行为理论》这本著作也因为“使营销学更加受到尊重”的贡献而成为经典著作,被长期广泛引用。霍华德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营销学教授,现代营销学的先驱学者之一。他在消费者行为学领域的几本著作都是开拓性的。他很早就意识到消费者研究已成为营销研究的主要内容,并在1963年出版了《营销学:执行和买方行为》一书(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63)。当时谢斯还是一名刚刚进入学术界的年轻博士,在哥伦比亚大学当教授助理。与霍华德教授合作出版《购买者行为理论》一书,使他从此将消费者行为研究作为毕生的主要研究领域,并且成为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引领者和论著最多的少数核心学者之一。

消费者行为学的四个发展阶段

消费者行为学的历史研究对消费者研究的学术发展阶段提出过不同的描述。笔者认为,消费者行为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基本阶段:

(一)学术研究的开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学者们提出了消费者行为的一些单一概念,例如家庭生命周期、生活方式、个性、心理图像和社会阶层或等级。这些概念都着眼于对消费者进行分类,直接被作为营销活动进行市场细分的工具。

(二)理论创立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者们开始对消费者行为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模型。例如,美国学者谢斯(R.S. Krishnan)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了购买决策模式(purchase decision model)。这个模型将消费者购买行为分为三个阶段:问题识别、信息搜索和方案评估,并且提出了一些关于如何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新方法。

(三)实证研究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者们开始将理论研究转化为实证研究,并且通过大量的实验和调查数据来验证自己的理论模型。例如,美国学者杜克大学教授霍华德(David H.H. Hargreaves)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提出了“满意度-期望-匹配”理论(satisfaction-expectancy-match theory),并且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来支持自己的理论。

(四)应用与整合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者们开始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营销活动中,并且尝试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和经验整合到一起。例如,美国学者斯坦顿大学教授戴尔(Erik A. R. Dyer)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了“关系营销”(relationship marketing)概念,并且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来支持自己的理论。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发展阶段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

1. 起源期: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消费者行为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和评价产品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2. 形成期: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初,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者行为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开始涉及更广泛的研究领域。

3. 发展期: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至 90 年代初,消费者行为学开始注重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形成了一批重要的理论和模型。

4. 成熟期: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至今,消费者行为学已经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学科,其研究领域更加广泛,涉及的领域也更加多样化。

消费者行为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发生了很多变化。从研究范畴的界定来看,应该区分三个层面,即消费研究、消费者研究和消费者行为研究。相比之下,消费者行为学研究的问题更微观。在解释复杂的消费者行为时,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角度和重心,研究方法也不尽相同。例如,M.R.所罗门(2014)认为,消费者行为的不同学科研究展现出从微观(个体)到宏观(群体环境)的视角。J.C.莫文(Mowen)则认为,有以下三种切入消费者行为的研究角度:基于消费决策的观点;基于消费体验的观点;基于影响(改变)消费行为的观点(莫文和米勒,2003)。从文献分布量来看,第一种研究比重最大,后两种研究较少也较新,其中第三种正是营销学所倾向和主张的。

1985年,有学者通过对10种主要期刊31年期间的1 500篇论文进行内容分类,得出了消费者行为研究4大类37项主题的分布:消费者个体(态度等13项);购买过程(品牌认知、评价、购买决策等6项);环境影响(传播、文化、地理等12项)和其他(消费主义、偏好、公共政策等6项)(Helgeson等,1985)。可以看出,在这期间“个体研究”处在第一位,群体研究还没有浮出水面。

消费者行为研究的40年历程是一个漫长而丰富的历史。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社会学家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1899)提出了炫耀性消费及其社会意义,标志着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开始。20世纪五六十年代,学者们提出了消费者行为的一些单一概念:家庭生命周期(family life cycle)、生活方式(lifestyle)、个性(personality)、心理图像(psychographics)和社会阶层或等级(social class)。这些概念都是着眼于对消费者进行分类,直接被作为营销进行市场细分的工具。20世纪六七十年代,探索消费者行为的各个方面的论文纷纷在学术刊物上出现,学术研究的论文数量激增,研究方法亦向定量化倾斜。其中,“消费心理”(consumer psychology)方面的研究居首位(一项统计表明,1960—1964年间,消费心理的文献从96份增加到172份)。

2015年核心期刊《消费者研究学刊》(JCR)发表的综述——关于该杂志40年研究趋势的分析——中指出,从消费者研究的研究重心来看, 消费者选择和决策(consumer choice and decision-making)一直是占比重最大的研究主题,且40年来比重稳定上升,从起初十年(1974—1984年)的50%左右上升到2014年的60%左右。

