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在学习、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会有考试,接触到试题,借助试题可以对一个人进行全方位的考核。一份什么样的试题才能称之为好试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章 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理论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B、应用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应用心理学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B、洛克C、冯特D、缪勒

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 D、1897

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威廉·詹姆斯 B、威廉·沃德·华特斯 C 弗洛伊德 D 约翰·杜威

、心理现象分为(A、B)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心理 D、情感过程 E、意志过程

2、心理过程包括(C,E,G)

A、感知过程 B、知觉过程 C、认识过程 D、注意过程 E、情感过程 F、行为过程 G、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B,C,E)

A、认知 B、能力 C、气质 D、情感 E、性格

4、心理学可分为(A,D)

A、理论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普通心理学D、应用心理学 E、社会心理学

5、下列属于理论心理学的是(A,B,D,E)

A、普通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E、实验心理学

6、下列属于应用心理学的是(B,C,D,E)

A、社会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咨询心理学D、管理心理学E、消费心理学

7、以下哪些是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B,C,D,F)

A、心理学学科性质B、心理学方法论C、身心问题D、学习心理机制E、心理的生理基础F、心理的起源

8、科学的三大特征是(A,B,D)

A、客观性B、可验证性C、准确性D、系统逻辑性E、描述性

9、(A,B,C)决定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属性、

A、心理学的研究对象B、心理学的历史渊源C、心理学的研究方法D、人的社会性

10、(A,C)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

A、辩证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 C、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E、机械唯物主义

11、在心理学研究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A,B,C,D)、

A、客观性原理 B、系统性原理 C、发展性原理 D、教育性原理E、协同性原理

12、观察法可以分为(A,B,C,E)、

A、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 B、现场观察与情景观察 C、长期观察与短期观察 D、情景观察与控制观察 E、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

13、观察法要有效,就要特别注意(B,C,D,E)

您好!您提供的内容是有关心理学的。根据您的要求,我将这些内容进行了重构,并保持了段落结构。以下是我为您准备的内容:

第一章 基础知识

1、实验法就是要在保持其他因素恒定的前提下研究(A,B)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律、

A、自变量 B、因变量 C、人脑 D、客观世界

2、实验法可分为(A,D)

A、实验室实验法 B、情景实验法 C、参与实验法 D、自然实验法

3、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主要要控制哪些方面(A,B,C,D)

A、实验情境 B、控制被试 C、控制实验刺激 D、控制被试的反应

4、调查法可分为(B,C,D,E)

A、一般调查法和特殊调查法 B、一般调查法和专题调查法 C、事实特征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 D、结构式调查和非结构式调查 E、访谈法、邮寄问卷法和电话调查法等

5、调查法的缺点是(B,C,D)

A、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第一手的资料 B、被调查者可能有意不作出真实回答

C、封闭式的问题损失数据有效性 D、问题措词不易确定

6、一般研究法主要包括(A,B,D)

A、实验和研究设计 B、对数据的统计处理 C、抽样法 D、逻辑思维法

7、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分为(A,C)

A、孕育阶段 B、转折阶段 C、确立阶段 D、发展阶段

8、冯特对心理学的历史功绩主要有(A,B,D)

A、“心理学”一词的由来 B、实验心理学的创立 C、《生理心理学原理》的出版 D、建立心理学专业队伍

9、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A,B,C)

A、意识 B、前意识 C、潜意识 D、后意识

10、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包括(A,B,C)

A、“潜意识理论” B、“梦的解释” C、“泛性论” D、“本能学说” E、“人格理论”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到您!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随时告诉我。

以下是重构后的内容,并保持了段落结构:

