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贴内容为关于用例图的分享,用例图主要用于描述一个系统的基本工作流程。包含四大要素:系统、参与者、用例和关系。

一、系统:表示一个情景,用大长方形表示。以学校为例进行说明。

二、参与者:分为主要参与者和次要参与者。主要参与者放在系统的左边,次要参与者放在系统的右边。区分主要和次要的标准是:主要参与者的行为使次要参与者得以行动,可以理解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区别。例如,学生写了作业,老师才能批改,因此老师是次要参与者。

三、用例:描述系统功能用到的元素,用椭圆表示。实际上全是动词,可以理解为函数(行为)。

四、关系:每个参与者都至少要和系统的一个用例实现交互。包括关联、包含、扩展和泛化四种关系。

1. 关联:最简单的关系,表示需要完成某种操作。

2. 包含:假设某个学校的管理非常严格——每次进学校的时候都要由保安验证是否是本校学生,方可进入学校。由于学生和老师两者都没有直接发起学号验证这个动作,其只在来学校这个用例发生时才同时发生,这就是我们说的包含关系。包含关系展示了基本用例和包含用例之间的依赖关系。包含关系用虚线箭头表示。

3. 扩展:在执行基本用例时,符合某种条件的情况下,扩展用例会被触发。如基本用例是【来学校】,扩展用例是【不能进入】。在不是本校生的情况下,保安会通知不能进入,同样用虚线表示这种关系,不过是扩展用例指向基本用例。注意:多个基本用例可以指向同一个扩展用例或者包含用例。

4. 泛化:和类图一样,也可以称之为继承。子用例可以拥有父用例功能,并且拥有自己的特殊功能。比如写作业可以进一步分为电子作业和纸质作业。泛化关系中,子用例用实线箭头指向父用例。

以上就是关于用例图的全部内容,非常简单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