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生命,请和所有孩子划清界限

在教育引导孩子的过程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必须给自己清楚地画好楚河汉界。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珍爱生命,请和所有孩子划清界限》。

今天的新闻真让人咋舌,多久没有这样劲爆的消息了?多久没有提供这样绝好的机会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了?昨天晚上六点多,重庆一个十岁的男孩,仅仅因为正在看电视父母让他去写作业,并强制关了电视,居然从20楼一跃而下,当场死亡。

无论是看这个男孩的年龄,还是事件的严重程度,都觉得痛心和可惜。真替男孩的家长感到悲哀。但如果他们不改善家庭教育的状态,以后再养育孩子,还会有悲剧发生。猜测这个孩子十年来的成长轨迹,我想父母肯定多次扮演了纵容与溺爱的角色,或者多次站在对抗与僵持的立场。

纵容溺爱出逆子,对抗僵持出悲剧。无数历史证明了这一点。孩子是很容易情绪化的,只因为他们还是孩子。但是家长是成人,绝对不能以情绪对抗情绪。只要有孩子的父母,都体验过这样的痛苦过程:本来不是大事儿,比如不能满足孩子的某个愿望,孩子情绪化,发脾气,哭闹;凡是负责任的家长都会指出孩子这样做的错误,但是孩子的情绪却只能在这种指责下进一步恶化,这时大部分家长都淡定不下来了,也开始生气。

成人这时生气的原因很复杂——孩子发脾气,自己没教育好,没面子;孩子对父母发脾气,成人的尊严无处搁放;孩子折腾得太厉害了,必须给他点儿颜色看看......这几种原因都会造成家长被孩子的言行激怒,最终形成的家长和孩子的对峙,而对峙的结果已经不再是讨论这件事本身的是非对错,往往早已经演化成了孩子与父母之间可怕的人身攻击。

很多老师也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在课堂上,某个任性的孩子表现不佳,老师提醒,孩子感觉没面子,加剧表现不佳,老师更生气,加剧批评的力度,孩子的怒火进一步增长,达到了冒犯老师的地步,老师更加生气,失去理智......但是回顾这件事情时,大家都会发现一个问题,刚开始这事儿跟老师根本没有关系。或许只是学生心情不好,或者想出风头而已,并非针对老师,但老师的行为却像导火索一样一步步地把孩子心头的怒火引向自己,最后让事情达到不可收拾的境地。

以上两种情况,皆因成人与孩子没有划清界限,把孩子的情绪当成了自己的情绪,用孩子的错误惩罚了自己而已。

在上班初期,我经常犯一个错误。那些比较懂事的孩子,在第一次被提醒时就会收敛自己的行为。然而,总有些任性且极要面子的孩子,他们会不断挑战你的忍耐极限,最终让你爆发。但一旦你发火,作为老师,你会后悔莫及。

前几天,我和一个朋友交流时,她提到了她年幼的孩子有时情绪化严重。如果她的孩子提出的要求不能得到满足,他就会闹情绪、生气、发脾气,不停地磨蹭妈妈,直到妈妈答应为止。这让我想起了小九小时候的样子。

我曾在一本书中读到过这样一句话:三岁之前的孩子应该尽量满足他们的愿望。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还不懂事,刚出生时,他感觉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他的愿望就是妈妈的愿望;渐渐地,他会和妈妈分开,觉得自己和世界是一体。到了三岁之后,就应该尝试引导孩子不要按照本能行事,而是要遵守一定的规则。

记得小九在三四岁时非常任性。如果没有按他的要求去做,他会大哭大闹,一蹦三尺高,哭天抢地,仿佛要“以头抢地”。出门时他会收敛一些,但在家时情况就严重得多了。老人带孩子很容易妥协:“算了算了,就让他那样吧,给他拿吃的吧......”

而我不那么容易妥协,却容易被他激怒,然后就是噼里啪啦地打屁股,直到他因疼痛屈服。

还有一次,爸爸没听他的,满足了他的心愿。他冲过去趴在爸爸的胳膊上狠狠咬了一口,爸爸的胳膊立刻见血。爸爸气得扬手就是一巴掌,他可怜的小脸上马上肿起了五指山。

心疼之余,我终于意识到这是强权下的屈服,非常容易培养出孩子懦弱的性格。绝对不可取。但是也不能随他去啊。

因为我是老师兼班主任,见过很多任性的孩子长大后脾气越来越大,动辄就像雷公电母一样宣泄自己的情绪,不顾一切后果。我很担心自己的孩子将来也会这样,所以格外关注孩子能否学会遵守规则和宣泄情绪。

当时在好朋友的推荐下,我读了小巫的《和孩子划清界限》这本书,感觉很受益。总结一下,书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不要让父母对你的影响成为一生的阴影;二是不能被孩子的情绪牵着鼻子走。

如果你看不得孩子哭、闹情绪或“受委屈”,你就会跟孩子“共情”,他的坏情绪很快就会传染给你,让你也跟着他一起发起脾气。因此,要引导孩子遵守规则、懂事懂理,就必须与孩子划清界限。孩子是孩子,你是你。孩子的情绪不是你的情绪,你没必要因为孩子的情绪而愤愤不平、气愤填膺。

当一个人不生气、心平气和时,他的智慧就会多出好多倍。而在发怒时处理问题,则是最不明智的选择。

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可能会遇到孩子发脾气闹情绪的情况。这时候,家长和老师需要保持冷静,及时采取措施,让孩子平静下来,给自己和孩子一些空间和时间,以免被孩子的坏脾气影响到自己。

有一次,两个孩子下课后发生了矛盾,打了起来。一个男孩子非常激动,恨不得把另一个孩子打死;另一个孩子则觉得自己很无辜,受到这样的对待,愤怒地还击。我首先把他们拉开,然后决定带他们去办公室冷静一下。

我让他们各自坐在不同的座位上,并为他们每人准备了一支笔和一张纸。我告诉他们:“生气的话,就把自己的情绪、想法和委屈都写在纸上吧。”他们埋头写了起来。

大约三十分钟后,我回到办公室。当我走进门时,这两个小男孩喜笑颜开地对我说:“王老师,我们已经和平解决了。我们都有问题,已经相互道歉了。这里面有误会......”听到这里,我觉得没有必要再说什么了。这个时候,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了。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师道尊严被学生的坏情绪搞得颜面扫地了:)

在这个时候,我会告诉孩子:“这边是我,那边是你。你再哭再闹再无法无天,那是你的事儿,先冷静下来,你的事儿跟我无关。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帮助吗?等你冷静下来,我才能提供你需要的帮助。”

当孩子的情绪冷静下来后,父母和老师就可以开始和孩子谈心了。注意这个时候,不是指责、谩骂或对抗,而是要进行心平气和的谈心。这样一来,你就已经赢了一大半。在心平气和的前提下,孩子必然会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老师和家长也必然有办法帮助孩子解决自己的问题。

划清界限、立好规矩、温柔坚持、冷静执行以及奖罚分明是引导孩子遵守规则的五句箴言。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同时也能够维护自己和孩子的权益。