一、单项选择题

1、感觉器官除了感受光波、声波、气味、滋味以外,还可以感受

A、温觉 B、冷觉 C、痛觉 D、触觉

答案:D

2、在“群魔殿”的多水平信息加工认知模型中,设像参与信息加工的有

A、映象小鬼 B、特征小鬼 C、认知小鬼 D、判断小鬼 E、决策小鬼

答案:ABCDE

3、注意具有以下功能

A、选择 B、保持 C、调节 D、监督 E、伴随

答案:ABCDE

4、容易引起无意注意的物体是

A、刺激物是新奇的 B、刺激物亮度增加 C、刺激物静止 D、刺激物发生相对运动 E、刺激物符合需要

答案:ABE

5、注意的基本品质特点是

A、注意范围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的分散 D、注意的转移 E、注意的分配

答案:ABCDE

6、影响注意品质的因素有

A、动机 B、神经系统的特点 C、后天的训练 D、兴趣 E、刺激物的特点

答案:ABCDE

7、自动加工是

A、不需要大量注意资源。 B、随时应对环境的变化。 C、经过大量统习。

D、应用灵活的加工方式 E、加工模式难以改变

答案:ACE

8、控制加工是

A、受资源量限制 B、是一种程式化的程序 C、不能同时进行多项作业

D、应用灵活的加工方式 E、需要集中注意完成

答案:BDE

9、以下以表象的方式编码的是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运动记忆 D、语词逻辑记忆

答案:ABCD

10、长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是

A、物理特性编码 B、言语听觉特性编码 C、语义编码 D、表象编码 E、行为编码

答案:ADE

11、遗忘的发生是由于

A、信息错误 B、记忆痕迹消退 C、信息的干扰 D、意识的抑制 E、信息不能再认

答案:ABCDE

12、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有

A、尝试错误 B、顿悟 C、类比 D、启发式 E、反推法

答案:ABCDE

13、以下关于定势描述正确的.是

答案:无法回答,因为问题不完整。

第三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C)

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理想

2、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B)

A、气质B、性格 C、兴趣 D、能力

3、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D)、

A、荣格B、华生C、斯金纳 D、班杜拉

4、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

A、荣格B、谢尔顿C、威特金D、霍兰德

5、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B)

A、艾森克B、卡特尔C、哈撒韦D、霍兰德

6、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B)

A,艾森克人格问卷B、Y-G人格测试 C、主题统觉测验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

7、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D)

8、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C)

A、不可遏制型 B、活泼型C、安静型 D、抑郁型

9、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 C)

A、认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 D、模仿能力

10、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B)

A、l个月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个性倾向性范畴的是(A_C_D)

A_需要 B_气质 C_动机 D_能力 E_兴趣

2.以下属于个性心理特征范畴的是(B_C_D)

A_需要 B_气质 C_性格 D_能力 E_兴趣

3.信念是(A_B_C_D_E)

A_被意识到个性倾向性 B_洞察事物的出发点 C_判断事物是非曲直的准则 D_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 E_有认识情感意志构成的融合体

4.一般能力是指(A_B_C_D_E)

A_观察力 B_记忆力 C_思维力 D_想象力 E_注意力

5.气质类型包括(A_B_C_D)

A_胆汁质 B_多血质 C_黏液质 D_抑郁质 E_神经质

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类的需要有(A_B_C_D_E)

A_生理需要 B_安全需要 C_归属和爱的需要 D_尊重需要 E_自我实现需要

7.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B_C_D)

A_荣格 B_华生 C_斯金钠 D_班杜拉 E_埃里克森

第四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针对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通过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迅速找到差异所在的方法,称为(A)

A、横向比较研究 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

2、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对相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是、(B)

A、横向比较研究 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

3、将隶属于不同文化群体的儿童的一种或多种行为和能力模式加以比较,这种研究方法是(D)

A、横向比较研究 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

4、揭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C)

A、华生B、加德纳C、皮亚杰 D、斯腾伯格

5、()指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C)

A、同化 B、顺化C、平衡化D、自动化

6、在《超越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C)

A、皮亚杰 B、加德纳 C、斯腾伯格D、戴斯

7、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B)

A、强化学说 B、先天决定论 C、相互作用论 D、循序渐进论

二、多项选择题

1、发展的主要内涵是(A,B,C、D)

A、发展是有顺序的、不可逆的B、能够保持相当长时间的变化

C、使个体产生更有适应性、更高效的行为

D、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E、是无规律的变化

2、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是(A,B,C、D)

A、连续性与阶段性B、定向性与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

E、波动性

3、心理发展的研究主题主要有哪些方面(A,B,C、D,E)

A、认知B、语言C、情绪D、社会性E、个性

4、横向比较研究的缺点是(C、D)

A、经济节省B、对不同年龄的儿童分别取样比较C、一致性效应

第五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哪六个层次(D)

A、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 B、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C、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D、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2认知学习分类理论是谁提出的(B)

A、布卢姆B、加涅 C、奥苏贝尔 D、奥斯本

3、奥斯本提出了(D)