消费者行为研究的主要方法在过去几十年中有很大的变化。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方法:

- 观察和调研方法

- 因果模型方法

- 实验方法

- 大数据智能方法

消费者行为学的知识框架演进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形成期(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发展期(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成熟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消费者行为学的教材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更新,以反映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在形成期,消费者行为学开始关注消费者行为的社会和文化因素,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在发展期,消费者行为学在理论和方法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在消费者决策过程、消费者满意度和消费者忠诚度等方面的研究。在成熟期,消费者行为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理论和实践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

消费者行为学是一门研究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的心理、情感和行为的学科。以下是一些关于消费者行为学的教材:

1. 恩格尔版本(L.G.Schiffman等,1978年第1版,2014年第11版)

2. 霍金斯版本(Del I.Hawkins等,1980年第1版,2012年第12版)

3. 所罗门版本(M.R.Solomon,1991年第1版,2017年第12版)

4. 布莱克韦尔版本(Roger D.Blackwell等,自2001年第9版起,布莱克韦尔成为恩格尔版本的第一作者,2006年第10版)

从这几部教材第1版的发行时间可以看出,消费者行为学是近50年发展起来的。其中最早的开创性教材是由恩格尔等人于1968年出版的《消费者行为学》。该教材对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相关知识进行了综合,为这门课程教材的开发奠定了基础。但在当时还没有形成消费者行为学自己的结构特色。

布莱克韦尔版本是恩格尔版本的延续或变种。与恩格尔版本相比,布莱克韦尔版本更加突出了消费者行为与营销管理的结合。希夫曼版本则是在1978年开始出版的,其特色是突出媒体—广告—消费者沟通。霍金斯版本则是一本建立营销战略方面的教材。

消费者行为学是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和行为的学科,它主要关注消费者如何做出购买决策以及如何影响他们的购买行为。消费者行为学的教材版本比较多,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结构框架和内容分布比重上。

希夫曼版本代表了心理学取向,侧重于消费者个人心理因素;霍金斯版本和布莱克韦尔版本代表了营销战略取向,侧重于消费者决策过程;所罗门版本代表了文化取向,侧重于文化和亚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以营销管理为取向的消费者行为学,注重消费者心理和行为与营销战略或策略的互动,以及消费者关联的市场商业效应。

九、数字化消费者行为学的颠覆

在当今时代,消费者行为学正经历着历史性的变革。自20世纪末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以惊人的速度融入人类社会,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要概括和描述这一历史性重大变化趋势,国际学术界广泛采用的关键词是“digital”,即“数字化”。尽管这个术语在技术层面上并非直接与数字或数码相关,但它的技术色彩浓厚,原因在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N.尼葛洛庞帝的贡献。

1995年,尼葛洛庞帝(Negroponte)出版了他的著作《Being Digital》(数字化生存)。尼葛洛庞帝指出:“计算不再仅仅与计算机有关,它将决定我们的生存。”他预测计算机和互联网将引领人类进入一个数字化生存的时代。尼葛洛庞帝在书中明确提出:“数字化生存是指人类在虚拟的、数字化的活动空间里从事信息传播、交流等活动。”关键在于人类在与传统截然不同的空间中进行活动,因此一切都将发生改变。由于尼葛洛庞帝的远见卓识和他作品的影响力,这本书成为了新时代来临的奠基之作。后来的学者在创新和发展时,经常引用或借用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digital)一词,以表达某种与传统观念有所不同的思想概念。例如,“数字化媒体”(digital media)、“数字化营销”(digital marketing)、“数字化传播”(digital communication)、“数字化品牌建立”(branding in digital age)等。同时,人们也广泛使用“数字(化)革命”的说法。显然,“digital”已经被赋予了新时代的内涵,或者说,“digital”是新时代的一种代称。因此,在这个语境下,digital的中文翻译应为“数字化”,而不是“数字”。

数字化消费者行为是指在数字化环境下,消费者的购买、使用、评价和反馈等行为。随着互联网和数字媒体的普及,提供了越来越充分甚至完备或完全的信息,即已经进入信息完全的环境。大数据使得了解消费者行为的方法、途径和效果与以前大相径庭,原来高度难解的“消费者黑箱”已经成为大数据可以跟踪分析、可以预判的“消费者画像”。消费者也因为信息充分而拥有了最大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有了迥然不同的思考和行为模式。所以,消费者行为学的理论面临修正更新乃至重构——走向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充分条件下的数字化消费者行为学,走向智能技术支撑的智能化消费者行为学 。

