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尽头的恋人》观后感

在观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之后,我们往往会收获许多启示和感悟。而写下一份观后感,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时光尽头的恋人》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时光尽头的恋人》观后感1

花,是岁月的恋人。岁月欢愉时,花开;岁月悲凉时,花谢。阿戴琳在被雷劈之后,对岁月产生了免疫。她如同永开不败的花儿,名副其实的妖精。

中国古代有人为了求长生不老,吃仙丹却反而丧命;也有人发誓愿遭天打五雷轰,结果被轰死的有之,成为妖精的却似乎没有。这部电影的一个愚蠢之处,便是试图通过理论说教来解释阿戴琳为何能在两次雷劈后长生不老以及恢复衰老——这样的谎言,观众并非无法接受,而是因为心中藏着一个不老的梦想。

29岁的躯壳,承载着100多年的人世沧桑。想想都令人沉重。即使身体可以欢跃激荡,心也未必愿意。淹没在厚厚的岁月尘埃里,高山大海,生离死别,悲喜壮阔,她的目光又如何还能保持清澈、轻盈?因此,我们看到的女主角布蕾克·莱弗利表现得文弱沉静,死水微澜,老而不僵,靓而不媚,倒也中规中矩。

想象是留给观众的。在观看过程中,我们要学会用一双火眼金睛去识别一个“白骨精”——她内在的博学和优雅,她表面的青春和朝气。如此完美结合,实属不易。所以,艾利是懂得欣赏的。他遇到的阿戴琳百年才出一个——假如再巧一点,她还是他父亲年轻时的恋人。

不必吐槽电影的“弄巧成拙”。你能接受雷劈出妖精,就能接受妖精先爱完父亲再爱儿子。任何作品都是为接受它的人而创作的。你不接受,可以吐槽;当然,你还可以选择不看。

这部电影本来就是一部概念大于内容的作品。我们在长生不老这个最大的假概念下,探讨爱情如何战胜岁月;在父子钟情同一个女子的概念下,思考爱情如何在伦理困境中化解。

《时光尽头的恋人》是一部20xx年上映的美国爱情电影,由安妮·弗莱彻执导,布蕾克·莱弗利和哈里森·福特主演。故事讲述了一个永远不会变老的女人和一个物理学家之间的爱情故事。在电影中,女主角是一个图书管理员,整日和书打交道,而她本人更是涉猎大量的阅读,精通各国语言甚至盲语。在电影里的设定中,她是一个永远活在27岁不会变老的女人,而在百年岁月的流逝中,唯有图书馆让她安心,因为只有在这里,她看得到她的历史,看得到自己曾经存在的痕迹,看得到整个时代的变迁。当一切都在变化时,图书馆仿佛永恒。

虽然没有被剧情很好地支撑和完整演绎,好在女主角美不胜收的服饰、仪容,弥补了不少缺憾。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力量可以打败时间,那就是爱。在电影《蒂凡尼的早餐》中,男主角亨利始终如影随形地出现在女主角的生活中,他们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然而,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她却依然记得他留给她的最后遗言:“我爱你,永永远远。时间没什么了不起。”原来,爱情才是战胜时间的法宝。

著名的电影《蒂凡尼的早餐》中,男主角仅仅一次向女主角表白就是在图书馆里。他们在清晨的第五大道上漫步,一起去蒂凡尼定制戒指,还偷回面具重温童年。爱情似乎既遥远又触手可及。赫本饰演的角色是一个渴望富有的贫穷女子,最终放弃了追求上流社会的伪装,不再在蒂凡尼的玻璃窗前彷徨。也许她心中的归宿并不是蒂凡尼,而应该是图书馆里那个真正关心她、爱她的人。在那里,她第一次明白了“人们相爱,互相属于对方,这是真正获得快乐的唯一机会。”

电影中的图书馆正是纽约公共图书馆,而当你看到它的全景时,或许会不禁对爱情产生敬畏和向往。在电影《欲望都市》中,卡莉决定在纽约公共图书馆举行婚礼,尽管他们在婚礼上遭遇了意外,但这部电影作为全球女性观众的生活指南针,立刻引发了一股在图书馆举行婚礼的热潮。

在散发着木香的书架间说出“我愿意”,在历经岁月沉淀的书海中牵起爱人的手,让书中的人物共同见证一段爱情的美好与忠诚。相比教堂,图书馆更具温暖和浪漫气息,也更能打动人心。如果爱情有其归属的地方,那它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