A、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B、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加涅)

C、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奥苏贝尔)D、头脑风暴法

4、加涅的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A)

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

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5、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

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B)

A讲授法B、发现法C、掌握学习法D、头脑风暴法

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D)

A、教学设计能力B、教学组织能力C、教学决策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

7、根据布登的教学年限划分,成熟阶段是(D)

A第一年 B,第2-3年C,第3--4年D,第五年以后

8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A)

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

、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

1、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A,B,C,D)

A、教学目标B、教学内容C、教学对象D、教学媒体

答案:ABCD

2、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B,D)

A、目标 B、策略 C、计划 D,评价

答案:ABCD

3、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领域包括(A,B,D)

A、认知 B、情感 C、意志 D、动作技能

答案:ABCD

4、教学媒体包括(A、B,C,D,E)

A、投影 B、录象 C、计算机 D、黑板 E、图片

答案:ABCDE

5、行为主义教学观把学习看成(A,B,C,D)

A、经验的联结或操作的变化 B、通过练习和刺激反应式的强化来实现的

C、学习效果表现为外部的变化D、教学的目的是传授知识技能体系

答案:ABC

6、华莱士将问题解决描述为哪四个步骤(B,C,D,E)

A、产生 B、准备C、孕育 D、明朗 E、验证

答案:BCDE

7、创造性思维表现为思维的(A,B,C,D)

A、独创性B、发散性C、灵活性D、突发性

答案:ABCD

8、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表现为、(A,B,C,D)

A、热爱学生 B、善于启发 C、勤学敬业 D、以身作则

答案:ABCD

9、优秀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表现为(A,B,C,D)

A、个人成就感B、认为从事教学活动很有价值C、对学生有正向的期望 D、对学生的学习负有责任

答案:ABCD

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是个体的内部过程,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动机是一种需要所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它起激起、调节、维持和停止行动的作用。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是广阔兴趣。

单项选择题:

1、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的变化的是(B,C,D)。

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加涅

2、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B,C)。

A、华生

B、加涅

C、奥苏贝尔

D、金布尔

3、金布尔关于学习的定义是(A,B,C,D,E)。

A、学习的结果是学习的主体要发生持久的变化

B、学习是发生外在行为和内在心理的变化

C、学习是一种活动过程

D、学习需要练习

E、学习要受到强化

4、潘菽在《教育心理学》中根据内容和结果将学习分为(A,B,C,D)。

A、知识的学习。B、技能与熟练的学习。C、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D、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学习

5、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有(A,B,C,D,E)。

A、生理性要素 B、认知要素 C、情感要素 D、意志要素 E、社会性要素

6、联结论的主要特征是(A,B,C)。

A、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B、联结是直接的、无中介的,是靠尝试错误而建立的

C、强调对学习过程的客观研究

D、学习主要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7、桑代克总结的主要学习规律是(A,B,C)。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联结律

8、斯金纳总结出的规律包括(A,B,C,D)。 A.习得反应 B.条件强化 C.泛化作用 D.消退作用

9、正强化的方法包括(A,B,C,D,E)。 A.奖学金 B.对成绩的认可 C.表扬 D.改善学习 E.给予学习和成长机会

10、学习活动中良好的性格特征表现为(A,B,C,D)。 A.努力奋斗 B.实事求是 C.独立意识 D.创新精神

一、单项选择题

1. 人们所持有的对人或事物的固定看法,并以此作为评价依据的心理现象称为(C)。

答案:刻板印象效应

2. 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A)。

答案:能力

3. 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是属于以下哪种因素的作用(A)。

答案:熟悉性和临近性

4. 在非对抗性态度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之产生一致性,称为(C)。

答案:暗示

5. 看到别人穿时装,自己也去买来穿上,属于(C)。

答案:模仿

6. “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是(B)。

答案:社会抑制

二、多项选择题

1. 个体具有社会化的可能性主要是因为(A,B,C,D)。

答案:A、有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 B、有超越本能的学习能力 C、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 D、有掌握语言的潜在能力

2. 大众传媒包括(A,B,C,D)。

答案:A、报纸 B、电视 C、广播 D、互联网

3. 印象的特点包括(B,C,D)。

答案:B、直接性 C、稳固性 D、综合性

4. 改变态度的方法有(A,B,C,D)。

答案:A、劝导宣传法 B、群体影响法 C、活动参与法 D、角色扮演法

你好,以下是我找到的内容:

1. 自卑感的问题内容:自卑的人往往对自己缺乏客观、清醒的认识,无法悦纳自己。他们往往热衷于与人比较,而对自己的期待却很低。自卑的人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对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是处理自卑问题的方法之一。

2. 关于自卑感的说法错误的是:D、对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是处理自卑问题的方法之一。

3. 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4. 张春兴认为心理健康的条件有:A)情绪较稳定;B)能与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并乐于和他人交往;C)对自己有适当的了解,并悦纳自我;E)对环境有适切的认识、能切实有效地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

5.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适宜采用:C)教育模式。

6. 关于心理测试的论述以下正确的有:A)心理测试可以集体进行,也可以一对一进行;B)心理测试的目的可以是科研和调查,了解学生心理状况;C)心理测试的目的可以是筛查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做好预防工作。

7. 造成学生学习问题的可能原因有:A)学习习惯和方法不良;B)学习动力缺失;C)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D)亲子关系问题;E)学业不适应。

8. 对于学习习惯的建立,以下哪几种说法是不正确的?A)基本学习习惯不良多始于小学;B)家长的“陪读”会造成孩子在学习上对家长的依赖;C)不良学习习惯的扭转和改变不是很难的事;D)行为强化技术是改变不良学习习惯的一项重要技术。

9. 在职业压力模式中,所谓的“组织外的压力”包括:A)家庭问题;B)生活危机;C)财务问题;D)生涯发展。

希望这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或者需要更多帮助,请随时告诉我哦!

对 1.

应用心理学的任务主要是揭示各种心理现象之间以及心理现象与现实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对 2.

心理学属于自然科学性质的学科,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对 3.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因此它属于社会科学性质的学科,主要关注人的社会性及其心理现象。

对 4.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为心理学提供了依据,揭示了心理现象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对 5.

实验法是按研究的目的控制或创造条件,对由此引起的或改变的被试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错 6.

用观察法进行心理学研究时,一旦有观察机会,观察时间应尽可能长。

错 7.

内省法是依靠对自己或他人的意识经验的反省,来寻找心理学问题的答案的方法。

错 8.

调查法是直接对研究总体的全体进行调查,研究对象可来源于志愿者。

对 9.

调查法中只有保证总体中每一个人被抽到的机会相等,才能使样本情况代表总体情况。

错 10.

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从某种意义上可能是最古老的一本心理学专著。

对 11.

在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脱离出来的过程中,亚里士多德具有重要作用。

错 12.

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对 13.

洛克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错 14.

行为主义的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强调人已有知识结构在其自身行为过程与认知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对 15.

精神分析学派的兴起被称为第一次革命。

错 16.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以任何人为研究对象,强调人的价值、本性和尊严。

错 17.

实验法是在消除其他因素的前提下研究因变量和自变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

第二章

对 1.

眼睛适宜刺激的是光波。

对 2.

引起感觉需要的最小刺激量称为阈限。

错 3.

绝对阈限并不是衡量感受器灵敏性的唯一指标。

对 4.

阈限越低表明感受性越差这个说法并不正确。

第三章

对 6.注意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

对 7.注意是一种有限的资源。

对 8.心理学家用直接测量的方式来研究内隐记忆。

对 9.后面学习的内容对前面学习的内容的干扰作用称后摄抑制。

对 10.在问题解决中,发现具体的解决方法是在明朗期。

对 11.对于复杂问题,中等偏低的兴奋水平比较有利。

第四章

对 1.发展的顺序是不可逆的,也不能超越。

对 2.同一心理机能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对 3.个体早期的心理发展对人的一生有深远的影响。

对 4.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先天遗传起决定作用。

对 5.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后天环境起决定作用。

对 6.逻辑决定论是皮亚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 7.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智慧只停留在动作水平。