在某种意义上,“数字化消费者行为”(digital consumer behavior)是一种革命性的新概念。数字化带来的变革是全面而深刻的。例如,1969年霍华德—谢斯购买者行为理论的前提是(购买者)信息不完全、不充分,而互联网和数字媒体的普及,提供了越来越充分甚至完备或完全的信息 。

数字化消费者行为是指在数字时代,消费者的行为方式和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传统消费者行为相比,数字化消费者行为具有以下不同之处:

1. 信息环境完全不同

由于各种数字化媒体、社交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大范围取代,信息基础结构从金字塔形变成去中心的立体网球形,消费者从不对称的不完全信息状态进入透明的几乎完全信息状态。获取信息的路径、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效果、信息利用的充分性和有效性、个体影响力都完全不同了。其结果是,消费者的信息行为完全改变了,消费者有了更大的话语权和权力(power)。

2. 数字消费者社群成为消费者行为的主体

社会网络和社交媒体促成了虚拟消费者社群的广泛出现,互动、分享、众筹、共创的力量成为主导的社会动力。消费者行为学在很大程度上转向对消费者社群的高度关注和研究,通过消费者社群平台积累的顾客资产成为数字化营销的重心。

3. 出现数字化口碑(eWOM)

数字化口碑是指消费者在互联网上通过社交网络等渠道形成的对产品或服务的评价和推荐。数字化口碑具有实时性、广泛性和可信度高等特点,已经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上是我对您提供内容重构后得到的结果。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或需要更多信息,请告诉我。

数字化口碑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理论热点,包括口碑与粉丝、口碑的效果测量研究等。数字化口碑魔力般放大了传统环境中消费者口碑的效应。显然,数字化口碑非常可能在短期内就形成巨大的能量,并且对品牌忠诚度等影响甚大,其商业价值不可低估。

大数据技术在以下四个方面可以实现以往不可能的目标:上网的全记录、实时监测、精准分析和个性化推荐。

数字化消费者行为学是一门研究消费者在互联网上的行为的学科。通过分析消费者在网上的行为,可以得到他们的关注和需求,判断他们的个性和类型,以及显示他们实际的购买行为。这些都是个人化和实时化的,这种对消费者行为的精准了解在以前是不可能的。整合上述四方面数据,就可以得到“消费者画像”(consumer profile),也就是说,“费者画像”是依据大数据平台和大数据分析,整合消费者各种碎片化的信息,通过标签和模型化,产生的对特定消费者个体的、全景的、实时的精准描述。

在此基础上,技术创新又提供了精准、实时、高效的营销沟通新软件,从而实现了“一对一”的精准广告、基于位置的高效促销等等,成就了全新的数字化广告模式和数字化营销沟通模式,并且上升到数字化营销战略(曹虎等,2017)。数字化营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一页。

你好,我不太明白你的问题。你能否提供更多信息或者解释一下你的问题?如果你需要帮助,我会尽力回答你的问题。谢谢!

消费者行为学作为营销学、营销管理、品牌管理、战略管理的基础,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正面临重大的挑战。数字化消费者行为学是消费者行为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数字化技术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从总体上看,数字化消费者行为学还在发展、更新和重构之中。21世纪的消费者行为学将继续发生许多新的变化。其中,精密科技化的趋势是数字化消费者行为学的一个重要方向 。

消费者行为学一直受到社会科学的关注,但随着数字化社会网络的出现,新兴的技术学科和自然科学开始从新的角度用新的手段进行研究。这些领域包括基于大数据等高科技的网络科学(network science)和社会物理学(social physics),它们已经在研究社会网络如何影响人的行为方面取得了成果(尼古拉斯•克里思达基斯,詹姆斯•富勒,2013)。人工智能科学(AI)、网络科学(network science)和社会物理学(social physics)被认为是未来消费者行为学中重要的相关学科。

在智能化趋势下,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消费者行为的洞察,但是更深层次的心理洞察和心智洞察需要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等技术来实现。智能技术的加速发展将进一步改变消费者行为学。然而,消费者行为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也带来了一些争议,特别是哲学和伦理方面的争论。例如,个人隐私问题以及智能手机等智能机器是否能替代或冷漠了“人—人”关系等。

关于未来的消费者行为学会变身成为一门技术学科以及人是否可能被智能机器百分之百解读的问题,答案几乎是不可能的。消费者行为学不可能变成一门纯技术学科,尽管技术驱动的作用会越来越显著。人类的精神世界、灵性和价值观、信仰将永远独立于技术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