对 8.皮亚杰认为认知阶段出现的先后次序是不变的。

对 9.皮亚杰理论的唯一缺憾是太过思辩,缺少量化的实验证据。

对 10.传统的智力理论一般都强调先天遗传的因素。

错 11.提出“成功智力”概念的是梅耶。

错 12.在《心理结构》一书中提出七种智力的是加德纳。

错 13.智力的PASS模型是戴斯提出的。

对 14.心理学将对自身认知活动有所意识的能力称为元认知。

错 15.记忆是一个被动保持信息的系统。

对 16.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方面最明显的变化在记忆广度的增加。

对 17.概念和分类是构建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基石。

对 18.皮亚杰认为儿童在学龄前是不能真正掌握数的概念的。

对 19.人所具有的最有力的认知技能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 20.儿童母语的产生和理解能力的具备就是儿童语言的获得与发展。

对 21.语言的发展进程是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的。

对 22.语言是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

对 23.儿童和成年人一样,主要通过内部语言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

对 24.面部表情受生物遗传的因素影响很大。

对 25.生理上的成熟是依恋必不可少的条件。

错 26.18个月大的儿童可以服从延迟满足的要求。

第五章

对 1.学生的起始状态包括学习者的学习态度、起始能力、知识背景等。

对 2.布卢姆将认知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

对 3.情感教学是一个连续的内化过程,教师应积极的促成情感教育的“积累效应”。

对 4.现代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

对 5.教学设计中,教师了解不同的学生特定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改进教学设计质量。

错 6.布卢姆认为教学目标分类受年龄与内容局限。

对 7.认知学习是教学的主要任务。

对 8.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

对 9.应用讲授法,教师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结。

错 10.程序教学能很好的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且具有灵活性。

对 11.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特点是人机互动与交流。

对 12.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体激励的策略。

对 13.认知教学的本质是以学生认知发展为中心。

对 14.皮亚杰认为认知本质上是一种建构过程,认知依赖于个体已有的知识和自我的组织。

错 15.认知教学观向行为主义教学观的过度是学习与教学心理学的一次革命。

错 16.教师培训与教师自我的专业发展应该采用整齐划一的模式。

对 17.皮亚杰认为,儿童只有达到自律的水平才可能具有真正的道德品质。

对 18.“道德两难论”是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问题的主要方法。

错 19.品行不良问题主要出现在青年期。

第六章

对 1.“学”主要指获取知识技能,“习”主要指巩固知识技能。

对 2.桑代克认为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

错 3.华生认为学习是由强化练习引起的潜在反应能力的较为持久的改变。

错 4.在知识、技能、行为方面的临时性变化也是学习。

错 5.物种的先天倾向和由集体成熟引起的变化也是学习。

对 6.学习的意义是人和动物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对 7.凡是教学效果好的老师,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认真地学习和研究。

对 8.塞伦是首先提出“学习风格”概念的学者。

对 9.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带有个性特征地方式和倾向。

对 13.非智力因素可以通过教育手段加以培养。

加涅被公认为将行为主义学习论与认知主义学习论相结合的代表。

联结的增强和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调节和心理准备。

准备是指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错 17.准备是指学习前的知识准备或成熟方面的准备。

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体系和联结主义学习心理学的创始人。

冯特曾经宣布不能对高级心理过程进行研究。

第七章:

- 对 1.社会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 对 2.根据外部表情来识别和判断他人的情绪情感时,首先依赖于认知者的年龄。

- 对 3.如果一个人利用自己的外貌去犯罪,漂亮可能会减轻处罚。

- 对 4.父母对子女婚姻干涉的程度,与他们之间的相爱程度呈显著负相关。

- 对 5.社会测量法测量中,得分越高,群体对于选择者的吸引力越大。

- 对 6.通过参照测量法最后可以发现群体中处于中心位置的权威人物。

- 对 7.如果要帮助一个人需要花费很大的体力,男性较女性容易产生利他行为。

- 对 8.就被帮助者而言,老人和孩子比较容易得到他人帮助。

- 对 9.穿着、举止古怪的人容易得到帮助。

- 对 10.攻击性强的人比安分守己的人容易产生侵犯性行为。

第八章:

- 对 1.心理健康的定义之一是: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

- 对 2.心理健康的非病状态是指按照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看不能认定某人有心理疾病或症状。

- 对 3.心理治疗原则上不主张多用药。

- 对 4.心理治疗的对象可以是一般人,目的在于助人成长。

- 对 5.心理咨询中的“咨询”有“顾问”的意思。

- 对 6.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育模式改善了原先心理咨询较为变动的工作方式。

- 对 7.文化模式正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新趋势。

- 对 8.朋辈咨询适合大学生或初高中混合的中学。

- 对 9.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按内容分,可将问题分为: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自我管理问题、自我发展问题等。

以下是重构后的内容:

自我发展的问题更多的可以通过团体为形式的辅导小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课程来给学生提供帮助。

有一半的自杀者有精神疾病。

对于有一次自杀经历的人,我们应该充分估计其再度自杀的可能性。

如果有学生目睹了其他学生自杀,我们应该通过个别或集体咨询形式对他们进行危机干预。

自杀事件发生后,往往会出现谣言等失真信息的传播,教师应该在可能的情况下向有关学生及时公布详细的事实真相,尤其对于中学生。

压力感受具有主观性。

心理健康的良好适应标准由于具有主观性,常常会有差异乃至引发争议。

营造校园文化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

严重的精神障碍必须交精神科医生处理。

大学规定有精神分裂症病史的学生不得入学是毫无道理的。

12. 自我发展问题可通过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课程等方式帮助学生。

13. 自杀者中约有一半患有精神疾病。

14. 对于曾有自杀经历的人,应充分考虑其再度自杀的可能性。

15. 若学生目击他人自杀,应采取个别或集体咨询等方式进行危机干预。

16. 自杀事件后,往往会传播谣言等失实信息,教师应在可能情况下向相关学生及时公布事实真相,尤其针对中学生。

17. 压力感受具有主观性。

18. 心理健康的良好适应标准因主观性而存在差异甚至引发争议。

19. 营造校园文化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

20. 对于严重精神障碍,需寻求精神科医生的治疗。

21. 大学禁止患有精神分裂症病史的学生入学是没有道理的。

您好!以下是您提供的问题的答案:

1. 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华生和斯金钠等。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观点上,华生否认行为的遗传,强调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从刺激-反应的公式出发,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观点不仅夸大了教育的作用,而且忽视了人类心理发展的内部机制,否定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斯金钠也是环境决定论者。他主张有机体带着先天的机能来到世界,但他首先关注的是环境因素在儿童行为发生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斯金钠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

2. 建构主义的发展观主要代表有(皮亚杰等)。

3. 社会历史发展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维果斯基)。

4. 朱智贤提出了儿童整体发展理论。

5. 布鲁纳被公认为是认知主义学习观的重要代表人物,认知发现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在内在动机的推动下,学习者主动对新知识加以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认为学习过程可以分为知识的活态转化和评价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

6.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被公认为是将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著名学者。

7. 美国心理学家威特罗克则被视为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一个代表人物。

8. 美国心理学家杜威提出过解决问题一般包括困惑、诊断、假设等五个步骤。

9. 根据强化效果可分为正强化与负强化。心理学家不提倡运用负强化。

10. 依随于是否作出某个反应进行正强化或负强化被称为强化训练,它可以分为四种形式:奖赏训练;取消训练;惩罚训练;回避训练。

11. 马斯洛先后提出了七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罗斯还将七层次需求分为两大类,其四个层次称为基本需要,后三个层次为高级需要。

12. 根据阿特金森提出的成就动机理论规定成就动机强度的因素有三个:一个追求成就的行为强度,用M来表示;一个认知到的成功可能性,用P来表示;一个满足感,用I来表示。

13.人在追求成就时有两种倾向,一种是追求成功倾向,一种是回避失败的倾向。据此把人区分为成就动机水平高低不同的两类人,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追求成功的倾向大于回避失败的倾向;成就动机低的人追求成功的倾向小于回避失败的倾向。

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标,主动地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它不仅可以被看作一种动态的学习过程或学习活动,也可以被视为一种相对稳定的学习能力。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指个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这种稳定的道德行为需要与为满足这种需要而掌握的稳定行为方式的统一体。内部归因是指人把失败归因于能力、性格等自身因素,认为只是自己不能控制行为结果,因而出现个人的无力感。学科渗透式教学是把学习策略教学与具体学科知识的教学结合起来,这种途径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但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需要教师全员参与。一般来说,较为具体的、使用于某类材料和学习情境的学习策略是用于在第一种教学情境学习。

实验法是指创设并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对其引起的某种心理及行为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根据实验情境的不同,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两种。测验法是指运用某种测验测量人的某种心理现象,使之数量化并加以研究的方法。观察法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通过被观察者的外部行为表现,从而了解其心理现象的规律和特征的一种研究方法。记忆是人们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环节。根据记忆的有无目的性,可将记忆分为有益记忆和无意记忆;根据记忆的不同方式可把记忆分为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按照信息在头脑中记载和表示的方式可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而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或间接的反映,是认识活动的高级阶段,它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中。社会性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发展起来,与社会存在相适应的一切特征和典型的行为方式的总和。自我意识是主体对其自身的认识,是其社会性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方面。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集中体现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认知方式也称认知风格,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它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

观察学习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或称“榜样”)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顿悟也叫领悟,学习就是一种突然的领悟和理解,领悟是对情境全局的知觉,是对问题情境中实物关系的理解,也就是完形的组织过程。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指示,或者说成是关于“是什么”的指示,它包括事实、规则、发生的事件、个人的态度等。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程序性知识也可以被称之为“技能”。概念学习就是学习者把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集合在一起并冠以一个名称,把不具有此类属性的事物排除出去。动作技能又称运动技能,指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照某种规则或程序顺利完成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如书写、体操、游泳、舞蹈等。动作技能主要是借助于骨骼、肌肉和相应的神经过程来实现的。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它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智力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它是一种按照客观的、合理的、完善的程序组织起来的认知活动方式,是一种内隐的智力操作,没有明显的外部动作。

学习策略就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的学习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标,主动地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它强调学习者能够积极激励自己拥有与调用适当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

学习迁移是在某一种学科或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对在另一学科或情境中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的获得的影响。简单地说,学习迁移就是指一种学习活动对另一种学习活动的影响。

产生式就是有关条件和行动的规则,简称C—A规则。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动机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们进行学习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或指激发、定向和维持学习行为的心理过程。成就动机指个体为达到某一有价值的社会目标而产生的内部动力。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出的解释和评价。习得性无力感简指无力感。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以及文件分析法等 。这些研究方法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量的研究方法,一类为质的研究方法。

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在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 。

这种理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这些先天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过程,与外界影响及教育无关;外界影响和教育即使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作用,至多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不能改变它的本质。斯金钠认为,人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强化可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对于这种不良行为的矫正,既要运用积极强化,也要运用消极强化。斯金钠育婴箱设计思想是,通过创造良好的环境养育出身心健康的儿童来。他提出的消停原理在儿童攻击性行为和自伤行为的矫正和控制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他将操作性反射原理用于学校的学习,设计了教学机器,将学习的内容编成"程序"安装在机器上。

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1)学优生和学差生的人格差异。所谓学优生是指具有正常的听、说、读、写、推理、数学能力以及正常的自我调节、社会知觉和交往能力的学生。学差生则在这些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困难的学生。第一,动机差异。学优生的成就动机显著高于学差生的;第二,主体性差异。学优生具有自觉性、坚持性、自信心、责任感、主动性和独立性;第三,人格适应差异。学优生通常表现出高度的自我整合性、高独立性、更成熟等特征,很少有人格适应问题,而学差生常出现人格适应不良问题。(2)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的人格差异。具有创造性的学生一般具有如下人格特征: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包含内容有(1)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2)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3)学习过程可以是有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4)学习是指那些比较持久、恒定的行为与思维的变化。(5)学习的结果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

一、单项选择题

1、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C)

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理想

2、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B)

A、气质B、性格 C、兴趣 D、能力

3、奥斯本提出了(D) A、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B、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加涅)

一、单项选择题

1、C、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奥苏贝尔)

2、D、头脑风暴法

3、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

4、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5、D、班杜拉

6、D、霍兰德

7、B、卡特尔

8、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

9、D、抑郁质

10、C、主题统觉测验

二、多项选择题

1、A、需要 B、气质 C、动机 D、能力 E、兴趣

2、A、需要 B、气质 C、性格 D、能力 E、兴趣

3、A,B,C,D,E

4、A,B,C,D,E

5、A,B,C,D

6、A,B,C,D,E

7、B,C,D

8、B,C,E

9、A,B,C

10、A,C,E

以下关于能力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C、E)。其中,A选项属于个性心理特征;C选项发展比知识发展要慢得多;E选项随年龄增长是一个发展、停滞和衰退的过程。而B选项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与能力的关系不大。D选项中的“随年龄增长不断积累”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但并不是能力的全部描述。因此,正确答案为A、C、E。

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